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2020年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900753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9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2020年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2020年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2020年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2020年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2020年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2020年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2020年整理).pdf(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中中外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中国部分中国部分】 一一、商鞅变法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 356 年 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 概况:1、承认土地私有;2、奖励生产;3、推行县制;4、奖励军功 意义:1、完成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2、秦国强盛,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时间:公元 4 世纪后期 人物:孝文帝拓跋宏 概况:1、迁都洛阳;2、推行汉化政策;3、改穿汉服;4、学说汉话; 5、采用汉姓;6、与汉族通婚。 意义: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三三、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 时间:北宋宋神宗时期(1069 年至 1085) 人物:王安石 概况

2、: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 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 变革运动。 结果: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 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 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 丰八年(1085 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四四、张居正改革、张居正改革 时间:明神宗万历年间(1581 年) 人物:张居正 概况:1、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创制“考成法”。 2、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实行:“一条鞭法” 2 结果:张居正的全面改革,企图扭转嘉

3、靖、隆庆以来政治腐败、边防 松弛和民穷财竭的局面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边境 安宁,万历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景象。但在张居正死后,一些 改革措施遭到了破坏,比如考成法,可是另一些改革措施比如“一条鞭 法”, 或多或少地被保持了下来, 甚至延续到了清朝 (清代“摊丁入亩” 改革是“一条鞭法”改革的延续)。 五五、洋务运动洋务运动 时间:19 世纪 60 到 90 年代 人物: 中央代表人物为恭亲王奕, 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 曾国藩、左宗棠等。 概况:1、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和民事工业 2、创办新式学校(1862 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近代海军。 意

4、义:1、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 2、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促进 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 3、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六六、戊戌变法戊戌变法 时间:1898 年 6 月 11 日开始实施,9 月 21 日结束,历时 103 天。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概况: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是晚清时期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 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 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 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意义:

5、1、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2、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七七、辛亥革命、辛亥革命 时间:1911 年 人物:孙中山、黄兴、黎元洪等 3 概况:指的是自 1911 年 10 月 10 日夜武昌起义爆发,至 1912 年元旦 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 件。1912 年 2 月 12 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2132 年的帝制历史 告终结。 意义: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 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八八、三大改造三大改造 时间:19

6、53 年至 1956 年底 人物:毛泽东 概况: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实 行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实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 私合营。1956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意义:标志着我国初步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到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 九九、改革开放改革开放 时间: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人物:邓小平 概况:1978 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转 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 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城市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3、建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 开放格局

7、。 意义:中国社会生产力空前解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 不断提高,民主法治建设得到加强,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4 【外国外国部分部分】 一一、伯利克里改革伯利克里改革古希腊雅典古希腊雅典 (1)时间:前 5 世纪后半期; (2)人物:伯利克里; (3)性质:奴隶制改革; (4)内容:扩大公民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 公民不是所有公民可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5)影响: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 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但本质上仍然是奴隶主专政。 二二、日本日本历史上

8、由弱到强的两次改革历史上由弱到强的两次改革 1 1、大化改新大化改新 (1)时间:7 世纪中期(646 年); (2)人物:改革派(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孝德天皇”执政; (3)性质:封建制改革; (4)学习对象:中国隋唐制度; (5)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 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 (6)影响: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 2、明治维新明治维新 (1)时间:1868 年 (2)人物:明治天皇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学习对象:西方欧美列强 (5)

9、内容: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 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体 现改革性质); 5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后世影响深远)。 (6)影响: 它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 保留封建残余, 日本强大以后, 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三三、俄国俄国18611861 年废除农奴制改革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1)时间:1861 年 (2)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内容: 农

10、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 (5)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 (6)影响:废除了农奴制,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近代史 上重大转折点。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列宁 四、苏联的历次改革四、苏联的历次改革 1 1、苏俄新经济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1921 年年,列宁,列宁) ) (1)“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 我们错了

11、”,此话的含义:三年内战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 适应和平建设时期发展。 (2)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人民群 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 (3)“新”的表现(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农民向国家交了粮 6 食税后,余粮归自己支配;大型企业由国家管理,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 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5)意义:提高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 2、苏联斯大林模式:苏联斯大林模式: (1)含义:高度集中的经济

12、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政治体制: 个人高度集权)。 (2)形成的标志: 1936 年通过新宪法。 (3)评价:它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 后情况下形成,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它也有严重弊端: 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第二,计划经济体制下 片面强调产值产量, 使产品品种少、 质量差;第三, 国家拿农民东西太多, 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农民无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 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4)给我国的启示:制定政策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走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3、,走可持 续发展之路;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的民 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 3 3、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能根本 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964 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4 4、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 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以“经济改革” 为重点,没有取得成果;后以“政治改革”为重点,苏联由一党制转变为 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苏联解体】 1.“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成了加速苏联解体的催 化剂:1991 年在“新联盟条约”即将签

14、署之际,为阻止联盟解体趋势引 发“八一九事件”,后戈尔巴乔夫下台,叶利钦控制全局。 2.苏联解体的原因:(1)根本原因:僵化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政 7 治体制改革的失误;(3)外部原因:西方势力(和平演变)的影响。 3.苏联解体说明的道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 遭遇挫折,但这只是苏联这种模式的失败,我们要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 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列举世界历史上俄国国名的演变: 沙皇俄国(1917年3月以前)、 俄国(1917年3-11月)、 苏维埃俄国(1917 年 11

15、 月-1922 年)、 苏联(1922 年底-1991 年底)、 俄罗斯(1991 年底至今) 五、五、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背景: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东欧各国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 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代表:匈牙利改革。 结果:东欧改革未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引起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进而 带来政治危机,最终导致东欧剧变。 实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实质是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 六、美国六、美国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 (1)时间:1933 年; (2)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 导,消除

16、经济危机 (3)“新”的表现(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说明:罗斯 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 (4)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 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 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发生产过剩, 从而加强政府的控制与调节。 (5)影响: 新政取得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 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 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德国、日本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