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2020年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893240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3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学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2020年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小学教学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2020年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小学教学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2020年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小学教学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2020年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小学教学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2020年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学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2020年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学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2020年整理).pdf(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中小学教学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 -南宁市教科所 邓雅学 一、“南有洋思,北有杜郎口”教育界风靡一时的“追捧”现象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传遍全国,演变成当代教育史的神 话传说。 杜郎口中学以教学改革为抓手, 对原有的课堂教学进行了“颠覆性的 变革”,教育质量全面提高,被誉为“农村教育的先进典型”。 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咸鱼翻身”让许多中小学校长为之神往:只 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别人能够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够做到! 教学改革被推上了学校教育的风口浪尖,中小学教师成了时代的 弄潮儿。 二、“盛世英雄起四方”几种成功的教学改革模式 (一)“三三六”模式 即:课堂自主学

2、习三特点、自主学习三模块、课堂展示六环节。 1.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A.立体式的教学目标。 B. 大容量的课堂教学。 C.快节奏的教学互动。 2.课堂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A.预习: (1)学生根据预习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 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创设学习目标; (2)学生用双色笔做预习笔记,通过自 2 学、 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等形式, 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 (3) 学生自己找出重点、 难点进行深入探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发新的学习目标。 B.展示: (1)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分配学习任务; (2)学生自主 探究、合作交流, 形成自己或小组

3、的最佳解答方案; (3)分小组展示解答方案, 其他组同学分享学习成果,允许提出不同意见,探讨更好的解答方法。 C.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进行总结,对预 设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 (2)关注后进生,让他们说、谈、演、写,进 一步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 (3)采用“兵教兵”、“兵练兵”、 “兵强兵” 的战略,全面、全体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 3.课堂操作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 巩固、达标测评。 A.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 目标。 B.分组合作:教师将学习任务平均分配给各学习小组,原则上每 个小组完成一项

4、。 C.展现提升:各小组分头讨论,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探究,形成解答方 案后在全班展示。 D.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别组展示情况,对本组以外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 练习。 E.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即时点评,加深理解。 (二)“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3 1.预习。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明确学习任务、 重点难点,初步确定学习策略。学生交流预习情况, 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 目标和方法。 2.展示。学生通过自学或小组内合作学习,将学习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 其教学步骤为: (1) 分组合作: 教师将学习目标分解成若干个任务分配到各小组, 原则上每

5、组都有一项具体的任务。 小组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交流和分工。 (2)精彩展示:各小组根据组内合作学习的情况,对本组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 组内或对全班进行展示。展示的形式包括“说、谈、演、写、赛”等。 (3)评价反馈:学生和教师对各组的展示进行评价和反馈,包括点评、质疑、 补充、提炼等。 (4)总结提升:教师和学生对各组展示的内容进行小结、汇总,形成共识, 加深印象。 3.精讲点拨。 教师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给出搭桥性的帮助 或解答,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精炼的讲解,归纳方法,提供规律。 4.当堂测评。 教师通过口头检查、书面检查或板书演示等方式,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

6、回归性的检测。 南宁市隆安中学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了三年实验,取得了一定 的效果: 教学改革激活了学校的生命力,促进了教学管理; 4 教学改革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学能力; 教学改革激发起学习兴趣,开启了学生的心智; 教学改革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了教育质量。 教学改革需要一种悲天悯人的精神;不能单纯以考试成绩来衡 量教学改革的成败。 (三)EEPO 有效教育的教学模式 提两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1.课堂教学不能停留在学生的水平上; 2.科学不等于复杂;教学改革要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教 学方法和评估办法尽量易于操作。 三、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有效课堂的三项指标 1.

7、学习速度。 2.学习结果。 3.学习体验。 (二)有效课堂的三个要件 1.设计和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应该始终如一地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例如七年 级语文春的一个教学片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这个重点句。 教师: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小草 怎么长出来的呢? 5 学生:钻出来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教师:作者为什么用“偷偷地”这个词? 下面请大家分组讨论。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合作探究得出答案,经教师点拨、归纳后形成 共识。 ) 教师:作者写小草从土里长出来,用了一个“钻”字。这个词用得好不 好?好在什么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明确重点词在

8、句子表达中的意义,要求学生学习 小草不怕困难、顽强进取的精神。 ) 【教学点评】该教学片段分析文章的重点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 学生了解重点词在句子表达中的含义,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培养了学生分 析问题的能力。 2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主要为了激活学习气氛,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学习状态。例 如高中物理课电场的 5 分钟情境创设: 上课铃响了。教师拎着一个金丝鸟笼、一支电棒走进教室,打开多媒体,屏 幕上狂风大作,电闪雷鸣 教师:假设你身处旷野中, 天降暴雨,电闪雷鸣,有三个地方可以躲避(屏 幕上出现一辆公交车、一棵大树、一间小屋) ,你躲到哪里最安全? 学生:

9、小屋、汽车(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小屋) 教师:下面我们做一个实验 教师接通电源, 用电棒敲打金丝笼, 霎时电光四溅, 笼里的小鸟却安然无恙。 6 教师:这根电棒的电压有 220 伏,足以击倒一个成年人,为什么笼中的小鸟 却毫发无损? (学生经过观察发现,鸟笼放置在木制的讲台上,与地面绝缘,电流无法对 小鸟造成伤害。因而恍然大悟,只有躲进汽车才是最安全。 ) 【教学点评】作为课堂的“导入”部分, 该教学片段采用直观教具和多 媒体,模拟生活中的场景,使学生对电流和电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效地激发 起学习的欲望。 (3)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范例】魏书生“六步教学法” 第一步:定向。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

10、难点,并告诉学生,使之心中有数, 方向明确。 第二步:自学。学生根据学习重点难点自学教材,独立思考,自己作答。 第三步:讨论。学生前后左右四人为一组共同讨论和研究在自学中没有 解决的问题,寻求答案。 第四步:答疑。立足于学生自己解答疑难问题。 第五步:自测。学生根据定向提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自 拟一组自测题, 由全班同学回答, 当堂评分,检查学习效果。 第六步:总结。每个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 让他们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使获得的信息及时得到强化。 (三)有效课堂的三条“铁律” 铁律一:先学后教 1.当学生已经能够阅读教材和思考的时候,也就是进入“

11、相对独立”和“基 7 本独立”学习阶段的时候,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 2.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而言,“先学”是立足于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 题,“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现有发展区”是指儿 童能独立地解决智力任务;“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成人帮助下,在集体活动 中,通过模仿能够解决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智力任务。 3.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不论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学习阶段,也不论学 生怎样的依靠教师,每个学生的学习都应该具有独立性。 铁律二:先教后学 1.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学生还处在依靠教 师的学习阶段的时候,必须先教

12、后学,边教边学。 2.学生的学习具有依赖性。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需要不断培养才 能形成。 3.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地学习。因此,教师 要“授之于渔”,致力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陶行知: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铁律三:温故知新 1.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如果我们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 学还原为一句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根 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情况进行教学。 2.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没有旧知识作为依托的新知学习 8 只能是机械的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 3.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苏霍姆林斯基语) 结束语:当我们走进教学改革领域,我们就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教 师的职业,注定我们要穷尽毕生之力,在教学改革的路途中艰难跋涉。教学是一 门艺术, 艺术不可能完美; 教学更是一种技巧, 技巧可以掌握、 熟练、 得心应手。 教师只有通过教学研究,才能享受到职业生活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