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企业管理 电子科技大学成果介绍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906570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108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 电子科技大学成果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 电子科技大学成果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 电子科技大学成果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 电子科技大学成果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 电子科技大学成果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 电子科技大学成果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行业企业管理 电子科技大学成果介绍(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行业企业管理 电子科技大学 成果介绍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 电子科技大学 成果介绍 电 子 科 技 大 学电 子 科 技 大 学 成果汇编成果汇编 2008 年 4 月2008 年 4 月 目录 一、 国家奖成果介绍 二、 研究领域成果介绍 1、 通信、导航定位及测控技术 2、 雷达系统与信号处理技术 3、 信息对抗技术 4、 电磁场、微波技术、光电技术 5、 先进电子材料技术 6、 微电子技术 7、 隐身技术 8、 电子元器件与真空器件技术 9、 电子测量与测试技术 10、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技术 11、 先进制造与集成技术 12、 管理科学 三、 产学研成果介绍 1、 电子信息 2、 光机电

2、一体化 3、 新材料 4、 新能源与高效节能 5、 资源与环保 国家奖成果介绍 01、成果名称:纳米铁电材料及其应用 01、成果名称:纳米铁电材料及其应用 所获奖种:国防专用国家技术发明奖(07 年)所获奖种:国防专用国家技术发明奖(07 年) 获奖等级:二等 获奖等级:二等 成果简介:成果简介: 主要创新点:主要创新点: 1) 界面纳米自缓冲层技术诱导取向生长 BST 热释电薄膜; 2) 纳米粉体分散技术表面修饰铁电陶瓷; 3) 抑制铁电薄膜界面扩散、界面反应的方法; 4) 铁电薄膜射频溅射的转速调制和高温面内旋转技术 成果水平:成果水平: 1) 实现了瓷料的高介(介电常数为 4500)与低

3、温度变化率(-55至 125电容变化 小于10%) ,性能指标超过美国 Ferro 公司同类产品。 2) 热释电系数比国内外高2个数量级, 首次研制出薄膜型非制冷红外探测单元器件 (探 测率比国内外报导高 1 至 2 个量级) 。 3) 铁电薄膜的非线性效应提高 2 倍, 极化强度提高 1 倍, 抗疲劳特性提高 2 个数量级, 在国内首次研制出高数度介质移相器,低插损、快捷变电调滤波器和铁电随机存储 器等新型铁电薄膜器件。 4)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8 项,授权 9 项,其中 1 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经济和社会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 产品已批量应用于 XXX 生产线,实现产值 4000 余万元

4、。项目成果不仅突破了传统铁电 材料的关键电磁性能。 02、成果名称:电子聚合物薄膜气湿敏传感器技术 02、成果名称:电子聚合物薄膜气湿敏传感器技术 所获奖种:国防专用国家技术发明奖(07 年)所获奖种:国防专用国家技术发明奖(07 年) 获奖等级:二等 获奖等级:二等 成果简介:成果简介: 主要创新点:主要创新点: 1) 提出了掺杂态聚苯胺二氧化氮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2) 提出了利用微电子机械加工技术加工微结构传感器结构基体及在基片上沉积绝缘 介质隔离膜; 3) 通过分子设计实现了吸湿胀缩性纤维素基复合湿敏膜的非线性开关特性; 4) 提出了利用掺杂诱导沉积效应制备聚合物薄膜的原理。 成果

5、水平:成果水平: 1) 研制出的自组装超薄膜 NO2 气体传感器及阵列,响应快(30Sec) 、精度高 (0.1PPm) 2) 研制出精度高(2%F.S) 、响应快(30Sec)的火箭推进器用微热板阵列式气体 传感器; 3) 率行在国际上研制出响应快(5Sec) ,高湿范围(80%100%RH,含结露状态)突 变点可调的基片式复合膜电阻型非线性湿敏传感器; 4)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23 项,授权 11 项,发表学术论文 60 余篇。 经济和社会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成果生产出的多种型号的气体和湿度传感器及变送器,广泛应用于航空、舰船、工农 业、环保等领域,新增利润 3173 万元。 03、

