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教材分析

上传人:索马****尊 文档编号:145899486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教材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 课桥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 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 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 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 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 “ 桥” ,这正是课文以 “ 桥” 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 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课文先写老汉将一个小伙子从 队伍里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的最后

2、;又写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而老汉把小伙 子推上了桥,但就在这时木桥塌了,他们二人被洪水吞没了;最后写洪水退了 以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她的儿子。故事到 这里戛然而止, 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知道了“ 老汉” 和“ 小伙子 ” 的关系。这 虽让人感到在 “ 意料之外 ” ,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 又觉得在 “ 情理之中 ” 。这样安 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如,课文开篇就写黎明 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 像泼,像倒。 ” 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描写 出雨水之 “ 大” , 而且表现出雨水的来势凶猛, 为

3、下文的山洪暴发做了铺垫。 再如, 课文最后写 “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 这里每句话都单独成段, 语 言极为洗练,却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如,“ 山洪咆哮着,像 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他像一座山。 ”“老汉凶得像 只豹子。” 这几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使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再如, “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 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 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 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 方法。 【作者介绍】 谈歌,原名谭同占。 1954 年出生于河北龙烟铁矿,祖籍河北完县(今河北 省顺平县)。作家、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河北省龙烟铁矿西二区小 学、河北宣化第四中学就读。 1970年 3 月参加工作。 先后做过锅炉工、 修理工、 车间主任、地质队长、机关秘书、宣传干部、报社记者、政府副市长等职务。 1977 年开始文学创作, 1978 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共发表长篇小说19 部,中 短篇小说千余篇,计有1500 余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