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一)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5893132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选修一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 45) 1.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A 颁布“解负令”B.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废除“六一汉”制度D. 恢复长老会议制度 2.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 A 梭伦改革B. 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 庇西特拉图改革 3.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最早提出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的是 A. 管仲改革B. 李悝改革C 吴起变法D. 商软变法 4.商轶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 A. 废井田开阡陌B 奖励耕战

2、C 废除“世卿世禄制”D. 建立严密的户籍制 5.商勒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A. 秦孝公大力支持B. 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C 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 6.从商鞍变法的思想看,商鞅主要是贯彻落实了战国时期谁的思想? A.墨家B.儒家C 法家D.兵家 7.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 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人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 民族矛盾日渐突出冯太后崇尚“汉法” A. B.C.D. 8.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B. 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

3、,减少人口流动 C 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之风D. 推动了北魏社会政权封建化的进程 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有 制定官吏傣禄制,严惩贪污设立三长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政策 A. B. CD. 10. 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具体措施有迁都洛阳实行宗主督护制 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改汉姓 A. B. C.D. 11. 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 A. 青苗法B. 农田水利法C 方田均税法D. 均输法 12. 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势力强大占据着支配地位,在经济上 A. 征收“什一税” 、兜售“赎罪券”B.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

4、C.规定了统一的圣经版本D.推行重商主义 13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马丁路德认为 A. 赎罪券不能免除教会的惩罚,也不能赦免罪过 B.国家权力为神所授,至高无上 C.人们靠内心的虔诚忏悔就能够获得上帝的赦免 D.人的“原罪”使人的本性变坏,只要坚持苦心修练就能获得上帝赦免 14.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集中体现在 A. “九十五条论纲”中B.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中 C圣经释义中D.基督教原理中 15.16 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 A. 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B 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革命运动 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 D.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的

5、政治运动 16. 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的改革是 A 阂采尔起义B.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C.加尔文宗教改革D.亨利人世宗教改革 17. 穆罕默德阿里建立政权后主要的外部威胁是 A. 奥斯曼土耳其B.希腊C.马木路克D 英法等国 18.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土地制度的主要内容或成果有 取消包税制取消宗教地产的免税权分配国有土地给新兴地主和农民确立了土地私 有 A. B. C.D 19. 下列哪一史实不符合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或成果 A. 修建马哈茂德运河B.设立咨议会,限制了君权 C.创办学校,建立印刷厂D.废除雇佣兵制,实行征兵制 20.19 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工业的

6、发展,主要表现在导致国内市场狭小导 致自由劳动力缺乏不利于工业资本的积累暴力斗争不断 A. B.C.D. 21. 俄国激进派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基本主张是 A. 继续保留农奴制B. 对农奴制进行平缓的改革 C.主张让农奴向地主赎买份地D. 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奴自由和土地 22. 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推行的措施主要有 实行封建等级制度实行闭关锁国鼓励派遣留学生支持尊攘运动 A. B. C.D. 23. 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的标志事件是 A. 黑船事件B.大盐平八郎起义C.“大政奉还”事件D.“戊辰战争” 24. 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主要有 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天皇制

7、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由半殖民地状态走向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封建等级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 A. B. C.D. 25. 根据 1889 年日本宪法 A. 议会是唯一的立法机关B.内阁只对天皇负责 C.枢密院成为咨询机关而非决策机关D.实行君主立宪,天皇解散议会是违法行为 26. 明治维新后,日本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最先侵略的国家或地区是 A. 台湾B.朝鲜C.菲律宾D. 琉球群岛 27. 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进行经济侵略开始于 A. 鸦片战争后B.甲午战争后C.明治维新后D.戊戌变法后 28.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的文章中倡导在中国实行 A. 君

8、主立宪制B.民主共和制C.三权分立制D.君民共主制 29. 下列法令中与戊戌变法无关的是 A. 京师设立铁路、矿务总局B. 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 C 实行铁路国有政策D.准许民间创办报馆,鼓励私人办学 30. 下列国家通过改革摆脱了殖民危机并走上了狄立发展道路的是 俄国日本中国埃及 A B.C.D. 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 4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三小题,33 题 16 分,34 题 19 分,35 题 17 分) 3

9、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 材料二 北宋 中期, “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质进一步激化。王安 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货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 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对力日以困穷。” 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乘政?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共 移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潮廷者则数十百年, 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日知录宋世风俗 回答: 材料一中所说的 “ 三冗” 具体指什么?(3 分) 为了改变“积贫” 、“积弱”局面,王安石各

10、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6 分) 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 (2 分) 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1 分)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4 分) 34.(19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 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 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 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人资产阶 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一中俄国

11、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 2 分)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 原因是什么?( 6 分) 材料二 1861 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 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2 分) 材料三1863 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 ?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 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 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材料三中 “ 农民抱怨 ? 负担的义务过重 ” 的原因是什么?(4 分) 材料四读图片回答: (4)材料四反

12、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历史现象?(1 分)这一事件涉及到哪些领域?(2 分) (5) 结合上述材料,概要指出亚历山大二十的上述改革有什 么积极意义? 35.(17 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卑严,也不给他们太 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 盾 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梭伦 材料二 史学家对阿里纷纷各抒己见,有人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 ,“当之无愧的现代埃及 之父” ;也有人认为是“一个十足的暴君” 。 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 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2 分)有哪些政策体现这一思想?(4 ” 分) ( 2)材料二中对阿里的评说纷纷各抒己见,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说明理由。(4 分) ( 3)材料三中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 (哪些奖励措施?( 3 分) 2 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采取了 ( 4)从梭伦、阿里、大久保利通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