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观后感范文5篇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45905186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之声》观后感范文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音乐之声》观后感范文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音乐之声》观后感范文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音乐之声》观后感范文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音乐之声》观后感范文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乐之声》观后感范文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之声》观后感范文5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乐之声观后感范文5篇音乐之声该片讲述了修女玛丽亚到特拉普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并和上校的7个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渐渐在玛利亚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并与玛利亚之间产生了感情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之声观后感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音乐之声观后感范文5篇(一)今天下午,我和妈妈一起在迈视网上观看了音乐之声这部电影。故事讲述了修女玛瑞亚性格开朗,活泼,赋有爱心,被修道院院长派到一个有着七个孩子的家庭去当家庭教师。孩子们的妈妈去世了,他们非常调皮,在玛瑞亚之前,他们已经气走了七位家庭教师了。玛瑞亚克服了重重困难,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逐渐成为他们的好朋友。让他们的爸爸懂得如何

2、去爱他们。最终玛瑞亚得到孩子们的认可,成了他们的妈妈,过着幸福的生活。 其中有一个部分特别好玩:在玛瑞亚来的第一个晚上就下起了大雨,不停地打雷。突然一声雷响,最小的女儿跑进玛瑞亚的房间,她对玛瑞亚说:姐姐哥哥们都不怕。;刚说完,又一声雷响,4个大点的女儿同时跑了进来,她们对玛瑞亚说:男孩子们不会害怕!;雷声再次响了,2个男孩也跑了进来,怎么你们也害怕吗?;男孩说:我们过来看看她们怎么样了!;玛瑞亚为了缓解他们的情绪,教他们唱起了歌。可怕的夜晚就这样愉快的度过了。全篇文章中有音乐连贯而成,讲述了一个热爱音乐的修女追求自己幸福的过程,内容活泼生动,不少场景,都会让我捧腹大笑,但一些场景却又让我感动

3、流泪。一位名叫玛丽亚的修女在修道院表现国语反常而受到其他修女在的一些双重评价,后来她呗院长拍到一位名叫特拉斯的海军舰队长家做一名家庭教师。特拉普有七位孩子,刚开始她们都不喜欢她,孩子们用尽办法捉弄这位新来老师,可是玛丽亚却没有生气,她带孩子们做游戏,并教会了她们很多很多歌曲,可是后来孩子们的父亲带来了一个女子,也就是她们的新妈妈,玛丽亚被逼回到了修道院。孩子们很不喜欢这位男爵夫人,可是舰长已经和她订婚了,但不久后,舰长对她又不满意了,她们解除了婚约。而玛丽亚和舰长又渐渐发生了感情,他们就结婚了。当两人在度蜜月时,受到了德国纳的任命,但舰长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最后为了捍卫自己急停,他们在音乐会上

4、逃走了。在这平凡中又演译着不平凡的执著,玛丽亚对自己生活的执著,对感情的执著。不禁让我想起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遇到许多的困难时总是逃避,而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应该向玛丽亚一样,勇往直前,追寻自己所想要的东西,即使是失败也无怨无悔,因为人生没有永远不败。音乐之声观后感范文5篇(二)音乐之声是一部很有名的教育片,在学校学习时老师也曾带我们赏析过。而这次是第二次赏析这部影片,与第一次相比,感触颇多,也改变了自己的很多看法。从影片情节来看,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一位自由奔放的年轻修道女玛丽亚被送到特拉普船长家做家庭教师。他们家共有七个孩子,特拉普船长在妻子去世后,一直用严格的军纪训练他的孩子们,

5、孩子们一开始行为不端,赶走了很多的家庭教师。这一切在玛丽亚来到之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玛丽亚爱的感化下,孩子们变得活泼、有爱。在这之后玛丽亚也与船长产生感情,并结婚了细品影片中的内容,很多场景中都蕴含着这位家庭教师的教育机智。比如在玛丽亚初到特拉普船长家,孩子在知道她是第一次当家庭教师时,就开始作弄她。她们在她的口袋里放青蛙,在她的板凳上放松果…想让她出糗。第一次看到这里的时候,总以为玛丽亚会与特拉普船长告密,结果却不是这样,玛丽亚告诉船长是自己得了风湿所以才不敢坐,并且对于孩子们的恶作剧,玛丽亚也是只字未提。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告诉船长让他好好管教;孩子们不是更好吗?当这一次再

