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上传人:索马****尊 文档编号:145900549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43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8.匆匆 课题匆匆课型精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6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 空虚、叹 息、徘徊、伶伶俐俐 ”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4.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的流逝的感触,仿照 第 3 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 重点 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 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的流逝的感触,仿照第 3 自然段,用一

2、段话写下来。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6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 空虚、叹 息、徘徊、伶伶俐俐 ” 等词语。 2.重点学习第 1、2 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体会表达的好处。 教具 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分 钟 一、名言导入,学习新课。 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用格言、诗文、佳作抒发对时间流 逝的感慨,你知道哪些感慨时光流逝的名言? 【出示课件 2】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明日复明日

3、,明日何其多! 借助学生耳熟能 详的珍惜时光的名言、 诗句, 感受时光飞逝的 无奈, 较为容易和学生 产生共鸣,为下文的学 习做好了铺垫。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 ,最平凡而又最珍 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 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席勒 2.朱自清匆匆的一生只走过了短暂的50 年, 现在就让我们 走进他的这篇匆匆 ,感受时光给予他的触动。 3.板书课题 教师提示:写 “ 匆” 字时,最后一长点要贯穿两撇。 4引导学生结合课前资料介绍朱自清。 【出示课件 3】 师小结要点:朱自清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 的散文

4、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 匆匆背影 荷塘月 色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然 著称于世。 关注写字教学,培 养学生细致观察、用心 书写的良好习惯。 新课 教学 () 分 钟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教师播放范读音频。【出示课件 4】 2.生自读课文:鼓励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出示课件 5】 4.指导生读通难读的句子,结合语句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出示课件 6】 预设: (1)出示: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交流: “ 涔涔” 指流汗状, “ 潸潸” 形容泪流不止。为什么作 者会“ 头涔涔而

5、泪潸潸 ” 呢?(为时光流逝而感到无奈与悲 伤) (2)出示: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交流:什么叫 “ 挪移” ?(移动)可以说汽车在马路上挪移 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 挪移” 就是慢慢地移动的 含义。 教师指导学生写 “ 挪” 字,上下不平齐,左、中、右三部分 要写得同样宽。 从怎样把难句子 读顺的指导到对生字 新词的释疑,再到对写 字的训练,扎实地上好 语文课。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 阳蒸融了。 交流: “ 蒸融” 这个词比较难以理解,可以用组词法,“ 蒸” 就是“ 蒸发” ,“ 融” 就是融化,合起来就是 “ 蒸发融化” 的意 思。 三、整

6、体切入,局部赏读。 (一)再读课文,整体入手 1.再读课文,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出示“ 品读助手 ” 【出示课件 7】 : (1)找出描写时间匆匆流逝的词、句,仔细读一读。 (2)从这些词、句中你品味出了什么?在书上批注。 (3)把你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分享,用朗读展示。 师提示:这里的 “ 什么” ,既可以是品味出的情感、感悟出 的道理,也可以是你发现的文章的表达方法、修辞手法。 可以把这些发现简单地写在课文旁边,也可以概括成词或 短语写在黑板上。 (二)局部赏读,深入体会 1.学习体会第 1 自然段。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了对时间匆匆的感 悟? 2.重点句子点拨【出示课

7、件8】 : (1)“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 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师引导学生交流: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 法,把 “ 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 与 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2)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 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 (3)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惋惜、 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 师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 (板书: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语文 课标 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 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 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

8、 践。 应该让学生在主动 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 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 受、体验和理解。 (4)指导背诵第 1 自然段。 (借助排比、反问的特殊句式 来背) 3.学习体会第 2 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刚才理解第1 自然段的方法,理解 第 2 自然段。 4引导学生交流,重点点拨【出示课件9】 :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 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板书:具体说明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2)对话交流:“ 八千个日子 ” 有多少年?作者运用了什么 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9、教师点拨:朱自清出生于1898 年, 匆匆写于 1922 年 3 月 28 日,时年 24岁,“ 八千多个日子 ” 大概就是 24 年。作 者在这里运用了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过去的日子比喻成 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 那么渺小,消逝得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 无奈的情绪。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作者惋惜、留恋、自责之 情。 (4)指导背诵 教师点拨:对于1、2 自然段的背诵,可以借助排比、反 问、比喻的特殊句式来背,还可以结合作者表达的对时光 逝去的无奈的感情来背诵。 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回顾本文出现的生字:挪、蒸,交流“ 蒸” 的写法。 课 堂

