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红楼春趣》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上传人:索马****尊 文档编号:145900651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1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红楼春趣》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红楼春趣》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红楼春趣》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红楼春趣》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红楼春趣》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红楼春趣 课题红楼春趣课型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 “ 恰、屉 ” 等 11个生字,读准课文中难读的字词,正确、流利地朗 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语句,通过阅读、想象等策略,大致读懂课文, 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品味本文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 重点 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 后组织学生交流,分析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 生动的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

2、的兴趣。 教学 难点 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了解小说中 人物形象。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 8 ) 分钟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出示课件2】播放红楼梦插曲。师生交流,了解 红楼梦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 2.老师朗诵: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 解其中味。)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一回里这样说。是 啊,几百年来,有多少人在探索着红楼梦的秘密,可 是,有谁能了解其中的滋味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其中 一个片段,去了解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板书课题:红楼春趣)学生齐读

3、题目。 3.谈话激趣: 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故事,在我国 广为流传。黛玉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把它送到荣 国府,与外祖母贾母一起生活。 宝玉是黛玉二舅父的儿子, 也是贾母的宝贝孙子。课文讲述的就是宝玉、黛玉等在大 此环节的教学目 的是创设氛围,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本文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第七十回,题目为后人所加。 (板书:放风筝) 4.简介红楼梦。 【出示课件 3】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 、 金玉缘,以贾、王、 史、薛四大家族背景,既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 主线,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同 时,又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昭示

4、了 当时社会的世态风貌。可以说, 红楼梦是当时社会生 活的百科全书。 5.简介作者。【出示课件4】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他出身于一个“ 百年望族 ” 的大 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 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 大作品红楼梦。 新课 教学 ( 29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教师先范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正确,通顺,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不懂的地方标下来和同桌交流。 1.阅读要求【出示课件6】 : (1)自由读文,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读 通句

5、子,把课文读通读顺,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2)自学生字新词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生字新词,借 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 记出来。 2.指名多个学生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 确的字音。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圈画文中描写的人物, 以及人物外貌、 简 单 理 解 难 懂 词 语, 为阅读和理解课文 打好基础。 语言的句段,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交流资料,说说读对文中人物的了解。 【出示课件

6、7】文中登场人物的图片及简介。 三、了解内容,感受人物。 (一)自主阅读。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在阅读中了解故事内容, 感受 人物形象。【出示课件 10】 (1)课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觉得中心人物是谁? (2)本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表现了什么? (3)你对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班内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并小结。 (二)了解故事内容。 第一部分(12 自然段)主要叙述看到了挂在树上的 风筝,黛玉等人决定拿出风筝放晦气。 1.【出示课件 11】 一语未了, 断了绳,拿下他来。 ” (1

7、)从“ 众人吓了一跳 ” 你感受到什么? (从对众人的神态 变化的描写中感受到众人的注意力集中。 ) (2)“ 丫鬟们出去瞧时,帘外丫鬟嚷道: 一个大蝴蝶风筝 挂在竹梢上了。 ”丫鬟的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借用人 物语言引出风筝,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故事。) (3)从 “ 众丫鬟笑道 : 好一个齐整风筝,不知是谁家的, 断了绳,拿下他来。”一句中众丫鬟的话中你了解到什么? (挂在树梢上的风筝很漂亮。 )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出示课件 12】 宝玉等听了, 我且拿起来。 ” (1)从宝玉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宝玉认出了树梢上 的风筝是谁的。) (2)从紫鹃的话中你又读懂了什么?(紫

8、鹃想把风筝据 为己有。 ) (3)指导朗读,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好人物语气。 3.【出示课件 13】 探春道 : “ 紫鹃也学小器了。 咱们也放晦气。 ” (1)从探春的话中你了解到什么?(了解到放风筝放晦 气是一种风俗。) (2)从黛玉的话中你又感受到什么?(黛玉寄人篱下, 多愁善感,所以提出放风筝放晦气。 ) (3)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4.学生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内容,注意读好人物对话,注意 人物对话时的语气。 第二部分 (36 自然段) 主要叙述了贾宝玉和众姐妹、 丫头们放风筝的欢乐场景。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自己从放风筝的过程中了解到什 么?感受到什么?(可以把自己了解到的和感受到

9、的标一 标、写一写。) 2.小组交流,整理记录。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1)从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中感受到众人虽然忙乱,但都 很欢乐。 【出示课件 14】 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一面拨起籰子来。 (指名朗读。) (2)感受到人们的和谐和快乐。 【出示课件 15】 宝钗等都立在院门前,命丫头们在院外敞地下放去。 (指名朗读。) (3)细致的对话描写和神态描写中流露出和谐、欢乐的 气氛,也让人感受到众人盎然的兴致。 【出示课件 16】 宝琴笑道 : “ 你这个不大好看,不如三姐姐的一个软翅 子大凤凰好。 ” 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 家去, 说: “ 把昨儿赖大娘送的那个大鱼取来。 ”