6、成果名称:大面积单/双面 YBCO 高温超导薄膜的研制 03、成果名称:大面积单/双面 YBCO 高温超导薄膜的研制 所获奖种:国家技术发明奖(03 年) 所获奖种:国家技术发明奖(03 年) 获奖等级:二等 获奖等级:二等 成果简介:成果简介: 主要创新点:主要创新点: 1) 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单倒筒靶在基片两面同时沉积; 2) 在国际上首次采用自外延工艺调控薄膜微观结构; 3) 研制了独特的“单轴驱动双轴旋转基片运动机构” ; 4) 采用“双靶双轴旋转”提高沉积效率; 5) 采用“调速双轴旋转”改善 3 英寸双面薄膜的均匀性。 成果水平:成果水平: 1)在国内率先制备出的 3 英寸 YBCO

7、 高温超导双面薄膜达到了如下性能指标 : Tc 88-91K,Jc77K=1-3MA/cm2,Rs77K,10GHz=0.1/0.26m;薄膜面内均匀、两面 一致,性能指标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当前先进水平; 2)在著名国际刊物发表论文 15 篇,被 SCI、EI 收录 10 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6 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2 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3)本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上在该高技术领域拥有一席之地。 经济效益及应用前景: 经济效益及应用前景: 1)向电子 55 所、16 所、电子科技大学微波测试中心、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昆明物 理研究所等单位提供了 300 多片 3 英寸以内的产品

8、, 推动国内高温超导在电子学领域应用研 究。产品还通过代理商出口到欧美等地。3 英寸 YBCO 高温超导双面薄膜的目前国际市场售 价为 1000 欧元/片(约合 1 万元人民币/片) ; 2)项目成果保障了国内高温超导微波器件研制对材料的需求,推动了高温超导在军事 电子装备和民用移动通信地面基站的应用研究和市场开发。 由于其强烈的军事背景, 受到西 方国家限制,因此该成果冲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 04、成果名称:聚合物电极材料及其在电容器中的应用 04、成果名称:聚合物电极材料及其在电容器中的应用 所获奖种: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07 年)所获奖种: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9、07 年) 获奖等级:二等 获奖等级:二等 成果简介:成果简介: 主要创新点主要创新点 1)提出采用导电聚合物聚乙烯二氧噻吩作为片式固体电容器的阴极材料,在多孔 阳极表面沉积聚合物薄膜之前对多孔阳极进行表面活性预处理, 在电容器制备、 生产过程中对聚合物薄膜进行在线掺杂; 2)在聚合物阴极电容器制备过程中采用薄膜吸附技术提高电容器静电容量引出率 ; 3)在聚合物电极薄膜制备过程中采用独特的复合氧化剂体系和聚合改良剂; 4)在多孔阳极表面与导电聚合物薄膜之间采用含有纳米硅溶胶的可溶性聚合物进 行相容性材料中间隔离; 5)在乙撑二氧噻吩单体材料合成中,使用比表面积大、催化活性高的复合铜粉为 催化剂

10、; 6)发现了在平坦与多孔表面沉积聚合物薄膜的电导率变化规律,提出并建立了受 限空间内导电聚合物薄膜生长机理及模型。 成果水平:成果水平: 1) 所研制生产的聚合物阴极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40m、 损耗3%、 漏电流60A、 容量偏差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2) 聚乙烯二氧噻吩薄膜电极的导电率为 10100S/cm 且环境稳定性好,乙撑二氧噻吩 的产率为 84.6%,单体及聚合物电极材料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经济及社会效益:经济及社会效益: 20042006 三年间,通过技术转让及开发实现效益 745 万元,生产销售新增利润 16394 万元,创汇 71.8

11、万元。本项目在高导电聚合物薄膜及电容器阴极制备方法、电容器生产工 艺等方面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 形成了多项新产品技术标准。 推动了我国片式固体电容器的 优化升级。利用本成果生产了多种片式固体电容器,产品在通讯、计算机及国防等领域得到 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05、成果名称:纳米磁电子信息功能材料 05、成果名称:纳米磁电子信息功能材料 所获奖种:国家科技进步奖(05 年)所获奖种:国家科技进步奖(05 年) 获奖等级:二等获奖等级:二等 成果简介:成果简介: 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用于抗毁伤磁光盘(MOD)的纳米晶巨磁光 Bi:DyIG 晶体材料,用 于 LTCC 和 EMI 片式滤

