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时练习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5904604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时练习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时练习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时练习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时练习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时练习试题(附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 说和做课时练 一、语础达标训练 A组 1成语填空。 潜心 ()注()而不舍()尽心血 一反 ()往()乎不同无()及此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兴不作 (起)仰之弥 高(更加 ) B锲 而不舍 (刻) 兀兀 穷年 (用心劳苦的样子 ) C沥 尽心血 (滴) 群蚁排衙 (衙门 ) D迥 乎不同 (眼睛明亮 ) 警报迭 起(屡次、接连 ) 3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A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和煦的春风扑面吹来,他感到心旷神怡 。 B小强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肆渲染 ,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C北国人民连续30 年用他们坚忍不拔 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铺设了这道宽

2、达100 公里 的防护林,阻止了沙漠的南侵。 D我们对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 B组 4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B1930 年到 1932 年, “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5读下面的小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的寓意。 五岁的汉克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到森林干活,突然间下起雨来,可是他们只带了一 件雨披。爸爸将雨披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汉克。汉克问道:“为什么爸爸 给了妈妈, 妈妈给

3、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爸爸回答道: “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 2 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汉克左右看了看,跑过去 将雨披撑开来挡在了一朵在风雨中飘摇的娇弱小花上面。 _ _ 惠特曼访问记 埃德蒙 戈斯 在早年和中年的岁月里,惠特曼默默无闻,门前冷落。 年老以后,倒是有些朝拜者相 当频繁地带着香袋和手杖,设法前来表示崇拜。有关他在这些场合的仪表谈吐的几种报道已 经发表过了, 如果我再来添上一篇,我的理由想必是,下面记叙的这次访问不是抱着礼俗性 的态度进行的。 据我所知, 其他一切采访惠特曼的报道都出自追随者的手笔,他们纷纷怀着 敬仰和倾倒的态度来到圣地,而

4、我的这篇献辞 只能是献辞 是格外真诚的。 1884 年的冬天,我在波士顿,意外接到惠特曼寄来的一封便笺,要我在离开美国之 前去见他一面。 我最初的反应是谢绝他的邀请,但出于好奇心和礼貌,就回信说我会去。我 提到以上这些, 只是想突出这位老人特有的魔力,那不是对于一个追随者,而是对于一个倔 强固执的无信仰者的魔力。 1885 年 1 月 3 日清晨我渡过了宽阔的特拉华河,在一个简陋而看上去无人落户的村 庄,我被送上了岸, 那种阴森可怕是只有隆冬季节的美国小镇才会显现出来的典型丑陋。无 人可以问路, 正打算回去时, 我发现自己就在米克尔大街328 号的门口, 一块小铜牌上刻着 “沃尔特 惠特曼 ”

5、,我敲着这个冷清的二层楼经济公寓的大门,一个神色忧愁的女人开了 门;还没等我开口, 只见一个高大的身影正摇摇晃晃地走下楼来,随之传来欢快的声音: “ 是 我的朋友吗? ”一下子, 我也不知是由于什么磁性般的魅力,所有拘泥小节的文人矜持都荡 然消失了,只有一种心满意足的感觉。 3 在楼梯上寒暄了一番后,主人拄着拐杖带着我走进一楼的起居室。那是一个大房间, 擦得干干净净的地板上没有铺地毯,一张小床架, 屋子中间有个带通烟管的圆形小火炉,一 把椅子这就是全部的家具。四面墙壁和火炉上方糊着的墙纸,已经有色斑和一块块污 渍了, 就像在工人棚户里看到的那样。房里没有挂画,只有满是杂物的木栓和架子。到处放

6、着大大小小的箱子,一堆堆东西,山一般高的报纸东一堆,西一垛;整个房间,还有老人本 人,都是再干净不过的了,干净得仿佛尘垢永远都不会再落上去。特别是惠特曼,穿的是一 身粗灰呢的套服,衬衣领口拉开着,灰发和白花花的胡须飘飘荡荡的,仿佛是为了清洁当真 漂白过的,老人全然如一张擦洗旧了的松木桌,沙白得一尘不染。 惠特曼在一张椅子里坐了下来,安详地微笑着。 我清理掉一个箱子上的报纸,坐在他 的对面。他的谈话像他的作品一样,散发着原始的力量,毫无交谈中常见的修饰或刺激。他 提到他的贫困, 这是显而易见的,还有半身不遂,它们成了压垮他的两大重负;他似乎对于 两者都习以为常了,几乎不在意。 我记得当时我想挪动

