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2020年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893389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7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2020年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2020年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2020年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2020年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2020年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2020年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2020年整理).pdf(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 “三步走”发展战略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新中国成立前夕,党 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提出了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构想。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曾提出在 20 世纪内,分两步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 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构想。1964 年,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 报告中曾经宣布: “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 来考虑: 第一步, 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 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 党的十一届三

2、中全会以后,邓小平进一步思考如何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问题。1979 年 3 月他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他强 调指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同年 10 月,他第一次提出要修改原先确定的现代化的具体目标。他说:“我们 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个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 把标准放低一点。特别是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来说不会很高。”同年 12 月,他第一次使用了“小康”的概念。1981 年 4 月,邓小平又提出了“小康社 会”的概念。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上,“小康既是一种理想的社会模式,也 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水平

3、。作为普通老百姓的理想生活水平,“小康是指一种介 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生活状态,即温饱有余而富裕不足。 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到 20 世纪末分“两步走”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 两番,实现小康社会的设想。1987 年 4 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分“三步走” 2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同年 10 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 略构想确定下来,明确提出:第一步,从 1981 年到 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 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 1991 年到 20 世纪末, 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国民生产 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

4、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 续前进。从“两步走”到“三步走” ,充分体现了党对我国国情和发展战略认识 的深化。 1997 年,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 标之后,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 性目标:21 世纪第一个 1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使人民的 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 10 年的努 力,到建党 100 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 21 世纪 中叶新中国成立 100 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 国家。

5、这是党最初提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 实可行的步骤,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成为全国人 民为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行动纲领。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 最早源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中 诗大雅民劳 篇, “民 亦劳止,汔可小康” 。远古时代人们对“小康”的追求虽然比较执着,但对它的 具体认识还颇为模糊、泛化,因而也不够确定。汉代及其以后,人们对“小康” 的概念及要求才逐步明朗化、 具体化。 大同社会与小康的私有制的根本不同之处, 3 就在于人人皆无私有财产,实现天下一家、财富公有的制度。 小康是理想

6、社会 的初级阶段,大康是中级阶段,大同则是最高阶段。 1979 年 12 月 6 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 “到本世纪末,中国 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 的。 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 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 1984 年, 邓小平又进一步补充说: “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 800 美元。 ” 1991 年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 小康的内涵: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社会 属性;既包括物质生

7、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 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实现水平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 20 世纪末总体 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党的十六大从 我国总体上实现的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的实际出发,提出 大体用 20 年的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十 七大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又提出了比十六 大更高的要求。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鲜明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新要求: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

8、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 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四是人民生活水平 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 设取得重大进展。 4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梦想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对于个人,它是人生的追求,对于社会,它是进步 的源泉,对于国家,它是发展的动力。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 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 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更长远的奋斗目标。 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201

9、2 年 11 月 29 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 “每个 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 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 的共同期盼。 ”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长时间 走在世界的前列,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近代以来,在 西方列强的大肆侵略和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下,中国日渐沦落,几近亡国灭种的 危险境地。从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所有中国人的强烈愿望和共同期 盼。 中国共

10、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 度的建立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 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 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更为远大的目标。正是在这 5 充满希望的历史节点上,习近平提出了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刻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 线, 形象描绘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历史过程,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宏伟愿景。 2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中华民族伟

11、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 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三位一体。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 展和完善。经济更加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政治更加 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 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 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进而 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此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 国和伟大

12、时代的中国人民,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 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历 史已经证明,民族不独立、国家不富强,人民的生存根本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 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 国家的富强、 民族的振兴都要以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 利益得到实现、 幸福得到满足为条件,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6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为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也是为 了对世

13、界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 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 3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深刻阐释,无 疑道出了当代中国最耀眼的时代主题: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 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 梦想连接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 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 步实现全体

14、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 90 多年艰辛探索、为 30 多年成功实践所证明的正 确道路。连续 30 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13 亿人口的总体 小康、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的表现、在一系列大事难事喜事方面的作为 等,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唯一正确的途径。 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的时代精神。中国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发展史。古往今来,爱国 主义的事例不胜枚举:屈原纵身汨罗江,心系楚国;方志敏受尽酷刑,写就可 爱的中国 。 。 。 。 。 。这些爱国主义的

15、先驱可歌可泣的事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中国人历来具有家国情怀,固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今有“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之吟唱。这种精神,弥合了国内各民族、各阶层之间的隔阂,形成 7 了一种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凝聚力、向心力。改革创新始终是激励我们在时代发 展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30 多年来,从农村改革的兴起,到深圳等特区的创 立,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项事业的开拓,改 革创新精神造就了历史的巨变,成就了今天的中国。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无论 是冲破思想观念障碍,还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释放 改革红利,都需要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才能赢得

16、更加光明的前景。 凝聚中国力量就是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汶川抗震救灾和灾后 重建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地震发生后,全国 四面八方以最快的救援速度、最广的动员范围、最大的投入力量开展抗震救灾, 从汶川地震的废墟中救出 83988 人,救治伤病员 400 多万人次,用 10 天时间 完成 1500 万人的应急安置,用 3 个月时间完成 530 万户、1200 多万因灾房屋 损毁无家可归群众的过渡性安置, 打赢了抢险救人、 卫生防疫、 安置群众等胜仗。 实践证明,用 13 亿人汇集起来的磅礴伟力,是克服各种困难、战胜风险挑战的 决定性因素,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实现中华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脚踏实 地依靠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劳动, 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顽强奋斗、 艰苦奋斗、 不懈奋斗。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