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指导】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5905476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指导】分析小说人物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代文阅读指导】分析小说人物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代文阅读指导】分析小说人物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指导】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指导】分析小说人物形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析人物形象 问题设计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面对这些题型,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 着人 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 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 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 格特征,

2、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 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例一、【 2020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 越野滑雪 (美)海明威 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 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 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 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 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

3、又往 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 他脚下消失了。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在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 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 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停住,两腿交叉, 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和耳朵里满是雪。 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 “你的姿势真美妙,迈克,”他大声叫道。“那搭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我也 绊了一跤。” “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 “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 “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

4、 “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 尼克赶过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他坚持靠左 边滑,末了,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像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 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慢慢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 了。 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 着,杖尖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这整个一腿下跪、一腿拖随的身子 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 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加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 的白雪中。 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

5、。他们沿路屈膝 滑行,进入一片松林。 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被拖运原木的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搭橙红,一搭 烟黄。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片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 直上坡。他们透过林子,看得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檐较低的长形的房子。 走近了,看出窗框漆成绿色。油漆在剥落。 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 客栈里黑咕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很低。屋内两边那 些酒渍斑斑的暗黑色桌子后面摆着光溜溜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 小杯浑浊的新酒。尼克和乔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下。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 走过来。 “来瓶西昂酒,”尼克说。“行不行?”

6、“行啊,”乔治说。“你对酒比我内行。” 姑娘走出去了。 “没一项玩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对吧?”尼克说。“你滑了老长一段路,头 一回歇下来的时候就会有这么个感觉。” “嘿,”乔治说。“真是妙不可言。” 姑娘拿进酒来由出去了,他们听见她在隔壁房里唱歌。 门开了,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在屋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 身上直冒水汽。女招待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桌,光抽烟, 不作声,脱了帽,有的背靠着墙,有的趴在桌上。屋外,拉运木雪橇的马儿偶 尔一仰脖子,铃铛就清脆地丁当作响。 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两人很合得来。他们知道回去还有一段路程可 滑呢。 “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

7、问。 “今晚,”乔治回答。“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 “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 “我得上学啊,”乔治说。“哎呀,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就这么在一起 闲逛吗?带上滑雪板,乘上火车,到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路,找客栈投 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脉,直奔瓦莱州,穿过恩加丁谷地。” “对,就这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 “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的地方吧?” “是啊。” 他们喝干了剩酒。 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 “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 “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

8、附和说。 “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 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 “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 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 林里。 (陈良廷译,有删改) 8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 的心理。 例二、【 2020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书匠(节选) 葛亮 秋天的时候,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 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 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我 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

9、威叫起了板。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 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 大难度。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 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其中一个,当时就 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老董也站起来, 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 书行。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 不去,还立了军令状。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 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 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 父亲说,你回头想想

10、,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你能回来不容 易,为了一本书,值得吗? 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 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这块绢的 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但可惜的是,绢是米色的。 老董摸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给我。我把这蓝绢染出来。 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 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 马、吴、苋”。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总能将它试出来。 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 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这

11、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 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老董说,毛羽, 今天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笑,也没有多问, 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 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十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老董踩得不快 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葫芦。我问老董,伯伯, 我们去哪里啊? 老董说,咱们看秋去。 也不知骑了多久,我们在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停住了。 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沿 着水塘,生着许多高大的树。枝叶生长蔓延,彼此相接,树冠于是像伞一样张 开来。我问

12、,这是什么树? 老董抬着头,也静静地看着,说,橡树。 老董说,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 老董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后来,我每年都 来,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有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 你爷爷那次带了画架,就支在那里。老董抬起胳膊,指了指一个地方。那里是 一人高的芦苇丛,在微风中摇荡。 你爷爷说,这是个好地方,有难得的风景啊。 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 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的后人来 了。 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 老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放在我手里。那东西浑身毛刺刺的,像个 海胆。老董说,收橡碗啊。 我

13、问,橡碗是什么呢? 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橡子,熟透了,就掉到 地上,壳也爆开了。这壳子就是橡碗。 这时候,忽然从树上跳下来个毛茸茸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松鼠。它 落到了地上,竟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看到我们,便慌 慌张张地跑远了。 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 我问,橡碗有什么用呢? 老董这才回过神,说,捡回去洗洗干净,在锅里煮到咕嘟响,那汤就是好染料 啊。哪朝哪代的旧书,可都补得赢喽。我们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 月饼吃螃蟹,就盼橡碗熟呢。 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

14、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 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 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 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请 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摇摇头,说,本来,还是原 来那样吧,挺好。 (有删改) 8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9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答案与解析 全国 1 卷 8【答案】两人一再相约,表明他们对此有强烈的愿望;分别之 际的一再相约,也表达出依依不舍的心情;但已经感觉到这一愿望 不会实现,心情有些惘然。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

15、理的能力。需要学生紧密结合上下文和 主人公的形象、动作、语言等进行分析。对话表现了尼克和乔治对滑 雪运动的喜爱,对将来能再次滑雪的渴盼,以及对对以后没有机会滑 雪的颓丧。 “我们要去滑, 没错”“我们一定得滑”“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写出了二 人对将来能再次滑雪的渴盼,表达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也许我们再 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写出了二人想到以 后很有可能没机会滑雪事,内心的颓丧、郁闷、惘然。 全国 2 卷 8【答案】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带老馆长后 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 命感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人

16、物心理情感及变化的能力。这种题型属于 对人物形象的一种局部考查,作答时,首先通读文本,掌握小说情节 变化,然后仔细揣摩文中对人物语言、肖像、心理等的刻画,从而把 握小说中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 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老董带“我”来到橡树林, 他 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说明橡树林是 老董职业的起点,面对这个职业起点,老董心里充满了对旧时光的感 慨之情。 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老董带“我”来到橡 树林,指给“我”爷爷作画的地方,并且他还清晰记得爷爷当时说的话 语,这些都表明老董对前辈的深切怀念。 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过去老师傅们把老董带到橡树 林,他和“爷爷”也曾经来过橡树林, 在这里老董学到了技艺,也有自己 志同道合的朋友,但距离那时已有三十年,文中说,“他说这个话,已 经是三十年前了”,这一句话表明老董内心有一种岁月如梭,世事沧桑 的生命感悟。 9【答案】坚持行业规矩。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 此甚至跟权威叫板。 恪守职业操守。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为了一本书,即使再次失 去工作,也认为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