10、(指名朗读。) (4)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感受到小丫头惋惜的心情,探 春的上解人意,宝玉的兴致高涨。 【出示课件 17】 小丫头子去了半天, 便叫: “ 放起来。 ” (指名朗 读。 ) (5)从宝玉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中,感受到众人都高兴地 把风筝放了起来,唯独宝玉的风筝放不起来,怕被人嘲笑 而着急的心情;从宝玉的语言中又让人感受到一个可爱的 公子哥的形象。【出示课件 15】 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 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 筝说道 : “ 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指名朗 读。 ) (6)从黛玉的动作描写中了解到黛玉的娇弱,从众人的 语言和动作描写中感受到人们对黛玉的祝福。【出示课件

11、19】 黛玉见风力紧了 “ 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 咱们大家都放了罢。 ” (指名朗读。) (8) 【出示课件 20】 那风筝都飘飘飖飖,一会儿就不见了。 (指 名朗读。 ) “ 飘飘飖飖 ” 是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有哪些?把这个词 语换成 “ 别的近义词好不好?(飘飘飖飖” 在文中指风筝在 风中随风飘动。它的近义词有飘飘洒洒、飘飘悠悠、摇摇 荡荡、摇摇晃晃、飘飘忽忽、飘飘荡荡等。“ 飘飘飖飖 ” 写 出了风筝在天空中飘飞的姿态美,换成其他词语不能表达 出这样的意思。) (板书:姿态:飘飘飖飖) “ 鸡蛋”“黑星儿 ” 描写了什么?风筝为什么由“ 鸡蛋” 变成 了“ 黑星儿 ” ?(“ 鸡

12、蛋”“黑星儿 ” 描写了越飞越高、越飞越 远的风筝的形状。因为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看到的 形状很快发生了变化 变小、变模糊。) 这段话中描写时间变化的词语有哪些?(“ 一时”“展眼” 、 “ 再展眼 ” )从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中你了解到了什 在激发朗读兴趣 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 正确、读通顺,读出文 句所包含的意思,在读 中有所感受人物形象。 么?(风筝随风飞去后很快消失。 ) (板书:形状:鸡蛋、 黑星儿) 谈谈自己对句子的体会。 (风筝被绞断了线,随风而去, 越飞越高。开始,他们看到的风筝只有鸡蛋大小;后来, 风筝迅速飞去,人们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最后,风筝在 天空中消失。这个句子

13、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迅速飞去直到 消失的过程,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分生动具 体,表达了贾宝玉等放风筝时异常欢快的心情。) (9) 【出示课件 21】 众人仰面说道: “ 有趣,有趣! ” (教师范读。) 这段描写把放风筝这一场景的描写把故事推向高潮。 从对众人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到放风筝给众人带来的无比 的快乐。 (三)感受人物形象。 1.小组交流,文中的哪个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你觉 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挑选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 )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并小结。 (板书:贾宝玉、林黛玉、丫头们) (1) 【出示课件 22】 宝玉细

14、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 喜, 便叫 : “ 放起来。”(读一读,感受贾宝玉的率直纯真。 ) 他便恨的摔在地下, 指着风筝说道 : “ 若不是个美人儿, 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读一读,感受贾宝玉借助风筝表 达的自己关爱女性的品质。 ) (2) 【出示课件 23】 黛玉笑道 : “ 可是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 气。” (读一读,感受林黛玉的多愁善感。 ) 黛玉见风力紧了 “ 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 咱们大家都放了罢。 ” (读一读,感受林黛玉的娇弱。 ) (3) 【出示课件 24】 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 忙着拿出来:也有美人儿的,也有沙雁儿

15、的。丫头们搬高 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子来。(读一读,从小丫头 们的心理活动描写 “ 巴不得 ” 和动作描写 “ 手忙脚乱 ” 中感受 她们的快乐和活泼。) 众人皆仰面说道 : “ 有趣,有趣。 ” (读一读,感受众人 热爱美好事物的心情。 ) (三)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了解放风筝的过程,感受人物 的心情,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3 ) 分 钟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通过阅读我们了解了文章中贾宝玉和众姐妹、 丫头们在大观园中放风筝的欢乐情景,感受到了他们对自 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学会了借助人物语言、动作、神态 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

16、写作方法。 (板书:对自由生活的热 爱和向往) 2.拓展延伸: (1)提出要求:下面是红楼梦中描写 “ 凤辣子 ” 的一个 片段,作者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真可谓 是妙笔生花,仔细品味语言的精彩,你能从中看出人物的 性格特点吗? (2)学生阅读。 3.布置作业:课下希望同学们从红楼梦中选取自己喜 欢的部分阅读,读出红楼梦中悠久的历史,读出红 楼梦中灿烂的文化,读出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独到之处。 板书 内容 8.放风筝 贾宝玉姿态:飘飘飖飖 林黛玉放风筝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丫头们形状:鸡蛋、黑星儿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我的抽屉( t sh)里有一张明信片。上面画的是一个丫鬟(hu i hu n)打扮的人在 院外敞( cng chng )地放风筝。她的手帕(pp i)掉在了地上,她自己好像没有发 现。 二、本课中出场的人物哪一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答案】 一、屉( t )鬟(hu n)敞(chng )帕( p ) 二、示例:黛玉。从黛玉的语言动作里,我仿佛亲眼看见一个柔柔弱弱的女子形象。 课后反思 红楼春趣是部编人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