6、赏析影片时,我懂得了其中的道理。我们往往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正如在影片中孩子们对每一位家庭教师都会恶作剧,我们只看到了问题,而没有看到原因,从影片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想要赶走家庭教师无非是想得到父亲的关注,因为只有没有家庭教师时,父亲才会陪伴他们,其实也就是孩子们缺少爱。玛丽亚处理这种问题的方式是想告诉孩子们这种方式是没有用的,我不会生气,也不会告状,接着就是用爱去感化孩子们,让孩子们感受到爱。她亲手为每个孩子定做了一套衣服,在孩子们遇到问题时耐心陪伴,帮他们出主意看啊,这是一位多么有爱的老师!她宽容、善良、机智,能带给孩子们真正想要的,真的很让人钦佩。这也不禁让我深思起来,在面对孩子出现纪

7、律教育问题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正如0-8岁儿童纪律教育一书中写的:我们首先要看到孩子的行为,然后追溯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选择出最适宜的教育方法。只有当纪律教育是针对问题的原因时,纪律教育才能奏效。相信影片中那些以前的家庭教师也使用过各种方法来面对孩子们的纪律问题,可想而知这些方法都不奏效,我想问题应该就是这些方法没有针对问题的原因。所以在今后我们在解决孩子的纪律问题时要看清行为背后的原因。比如当孩子出现打人的行为时,我们要观察孩子该行为出现的频率、特定场景等,这样来判定孩子打人是由于缺少关注还是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沟通能力欠佳在判定原因后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纪律教育。另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就

8、是孩子们的状态。影片中孩子们时根据特拉普船长的哨声出场的,出场的方式让人不禁想笑,这宛如是训练一般,一种哨声一个动作,一板一眼。而在玛丽亚的家庭教育模式下,孩子们活泼开朗天真,他们在一起在山顶上学习唱歌,在骑行时唱歌,在小河边唱歌玛丽亚带着他们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通过大自然来学习音乐,在这一幕幕中我们看到了属于这些孩子该有的童真、可爱。与此同时我看到了一个老师的可爱之处,她懂孩子,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在自然环境中,孩子们才能放得开,才找得到自己。她也懂得通过大自然将知识传授给孩子们,通过跳台阶、骑车等方式孩子们很快学会了基础的音调、音高这也为他们今后学习歌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当他们的父亲听到孩子们

9、的歌声时都不禁吃惊、感动。连他都没有想到他的孩子会唱出这样的歌曲,不仅是有技术含量的歌曲,更是一首饱含深情的歌曲。这样的感情是怎样灌输给孩子的呢?是讲解给孩子听的吗?显然不是,是通过孩子们自身的感受力得到的。在幼儿园课程中,我们也将培养孩子的感受力放在我们的活动目标中。让孩子通过嗅听视味触等感觉器官来感受事物,也会设置课程让孩子们亲近自然,比如开设种植课,孩子们自己播种、施肥浇水、收获,这远比告诉孩子们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有效的多。不仅如此,孩子们对植物也会萌生特别的感情,他们会关心爱护它们,有时还会蹲下轻轻抚摸它们,这些都是孩子天生的爱心,在自然的环境中,他们天

10、生的情感都会萌发出来。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也让我难忘,就是在玛丽亚第一次来到特拉普船长家里的时候,孩子们做自我介绍,其中小男孩寇特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我叫寇特,11岁,我很任性。;玛丽亚点点头,紧接着寇特问玛丽亚:什么是任性?;玛丽亚说:那说明你希望像男孩般被对待。;这段简短的对话却也起起伏伏。寇特连任性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他怎么会说自己任性呢?很显然是通过别人口中所说他得到的字眼。也就是我们说的为孩子贴标签;。当我们为孩子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时,孩子就会以为我就是这样的,潜意识里就会认为自己是这样的人,在发展中也就会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影片中,我们看到了机智的玛丽亚,她告诉寇特,任性是希望像男孩