7、一下箱子,因为阳光已从不挂窗帘的 大窗户倾泻进来; 惠特曼便说到有人曾答应送他窗帘,但他对此并不热心, 他觉得窗帘会 “ 挡 住阳光 ” 。而阳光和空气正是他所要的一切:一个冬季他都是耐心地坐在那儿,等待夏日的 空气和阳光,原来一到夏季,他又可以一瘸一拐地走出去,全身沉浸在他熟悉的“坎登市僻 静处 ”的一条浅溪里晒晒太阳。 惠特曼宽敞的双人房里空空荡荡的,只有两件物品透出些许艺术气氛。一件是北美印 第安人的花布制品, 它激发了他的灵感。另一件是幅画像: 一叶扁舟上有位相貌堂堂的青年, 荡着双桨。 我问他这幅画像的由来,他谈了几件值得一提的事情。他首先说明这是他的一位 挚友,来自加拿大的职业桨手

8、,著名的运动员。接着他又说,这些人是他最喜欢的人,在露 天活动的运动员:他们是最朴素、最亲切的人,生活在阳光和空气中,非得学会保持身体干 净、精神抖擞; 还说他的心灵偏向这些人,而他们也莫名其妙地为他所吸引,因此就在他人 4 生最低潮时, 在世人狠狠谩骂耻笑他的时候,正是这些春风得意的体操运动员或赛跑运动员, 这些幸运的人看中了他,待他很友好,“眼下呢,” 他接着说,“我只等待春天到来,拄着我 的拐杖瘸瘸拐拐地走进树林,那时我可以成天坐在一班干活的伐木工人边上,我就十分开心, 因为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和砍下来的木材香味混合起来了,它进入我的血液, 我再也不觉得 又老又病了。 ”我记得这些都是他的

9、原话,在我和他度过的悠长且又愉快的那一天中,这些 话比他所谈到的其他一切更加打动我。 谈话结束,他用那沉静的音调说了声:“ 再会,我的朋友! ”我走出公寓,再一次站在 沉闷荒凉的米克尔大街上,这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对这位神采奕奕的老人的仰慕之情。 一个无信仰者就这样前去会见了沃尔特惠特曼,深深地被他吸引,却没有变成追随 者。 (有删改 ) 【注释】 惠特曼 (18191892):美国诗人,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教师, 代表作为草叶集 。 A组 6第段中,作者感到“心满意足”的原因是:。 7第段中对惠特曼起居室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 _ 8第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 _ _ B组 9第段所写

10、的“阳光”对刻画惠特曼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_ 5 _ 10文章最后一段颇具匠心,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_ _ 张无垢谪 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 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如是者十四年。洎 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选自鹤林玉露) 【注释】 谪:官员降职或远调。昧爽:天将明,黎明。洎(j ):及,到。 趺(f ): 脚背。 A组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就明 而读 ()(2)每日昧爽辄 执书立窗下 () B组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_ 13 “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可见张无垢是个_ 的人;“

11、如是者十 四年”,可见张无垢是个_的人。 参考答案 2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1 潜心贯注锲而不舍沥尽心血一反既往迥乎不同无暇及此2.D 3.B 4.D 5.真正的强者不一定是多有力,或者多有钱,而是他对别人的帮助。(合理即可 )(解析: 文段 讲述的是一篇充满真善美的故事。爸爸把雨披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汉克。 当汉克了解到要保护弱者时,他用雨披遮盖住娇弱的小花。故事告诉人们真正的强者应该有 6 一颗爱心,帮助他人。由此进行概括即可。)6.惠特曼急切的迎接、亲切的称呼,那份热 情真诚让 “我”感到放松和愉悦。7.刻画了起居室的简陋干净,反映出惠特曼生活的贫困, 也暗示了他精

12、神世界的纯净自然。8.他的谈话和作品一样没有华美的语言、夸张的表达或 新奇的内容,但是自然、质朴,充满力量。9.温暖的阳光象征着生机和热情,文章通过描 写惠特曼对阳光的需要和渴求,既写出了惠特曼年老体衰的身体状况,也表现了他热爱生命、 热爱自然、积极乐观的态度。10.示例:末段在结构上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再 次表明 “我”是“ 一个无信仰者 ” 而又 “深深地被他吸引”,进一步突出对惠特曼的崇敬。 强调采访后 “我” 仍然 “没有变成追随者”,说明自己对惠特曼真诚平等的态度,更以此突 出惠特曼的真诚坦率, 这与本文不刻意渲染惠特曼的文学成就而重点突出其人格魅力的写作 意图是一致的。11.(1)光亮(2)就1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直到如今还在。13. 勤奋刻苦坚持不懈 【参考译文】 张无垢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宝界寺。他住的房间有(一扇 )短窗,每 天天将亮时, (他)就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之久。 等(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直到如今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