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取得的成绩(2020年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893386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3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取得的成绩(2020年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取得的成绩(2020年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取得的成绩(2020年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取得的成绩(2020年整理).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建设实践取得的成绩建设实践取得的成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 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具有重大意义。 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 共同的理想信念 强 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虽然有成功有失败,但我们还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第一, 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为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确立和完 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第二,坚持推进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 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第三,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 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 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大量涌现, 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 生活。 第四,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 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大幅度提高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大幅度提 高了文

3、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文化体制改革, 打破了长期束缚文化生产力 的制度和体制藩篱, 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 公共文化服务渠道和方式 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坚持发展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实施文化 走出去战略, 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和我国 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我国已与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 海外文化阵 地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逆差逐步减少。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

4、,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当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局势发生了空前剧烈 的变化。要在新的形势下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方位,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对全球化的狭义理解,主要指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世界市场的一 体化,国际金融的一体化等等。广义的全球化的理解则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在全 球范围内的一体化,指人类克服自然地理因素的限制,在世界范围内全方位的联系、沟通、 交流和互动。 二是信息化。电子计算机和全球互联网的发展,跨越了民族和国家的界限, 把世界连成一体, 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

5、播和文化交往, 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和 文化消费模式。 如果说, 农业时代以犁和手推磨为特征, 工业时代以蒸汽机和发动机为特征, 信息时代则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特征。 三是市场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 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 这种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 一起, 而且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 力,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 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如果说二十世纪上 半叶的主流是军事竞赛,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主流是

6、经济竞争。那么,二十一世纪的主流可能 是文化的竞赛。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对人类的作用,可能超越军事、政治、经济、意识 形态乃至民族与国家。一个人的思想风貌、精神境界、道德情操、认识水平、智慧程度、 创新能力,一个民族的灵魂与脊梁,一个社会的秩序、公正和良知,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 2 进取精神,一个时代的变革力量、开拓勇气、知识积储和道德素养等。在现代社会中,我们 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为此,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发展先进文化,支持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御腐朽文化。第二,

7、加强社会主义、 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把以法治国和以德 治国结合起来, 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同时, 建立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道德体 系。第四,贯彻科教兴国方针,培养高素质人才。第五,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 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三 .面对着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问题、 新挑战,从方法论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 是 先进性与人民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毫 无疑义的。 在坚持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先进性的同时, 也必须注意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人

8、民性,离开了人民性和群众性而盲目追求先进性,就会使文化发展失去活力,失去对象。不 仅人民大众的生活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而且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 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出发, 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与愿望,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和出 发点。 二 是时代性与民族性。如何处理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关系,是五四以来围绕当代中国 文化选择所展开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 之一。三 是继承性与创新性。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中华民族文化对于 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起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作用。其中诸如以人为本,讲究诚信,强 调和谐,重视教

9、育,倡导德治等,在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文化建设中,仍然是可以借鉴的 资源。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四 是主导性与多样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 导性, 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这是中国文化建设的主旋律。 为此,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 秀的作品鼓舞人,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 社会全面进步。 五 是吸纳性与辐射性。在全球化背景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 提高两个能力。一是吸纳兼容外来文化的能力,二是向外辐射民族文化的能力。形象地说就 是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并举。六 是开放性与自主性。对外开放,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特征。 当今时代是开放的时代, 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与当代 中国的发展一样离不开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