11、般被对待;,而不是我们所认为的调皮捣蛋;。通过玛丽亚之口所说的任性;,多了一分对小男孩的期待与信任,可见玛丽亚作为一名老师是多么的爱孩子,不将负面的评价带给孩子。在生活中,我们对孩子也需要放下我们的评判,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的一句无心之话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影响。而我们所谓的给孩子的标签;都是我们以为的,并不一定是事实。比如一个小男孩很爱哭,有人可能会说:怎么像个女孩子一样?;怎么这么爱哭;等等。可能这个孩子爱哭只是因为他发泄自己情绪的方式就是哭,而爱哭;是不分性格的,没有规定男生就不能哭,一味的忍受自己的情绪是不健康的方式。当我们给孩子订下这样的标签之后,孩子可能真的就会朝这个方向改变,因为在他

12、看来你们都说我像个女生;,那么在这之后,可能孩子的更多行为也会偏女性化,因为这是我们给他的定义;和期待;。另一方面,当我们习惯为孩子贴标签之后,孩子也会习得这样的行为,也会习惯性地对别人的行为等作出评判,贴上标签。影片中的孩子们在第一次见到玛丽亚时,就为她贴上很多的标签。从这方面来看,这是一个不尊重别人的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人处事的方式,不需要别人来加以论断,因为这种事是没有对错的,不过是每个人都有差别罢了。在见到玛丽亚的第一眼,就有几个孩子说玛丽亚的穿着很丑,我们要看到,孩子们所说的丑;是他们以为的那样,但换个人来看就不一定是这样的看法了。所以在面对孩子时一样,我们不能把这种主观臆断的方式

13、带给孩子。那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放下我们主观的想法,描述事实。比如当一个小男孩遇到问题喜欢哭时,我们可以这样做,轻轻走到他的旁边告诉他:我现在看到你在哭,你是遇到了什么事情吗?如果你需要我的帮助,你可以来找我。;然后可以走到稍微有点距离的地方,静静地等待孩子来找你。当孩子来找你时,你可以告诉他:是的,当你遇到问题时,如果你能告诉我,我才知道如何帮助你。;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他是被看到的。这样的方式也是需要一次次的实践才行,孩子慢慢的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遇到问题时,用寻求别人的帮助来代替哭。因为他会发现这样的方式比哭更有效地解决了问题。这也是从孩子的需要出发的。看到孩子的需要,

14、我们就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了。一部好的影片,一字一句都值得我们去品味、去学习,每一次品味收获都不同,从影片中我们不仅是看到别人,同时也是在看到自己,反省自己,这也是一次成长。我想下次再欣赏、品味这部影片,又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吧!音乐之声观后感范文5篇(三)不久前,我又重看了一遍音乐之声,虽然这是部老片子,但是每次看还是会有新的感觉。 音乐之声以音乐剧的形式塑造了一群各具清晰性格特色的鲜活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既富有生动活泼的浓郁生活气息,又充满理解与爱心的真实 感人的故事。与其他影片不同的突出风格是: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戏剧性情节,而且有优美悦耳的歌声和大量自然而又精彩的人物对白。与同类影片相比,其语言独

15、具特色:既有用词精练、韵律整齐、节奏规范、艺术性强的高雅诗歌歌词,又有大量朴实、自然而又颇具风趣的日常生活对话。由于主人公大都是受过教育或有身份的 人,尽管对话是口语体,其中有许多省略句,但总体上对话语言比较标准,适合模仿和借鉴。听者可在轻松愉快的娱乐中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会受到地道英语听说情景的熏陶。1959年在美国纽约首演,并在1960年获得第十四届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女主角、女配角等五项奖, 这是音乐剧大师理查德.罗杰斯(曲)和奥斯卡.翰墨斯坦(词)的最后一次合作创作的作品。1965年的电影版也获得过5项奥斯卡大奖。演出后大受观众欢迎。1965年改编成为同名影片,同年,该影片获奥斯卡金像奖。它被认为是最杰出的永恒佳品。这部历久常新的电影,永远抓住小朋友的心,所有学音乐的,听音乐的,都不约而同地被这部电影所感动。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名叫玛丽亚的修女在修道院表现过于反常而受到其他修女的一些双重评价,说她有时很好笑,但有时会时常惹麻烦。最后,院长还是把她派到了一位名叫特拉普的海军舰长家作一名家庭教师。女主角玛莉娅生性活泼率真,走出修道院 投身世俗生活,大胆追求真爱,以童心,爱心去照料七个过早失去母亲的孩子,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