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述题摘要(2020年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893348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8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述题摘要(2020年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述题摘要(2020年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述题摘要(2020年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述题摘要(2020年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述题摘要(2020年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述题摘要(2020年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述题摘要(2020年整理).pdf(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述题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述题摘要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内涵:内涵: 1)中国化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理论。把握把握中国国情国情是基础基础,实践实践是根本途径根本途径,与中华 文化文化的交汇、汲取交汇、汲取其中蕴藏的智慧和养分智慧和养分是重要内容重要内容。 2)时代化时代化就是紧密结合时代特征时代特征,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

2、义紧跟 时代发展步伐时代发展步伐。既包括内容和形式,也包括语言和话语体系。把握时代主题主题,回 应时代挑战挑战,运用最新科学思想最新科学思想和科技成就科技成就,借鉴世界各国有益文明成果有益文明成果。 3)大众化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使之更好地 为人民大众所理解理解、所接受接受。是理论创新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途径和最终归宿归宿,是根本立场根本立场、 根本观点根本观点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群众观点的要求要求和体现体现, 是我们党群众路线群众路线的要求要求 和体现体现。 相互关系:相互关系: 1)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3、中国具体实际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 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研究和解决解决中国命、建设、命、建设、改中的实际问题,使马克 思主义的应用应用和表现表现都带着中国的特点和特性中国的特点和特性, 深刻揭示揭示中国具体实践实践的规律性规律性 并在实践中坚持坚持和发展发展马克思主义。 2)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统一整体。 中国中国化化是核心核心,是统领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总原则、总要求总原则、总要求 时代化时代化是关键关键,是展现中国化和大众化科学性科学性与先进性先进性的重要标识重要标识 大众化大众化是基础基础,是拓展中国化和时代化深度深度与广度广度

4、的重要途径重要途径 2、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必须在治国理政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坚持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 的实惠实惠,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2)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就是顺应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新期待,着力解决解决人 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利益问题益问题,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满足人民 需要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5、人民生活水平上。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环节、各项工作各项工作中都体现体现 和保障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利益。 3)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就要尊重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主体地位,发挥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主体作用,密切密切 联系群众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紧紧依靠群众。 4)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把改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成果,体现在不断 提高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健康水平上, 体现在不断提高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科学 文化素质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6、权益上。 3、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的内涵、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的内涵 全面全面: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全面性、整体性体性,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协调协调: 指发展要有协调性、 均衡性协调性、 均衡性, 各方面各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 相互促进; 可持续可持续: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要保证长远发展。 2 1)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经济经济与社会社会发展,城市城市与农村农村发展, 东中西部东中西部发展,人人与自然界自然界发展,国内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改发展稳定改发展稳定等现代化 建设中的重大关系。 2)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统筹安排

7、和处理好消费消费与投资投资、供给供给与需求需求, 发展发展的速度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结构、质量、效益,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市场机 制制与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等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3)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 文明、和谐社会建设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看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联系、相相 互促进互促进、不可分割不可分割的过程。 4、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1)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十七大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标志着我

8、们党 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2)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反思形成的认识成 果, 也是在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保护和改善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实践成果。 强调先进的工 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3)要充分认识实现工业化工业化和信息化信息化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坚持以资源承资源承 载力载力为基础基础、以自然规律自然规律为准则准则、以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目标,形成节约能源资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保 护生态环境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消费模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资源节

9、约型、环境友好环境友好 型型社会。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1)是改开放 30 年实践充分证明了的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2)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了根本指针。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 既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 1. 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2. 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没有解决,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环境资源 压力加大,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3.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 数量

10、,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依然存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 务艰巨; 4. 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5. 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更高要求; 6. 伴随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 面临诸多新课题; 7.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指导 (1)坚持“二为”即为人

11、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2)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抵制腐 朽文化朽文化 (3)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积极向上、文明健康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要努力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3 (1)弘扬主旋律主旋律,提倡多样性多样性,充分调动调动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性,促进 学术研究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繁荣发展。 (2)要坚持“三贴近” :贴近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 创新。 3)要立

12、足与改开放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 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长处。加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交流,增强增强中华文 化的国际影响力国际影响力。 4)要一手抓繁荣繁荣,一手抓管理管理。坚持重在建设重在建设,持之以恒持之以恒,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导继续 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锐利思想武器,

13、 是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 同思想基础。 1)共同思想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根本前 提提。社会主义既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理想和价值追求, 必然要用共同的思想和意志来凝聚和统一人民的思想。 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才 能真正统一全党各种人民的思想,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 利益群体的人们,为实现我们的目标而共同奋斗。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应对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的强大精神精神 支柱支柱。 是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共同思想

14、基础,是我们战胜一切 风险和挑战的主心骨。 8、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六条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六条基本经验 1)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 2)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 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强领导核心 3)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时代前列 4)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血肉联系 5)坚持改创新改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6)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从严

15、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9、党领导人民实现的三、党领导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性转变大历史性转变 1)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2)从新民主主义命到社会主义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命到社会主义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 3)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 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人民进行土地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 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16、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完成全国土地改,扫除国 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挫败外国侵略扩张势力,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制定过渡 时期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 4 改造,消灭剥削制度和阶级,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 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命到社会主义命和建设 的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 济建设上来、实行改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 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 局, 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 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党领导人民实现的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