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一至必修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

上传人:茅** 文档编号:145904934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1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必修一至必修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必修一至必修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必修一至必修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必修一至必修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必修一至必修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必修一至必修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必修一至必修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高考政治经济生活选择题 必背 103 条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和价值价值(人类劳动)。 2.有使用价值的并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3.国家有权发行纸币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不可以任意发行。 4.国家可以规定规定纸币的面额面额,决定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发行多少纸币,但无权规定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购买力。 5.货币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6. 通货膨胀: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纸物价上涨、纸 币贬值币贬值)。 7. 货币的基

2、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8.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不能减少货币的流通),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 强消费安全(并非十分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9.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有利于对外投资,有利于出国旅游和 消费,不利于出口和吸引外资。 10.美联储加息,对于国际资本来说,会流向收益高的地方,进而导致其他国家资本外流。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2.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成反比。

3、 3.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4.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5.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小 (需求弹性需求弹性小) ; 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大 (需需 求弹性大求弹性大)。 6. 市场决定价格与价值决定价格是一致的。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 生产决定消费。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基础性的根本性的、基础性的。 2.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前提和基础。

4、3.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不含投资)的比例。 4.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 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5.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对象。 2.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方式。 3.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质量和水平。 4.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创造动力。 5.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6.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消费、投资、出口 7.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8.社会再

5、生产的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9.直接生产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桥梁和纽带;消费消费是物 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最终目的和动力。 10.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根基。 11.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 基础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主体地位。 1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

6、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 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 13.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他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起主导作用。 14.公有资产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占优势。 15.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控控 制力制力上。 16.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经济增长、促进创新创新、扩大就就业、增加税收税收等 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7.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基础。 18.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

7、产要素、公开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法律保 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不平等地位不平等)。 19. 集体经济包括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 20. 农村土地所有权所有权归集体集体所有,承包权和经营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归农农民所有。 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 1企业是以营利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2.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 观。 5.我国

8、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各项权利,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实现 平等就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1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是各商业银行,此外还有信用合作社等。 2.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注意时间的统一)。 3.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 金融机构。 3股票的收益主要来自于股息或红利收入、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4.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高风险高收益) 5.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6.股票所反映的是所有权关

9、系,债券反映的是债权债务关系。 7.社会保险保障基本生活,商业保险风险损失。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生产资料公有制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前提。 3.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5.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 产要素参与分配。 6.生产决定分配,要实现分配公平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为实现分配公平 奠定物质基础。 7.坚

10、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 提高提高。 8.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人,调节过高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 9.效率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前提;公平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保证。 10.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个人所得税和财政支出)都要兼顾效率和公都要兼顾效率和公 平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1.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11、 2.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4.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财政政策)。 3 5.影响财政收入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和分配政策。 6.财政收入构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收入税收收入是国家组织财 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最重要的来源。 7.财政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 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8.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平衡、盈余(收入大于支出)、赤字(收入小于支出)平衡、盈余(收入大于支出)、赤字(收入小于支出)。 9.税收的特征

12、: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10.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 11.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有关政策,如调节税收、经济建设支出、国债 规模。 12.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与银行相关的一系列政策,如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 信贷量信贷量等。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市场调节的基本手段:计划计划(看得见的手)和市场市场(看不见得手)是资源配置的

13、两种基本手 段。 2. 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3. 市场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 4.市场调节局限性:自发性(损人利己)、盲目性(一哄而上、一哄而下)、滞后性(事后调 节)。 5.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6.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规定哪些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市场竞争规则、市 场交易规则。 7.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社会信用制度,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治本之策。 8.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

14、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基本标志。 9.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根本目标。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根本原则。 10.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11.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2.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经济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收入分配政策、 产业政策)、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1.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5、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 间的矛盾。 2.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3.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平衡问题。 4.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5.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内外联动问题。 6.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问题。 7.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 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

16、在共建共享发展中 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8.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9.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 1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 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等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1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坚实基础。 12.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重要支柱。 1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三农”问题作为全 党工作重中之重重中之重。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4 1.比较优势理论:若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在两种产品生 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 劣势较轻的产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处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