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扩展教案:第十二讲段落大意与文章内容(下)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5906855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扩展教案:第十二讲段落大意与文章内容(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扩展教案:第十二讲段落大意与文章内容(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扩展教案:第十二讲段落大意与文章内容(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扩展教案:第十二讲段落大意与文章内容(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扩展教案:第十二讲段落大意与文章内容(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讲段落大意与文章内容(下) 教学目标: 1、掌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三种方法。 2、通过分析总结掌握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并能将所学方法运用到实践中。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领会反映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PPT、阅读题打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开课语: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上节课咱们一起复习了一下概括段意的几种方法,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在进入正式课程之前,我们将一起来猜 一下谜语,看看你们当中谁是传说中的猜谜高手。 一、听涛拍岸 师: 谜语有限,所以还是老

2、规矩,分组进行抢答! 麻布衣裳白夹里, 大红衬衫裹身体, 白白胖胖一身油, 建设国家出力气。 (打 一植物 ) 谜底 花生 高高个儿一身青, 金黄圆脸喜盈盈, 天天对着太阳笑, 结的果实数不清。 (打 一植物 ) 谜底 向日葵 长得像竹不是竹, 周身有节不太粗, 不是紫来就是绿, 只吃生来不能熟。 (打 一植物 ) 谜底 甘蔗 小时青青腹中空, 长大头发蓬蓬松, 姐姐撑船不离它, 哥哥钓鱼拿手中。 (打 一植物 ) 谜底 竹子 有个矮将军,身上挂满刀,刀鞘外长毛,里面藏宝宝。( 打一植物 ) 谜底 豆子 冬天蟠龙卧,夏天枝叶开,龙须往上长,珍珠往下排。( 打一植物 ) 谜底 葡萄 师:同学们真

3、厉害, 不一会儿功夫就将这些谜语的谜底给找了出来。通过这些谜语老师 再次感受到了中国文字的深厚底蕴。同样一个事物, 我们可以三言两语描述出来,也可以长 篇大论的去叙述。我们既要学会详细具体,又要学会简洁概括。上节课,我们学会了那么多 的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那要如何归纳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呢?带着疑问,和老师一起开启 今天的学习之旅吧! 二、深海揭密 师:一篇文章写了什么,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也就是作者的 写作目的, 即文章的中心思想。只有正确地理解和概括出中心思想,才真正地读懂了一篇文 章。那么,怎样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呢?老师这有五个法宝教给你们!(出示课件) 1. 段意合

4、并法; 2. 题目扩展法; 3. 要素综合法; 4. 摘录句段法; 5. 突出重点法。 师:首先咱们来学习第一个法宝合并段意法。什么合并是段意法?同学们能否根据 字面意思来说一说你的理解? 生: 就是把不同段落的意思合并在一起,就是全文的意思。 师: 非常聪明!一起来揭晓一下:(出示课件) 1、段意合并法 概念: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 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 这是在概括文章内容时最常用的方法。在运用的时候需要同学们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A、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连贯。 B、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

5、至可以舍去。 师:光听肯定是体会不到法宝的威力的,来,读读121 页典型示例的文章,思考以下两 个问题:(出示课件) 1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层?如何分?每层写的是什么? 2、请根据每段的内容概括出文章的大意。 【生回答,师结合课本122 页解题小锦囊来讲解。】 师:好方法要多加运用,多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刚才这篇例文是课本上的,有的同学预 习功课做得好, 所以回答起问题来简直就是脱口而出。为了加深大家的印象,咱们再来回顾 一篇老课文赵州桥。 赵州桥 (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 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

6、三百多年了。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 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 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 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平时, 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 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 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 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 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 有的刻着两条飞龙, 前爪相 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

7、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 了一样。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师: 请同学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解析】 赵州桥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一目了然,因此, 可以采用合并段意法来概括课 文主要内容。第一自然段总体介绍,第二自然段写赵州桥雄伟、设计上是个创举,第三自然 段写赵州桥美观,第四自然段是对赵州桥的评价。把这四个自然段的段意简单归并之后,得 出了主要内容: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通过对赵州桥的设计特点的说明,赞扬 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师:第一个法宝已经教给大家了,同学们可得收好了!第二个法宝已经在路上了,请大 家拭目以待:(

8、出示课件) 题目扩展法 师:看到这个法宝, 同学们猜猜看, 这个法宝告诉我们概括主要内容可以从什么着手? 生: 题目。 师: 的确。(出示课件) 概念:有许多文章题目本身就已经高度概括了主要内容。所以,只要仔细解 剖题目,把题目扩展开来,就容易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师:说到这儿, 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学过的哪些文章可以用题目扩展法来概括文章大 意呢? 生: (生结合所学的课文来回答,老师根据学生所答来判断。) 师:看来题目扩展法也是非常实用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具体感受一下:请大家读一读 122 页的中秋赏月。在读文章之前,请先猜测一下,这篇文章可能写的是什么呢? 生: 中秋节赏月的情景。

