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20.狼

上传人:索马****尊 文档编号:145899379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20.狼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20.狼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20.狼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20.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20.狼(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20.狼 考点 1概括情节 用两个字的动宾短语对本文内容情节进行概括。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考点 2形象特征 1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狼的哪些特性?这些特性表现在哪里? 贪婪: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阴险: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文章是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的?结合人物描写方法及课文中的例句进行分析。 心理描写: 惧 投骨避狼。 大窘 骨尽狼仍从。 恐 前后受其敌。 悟 刀劈两狼。 动作描写: “暴起、劈、毙、断”等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

2、、善于斗争的精神。 考点 3主旨探究 作者对这件事发表了什么议论?想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可从狼和屠户两个方面思考)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这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 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 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像恶狼一样的恶人就应该像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于 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缀 行()屠大窘 ()少 时()尻 尾() 狡黠 () 眈 眈() 苫 蔽成丘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缀 行

3、甚远 _(2)一狼仍从 _ (3)并驱如故 _ (4)恐前后受其敌_ (5)弛 担持刀 _ (6)意 暇甚 _ (7)一狼洞 其中 _ (8)盖 以诱敌 _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一狼洞其中 (柴草堆 ) B屠自后断其股(狼)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 D场主积薪其中(麦场 ) 4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各划一处 ) (1)后 狼 止而 前 狼 又 至 (2)其 一犬 坐 于 前 5翻译下列语句。 (1)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_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_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_ 6填空。 (1)狼的作者_是_朝著名

4、文学家,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_ 。 (2)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_名,“志异”的意思是_。 7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 (1)表现狼阴险狡诈的句子是:_,_。 (2)描写狼“犬坐于前”的神态的句子是:_,_。 (3)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句子是:_,_,_。 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完成题目。 8简述屠户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户的什么特点?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_ _ 9“志异”即“记述奇异的故事”,本文的“奇异”表现在何处? _ _ _ 10下列是对本文寓意的说明,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B不要被像狼一样的人的假象迷惑,

5、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C胜利是斗争换来的,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 D面对狼时要先退让,再想办法杀死它。 语言运用 11(福建福清期中 )阅读材料,说说你从下面材料中学到了什么,至少三点。 材料一: 据动物学家介绍,狼是最团结的动物,当狼群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时,定会群起而 攻之;狼虽然通常独自活动,但你不会发现哪只狼在受伤时独自逃走。 材料二: 据统计,狼群十次狩猎中只有一次是成功的,它们对此的反应不是无精打采、放弃努力或者 自认败北。九次未果的狩猎不会让它们气馁,因为它们知道还有第十次,或者第十一次,甚至第十二次, 胜利总会属于它们。 _ _ _ _ 拓展阅读 (2016 山东东营中

6、考改编) 【甲】 狼 【乙】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 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 中空。 嘐嘐 聱聱,声在 橐中。曰: “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 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 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 “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 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 人;不死而死, 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 ,登 龟狩麟,役万物而君 之,卒见使B11 于一鼠;堕此 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B12 在其为智也。 ” 若有告余者曰:“ 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 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

7、,不能无变色于蜂虿B13: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选自苏轼黠鼠赋) 【注】 拊 (f ):拍。橐 (tu ):袋子。嘐 (jio)嘐聱 ( 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发:打 开。索:寻找。穴:咬洞。致:招引。扰龙伐蛟:扰,驯服。伐,击,刺杀。登:捉取。君: 统治,这里用作动词。B11 见使:被役使。B12 乌:何,哪里。B13 虿(ch i):蝎子一类的毒虫。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一犬 坐于前 _ (2)此鼠之见 闭而不得去者也 _ 13翻译下面的语句。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 (2)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_ _ 14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