12、波器技术中的复合双性低温共烧材料,以及应用于高频大功率开关电 源领域的纳米功率铁氧体材料, 三部分的技术共性点在于纳米晶, 即通过纳米晶材料的 理论设计与探索、共性工艺的突破实现良好的应用。 纳米晶巨磁光 Bi:DyIG 材料:a)为突破国际上信息记录的理论极限 100Gbit/in2,寻 找到近紫蓝光域的磁光增强纳米晶新材料,通过理论设计和模拟,优化出最佳配方;b)采 用 RF 气相外延、液相外延和热解法工艺成功的实现了 3.5 英寸晶体和盘的制备,并应用分 子掩膜技术实现了不连续纳米位元阵列记录,使 3.5 英寸盘可达 10Gbit 容量,记录密度突 破了 3Gbit/in2 的国际上的理

13、论极限;c)从理论上对电磁脉冲作用于磁光盘后对信息位的 毁伤做了大量的模拟,发现作用次数在 5000 次以上时,在盘材料中形成反磁化核,并从实 验上予以证实;d)利用生产线成功地研制并生产出 3.5 英寸 1.3Gbit 的盘和 10Gbit 的盘。 宽频复合双性能材料:a)在原子团簇设计基础上,研究出一种复合兼电容性和电感性 于一体的双性能纳米晶材料,其频率性能参数目前国内外均无报道;b)通过纳米级掺杂和 离子替代设计使材料实现低温烧结,从而成为一种新的 LTCC 材料;c)掌握 NiZnCu 尖晶石 铁氧体和钙钛矿 BaTiO3 介电陶瓷材料复合的规律,通过大量理论研究和反复实验研究,发

14、现介电陶瓷掺入尖晶石铁氧体中,其量在 25左右时可达到最优化,参数增加 610 倍; d)在材料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四端网络模型,对各种频段及系列无源 EMI 滤波器进行设计 和实验,成功研制出系列样品,并产量化,如箝位型 、T、F 系列,LTCC 型阵列系列和阻 抗型系列。 高频大功率铁氧体材料主要内容为:利用纳米晶晶种植入新方法,研制能工作于 0.5 2MHz 的高频大功率铁氧体材料,以及该材料在开关频率为 1.01.5MHz 的 120W DC/DC 变换 器中的应用。 06、成果名称:复杂非均匀介质中场与波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06、成果名称:复杂非均匀介质中场与波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所获奖种

15、: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02 年)所获奖种: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02 年) 获奖等级:二等 获奖等级:二等 成果简介:成果简介: 该项目研究属现代电磁学最富挑战的前沿研究领域, 通过对 “复杂非均匀介质中场与波” 的研究,实现了高效数值模拟,开发出相应计算机分析软件,在石油电测井分析中得到广泛 的应用,促进了我国石油电测井技术的整体行业进步。 应用情况:应用情况: 1)中国海洋测井公司技术发展中心应用本项目中的成果开展了一系列新型测井仪器的 开发设计,成功地替代了价格昂贵的进口设备并为参与国际测井服务创造了机会。 2)本项目研究成果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系统的推广应用研究包括: a.

16、然电位测井响应的高效数值模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塔里木勘探开发指挥部) 。 b.全频带电磁波阵列测井系的理论设计与实验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重 点研究项目“储层地球物理性质研究”的子课题) 。 c.中双侧向测井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四川石油测井公司) 。 d.感应测井井眼校正方法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江汉测井研究所) 。 3)本项目成果在推动石油电测井技术进步中也表现出极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例如: a.应邀参与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勘探局电测井应用软件包的建设并提供一些数据分析软 件。 b.本项目成果已成功用于阵列电测井的反演与成像方法研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江汉测井研究所)。 c.本项目成果可用于一些新型测井仪器的设计和开发, 如本项目对高分辨侧向测井电极 系的开发, 如薄层和薄互层探测提供有力工具。 中油测井公司已多次表示愿进行仪器开发应 用工作。 d.利用本项目成果, 首次圆满回答了国内学术界长期争论未果的双侧向测井响应 “双轨 现象” 及其成因的问题, 为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测井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测井仪器校正方法 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