9、师:内容肯定跟中秋夜赏月有关系,对吧?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请大声朗读文章,然 后概括一下主要内容。 (生读文,师结合123 页解题小锦囊指导学生。) 师:这种方法在使用的时候还是有些小技巧的,在平时的课堂上相信语文老师也没少教 我们。今天,老师给大家总结一下(出示课件) (1)认真读全文。 (2)以文题为中心,顺次提出一两个或两三个相关问题。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回答出所提出的问题。 (4)把答案组织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草船借箭的故事有听说过吗?看到草船借箭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呢? 生: 谁借箭?在哪借?跟谁借? 生: 为什么要借? 生: 借了多少?怎

10、么借的? 师:同学们刚刚提了很多问题,咱们将这些问题整理一下。首先,请同学回答,谁向谁 通过什么借了多少支箭?借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结果如何? (生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指导步骤】 步骤一:读课文后,先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 十万支箭。 步骤二:在此基础上,再补上借箭的起因,以及周瑜最后的态度。 步骤三:最后, 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 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人教版五下课文,若学生未学过,建议老师将文章印出来发给学生,或 替换成其他学生熟悉的课文。】 师总结:

11、因为大家都很熟悉草船借箭的故事,所以老师省略了第一步,第二步,大 家围绕题目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第三步, 同学们齐心协力将问题给解决了,最后得出了 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或考试中,碰到类似于草船借箭这样的 文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帮助你们读懂文章呢? 生: 题目扩展法! 师:同学们可不要光嘴上说说却不行动哟!尤其是对于一些学过的知识,同学们更应该 时刻铭记,比如,你们还记得记叙文的六要素吗? 生: 时间、人物、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师:看来大家都是会学习的好学生!为什么要提六要素呢?因为它跟即将要登场的第三 个法宝紧密相关(出示课件) 要素综合法 概念:凡是写人、记事的

12、记叙文,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包括起 因、经过、结果 )等基本要素,只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 要内容就可以把握了。 师:当然,这里的要素不仅仅指的是六要素。不同的题材的文章我们要学会抓不同的要 素。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文章题材有哪些? 生: 写人、记事、写景、状物 师:我们就根据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分别来看看, 不同题材的文章该如何运用要素综 合法来概括主要内容。(出示课件) 一、叙事为主的文章:完整罗列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 过结果)。也就是 “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师:叙事的文章数不胜数,平时也训练得多,课本123 页就有一个很好的

13、例子。请同学 们先读文章,思考老师的问题:(出示课件) 请认真默读将军和卖油老人,找出文中的六要素,再概括文章大意。 (学生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师结合解题小锦囊讲解。) 第二课时 师: 接下来再来看看其他类型的文章: 二、写人为主的文章:完整罗列出人物、事件、人物形象或人物性格。 【例】人教版五下桥、晏子使楚 桥 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 信和沉稳、 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 了,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私的共产党员形象。 晏子使楚 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 想显显楚国的

14、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老师根据学生实际,两个实例二选一即可。) 三、写景的文章:完整罗列出景物及其特点。也就是“写的是什么景物?它 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 【例】人教版五下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 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四、状物的文章: 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 【例】人教版五上鲸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 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师:要素综合法里的学问大着呢!不过这种方法同样是非常实用的。不过, 光说不练假 把式,事不宜迟,赶紧操

15、练起来吧!(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129 页第二题,用“要素综合法”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师:请同学们根据前面所学,先看看这篇文章是属于哪种题材?再根据不同题材所对应 的具体方法来概括内容。 (生答题,师结合参考答案简单讲解。) 师:在我们阅读课上,每训练完一片小短文,老师就会送给大家一个实用的小知识,所 以,接下来,大家的福利来了!瞧瞧,第四大法宝上场了(出示课件) 摘录句段法 概念:一篇文章中的总起句、 总结句、过渡句、重点段落或内容上有中心句, 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 略作修改,就可 以成为全文的大意。 师: 这种方法又该怎么用呢?这次老师带来的练

16、习文章可长了,请同学们读一读124 页的养花。老师会随机请同学来读文章,点到谁,谁就接着往下读。在读的时候,其他 同学要思考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呢? (生接力读,再默读,然后回答问题。师结合125 页解题小锦囊讲解。) 师: 同学们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没有?这种方法跟我们前面学习的找重点句是不是紧密相 关?所以, 大家一定要将所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当然, 概括全文大意与概括段意还是有所 区别。 有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段话里的中心句或过渡句当段意,但是,全文的意思则需要 我们将所找的重点句的内容加以串联。接下来,同学们可以亲自来感受一下:(出示课件) 请大家完成129 页第三题,说一说这篇文章适合用哪种方法来概括主要内 容?主要内容又是什么? (生答题,师结合参考答案简单讲评。) 师: 同学们,一起回顾一下,前面我们一共学了几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法宝? 生: 四种:合并段意法、题目扩展法、要素综合法、摘录句段法。 师: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要教给大家几种法宝? 生: 五种!还有一种没讲! 师: 不急,马上揭晓!(出示课件) 突出重点法 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