10、 小 结 及 拓 展 延 伸 ( )分 钟 五、回顾知识,总结提高。 回顾本课学习收获,鼓励课后继续背诵1、2 自然段。 本文的课后习题中有 背诵课文的要求。教师 要从关注过程、教给方 法、培养语感入手, 让 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背 诵。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点字注音。 涔涔 潸潸 赤裸 徘徊 遮挽 蒸融 伶俐 二、结合语言环境,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确乎: 涔涔: 潸潸: 徘徊: 三、读句子,看看下面各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答案写在括号中。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3.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4.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11、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5.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四、填空。 匆匆是一篇(体裁),作者是现代作家。文章紧紧围绕 “” 二 字 , 细 腻 地 刻 画 了。 他 写 过 的 同 一 体 裁 的 作 品 有、。 【答案】 一、chn sh n l o pihui zh wn zh ng r ng l ng l 二、略 三、1.比喻 2.拟人 3.反问 4.排比 5.设问 四、散文朱自清 匆匆 时间流逝的踪迹春 背影等。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2.学习作

12、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的流逝的感触,仿 照第 3 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 3 )分 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1、2 自然段。 2.课文接下来是如何写出时间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 的,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检查背诵环节的设 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 做好衔接,激发情感, 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 32 ) 分 钟 二、精读课文,运用语言 1.指名学生读第 3 自然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 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 语或句子划出来。 【出示课件 10】 于是洗手的时

13、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 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 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 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俐 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2.谁来说说,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 用“ 的时候,从 过去 ” 引导学生来说。 引导学生概括:作者认为时间浪费在洗手、吃饭、沉 默、睡觉、叹息等事情上了。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愿 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板书:跨过飞去溜去闪过) 4.怪不得作者说: “ 太阳他有脚啊, ” 5.二十四岁的朱自清先生觉得八千多个日子都是在洗 手

14、、吃饭、睡觉、叹息等等中溜走。聪明的孩子们, 你们也有四千多个日子从手中溜去,这些日子是怎样 溜走的呢?赶快拿起笔来,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上一 语文课程标准 强调: “ 语文教学要注 重语言的积累、 感悟和 运用。 ” 为了充分利用 文体,实现文本超越, 在学生多元解读文本, 感悟岁月匆匆的基础 上,创设读写结合的情 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 第二次自由练写 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 尽情抒发内心感受, 并 通过点评、欣赏、激励, 句你的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 写法点拨: (1)这段话抓住了生活中最细微平常的事 例来写,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动词灵活多变的 运用,赋予时间以人的灵性,这样原本

15、看不见、摸不 着的时间就变得具体可感了。 6.自由练写 例:写字的时候, 时间从笔尖跳过 ;睡觉的时候, 时间 从梦中逃走;跑步的时候,时间从脚步声中悄然离去; 看书的时候,时间从字里行间溜走。 三、感悟时间,体会感情 1.作者在第 3 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 来匆匆和稍纵即逝。 他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自由 读课文第 4 自然段,想想作者对时间的流逝发出了哪 些感慨? 2.师引导学生概括第四自然段作者对时间的流逝发出 的感慨: 【出示课件 11】 (1)句子: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 界里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引导学生概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

16、)句子: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 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 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 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板书:如轻烟如薄雾) 引导学生概括:对没有作为的自责; (3)句子: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 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 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 啊? 引导学生概括:对要有所为的渴求。 3.时光如水,匆匆逝去,作者在感慨、自责之余,表 达的是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决心。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 悦,吸纳有效的评改, 得到积累、运用语言的 有效训练。 4.学习第 5 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 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 和表达方式上思考) (3)教师总结:在结构上,第5 自然段与第 1 自然 段首尾呼应,让文章由问而来, 由问结尾,结构完整, 引人深思。在表达方式上,用问句结尾在情感上突出 了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感慨。 (板书:照应开头:我们 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课堂 小 结 及拓 展 延 伸 (5 ) 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