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心得(2篇)(精)(2020年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892839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心得(2篇)(精)(2020年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心得(2篇)(精)(2020年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心得(2篇)(精)(2020年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心得(2篇)(精)(2020年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心得(2篇)(精)(2020年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心得(2篇)(精)(2020年整理).pdf(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第一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刚要意义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刚要,一方面,我对中国近现代的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地了 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 1840 年以来的中国历 史。其中,从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到 1949 年中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 近代史;从 1949 年中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史。近代以来,中国人 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 民富裕,进行过长期的英勇奋斗。正是这些斗争,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的阴谋, 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古人有言: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唐太宗也说:“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

2、;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国近”现代史连接过去 和现在,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因此,我认 为读历史,了解历史,可以使我们更有自豪感和羞恶感,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感悟人 生。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使我们居安思危,体会那段侵华的国耻。它警 醒国民,“落后就要挨打”敬告青年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一部人民坚决的抗争 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 争精神;更是一部艰辛勇敢的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 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

3、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让我们知道近现代史的主流和本质,是中国仁 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斗争、艰苦探索的 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 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 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让我们有所感、有所悟。“历史终究是历史”, 辉煌和耻辱都已流逝而去,但历史的精神和宝贵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并 铭记于心的。

4、虽然中国近现代史在初中、高中阶段我们也曾学习过,但每次学完都 2 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毕竟不同层次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就我们自身对历史的 把握和理解而言是有差别的。但是我相信通过大学的进一步学习,我会形成了新的 思想。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要求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 进”“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鸦片 战争起,中国开始慢下了发展的步子,在世界的地位也一蹶不振。虽然当时也是疆域 辽阔,人才济济,但清政府的统治模式已被历史的车轮所赶超,思想守旧的清政府统治 阶级还以“量中华之物力”而沾沾自喜,“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5、终 于“起视四境,而豺狼又至矣”。中国从成立以来,也遇到过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勤 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不断努力地开辟、前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纵观历史,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是:让我明白了,当代大学生“务必 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珍惜来之 不易的学习机会,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高效地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建设社 会主义的实际本领,认清世情国情,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以后, 深入群众,投身实践,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在各自所承担的工作中和岗位上刻

6、苦锤炼、顽强拼搏,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富裕 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二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心得体会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和实现 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富裕,进行过长期的英勇奋斗。正是这些斗争,粉碎了外国侵 略者的阴谋,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古人有言: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唐 太宗也说:“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国近现代史连接 过去和现在,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大学 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其下一站就是社会,要胜利地 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

7、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 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这样我们才能以清醒的态度、严谨的唯物史观更好地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 3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 1840 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其中,从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 到 1949 年中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从 1949 年中人民共和国成 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国 民,“落后就要挨打”,敬告青年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一部人民坚决的抗争史, 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 精神;更是一部艰辛勇敢的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

8、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 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 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而言,是中国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斗争、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 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历史终究是历史”,辉煌和耻 辱都已流逝而去,但历史的精神和宝贵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并铭记于

9、心 的。虽然中国近现代史在初中、高中阶段我们也曾学习过,但每次学完都会有不同 的认识和感悟,毕竟不同层次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就我们自身对历史的把握和理 解而言是有差别的。通过大学的进一步学习,我也形成了新的思想。坚持“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从鸦片战争起,中国开始慢下了发展 的步子,在世界的地位也一蹶不振。虽然当时也是疆域辽阔,人才济济,但清政府的统 治模式已被历史的车轮所赶超,思想守旧的清政府统治阶级还以“量中华之物力”而 沾沾自喜,“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终于“起视四境,而豺狼又至 矣”。中国从成立以来,也遇到过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勤劳、

10、勇敢的中国人民不断 努力地开辟、前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正如诗人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用 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要高瞻远瞩、未雨绸缪,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坚持理论联 系实际,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 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以人为本”的 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 4 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诚然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 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全国

11、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才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 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可以说没有中华民族广泛的统一战线,没有人民的力量,就 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也是如此,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人民并依靠人民 的力量战胜了依靠美国、军队却抛弃人民的国民党,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中,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坚持群众 观点,走群众路线,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有人民共享。因为人民 群众是时间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 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坚持“读史,学史,明史,用史”的原则。毛主席说过,“历 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他

12、还多次发出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一 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 动力”。所以作为大学生,不仅要认真学习历史,还必须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 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 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 非和今后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每一代人都肩负着独特的历史使命。21 世纪是一个充 满机遇和希望,充满风险和挑战的世纪,是一个决定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性世 纪。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事业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改革开放的深 入发展,信息革命的飞速前行,经济政治的竞争较量,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使当代青年 的视野更加宽阔,信息更加丰富,思想更加解放,面对的问题和矛盾更加复杂,承担的社 会责任也更加重大。因此当代大学生“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风, 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 高效地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本领,认清世情国情,明确 自身的历史使命。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以后,深入群众,投身实践,与工农相结合,与实 践相结合,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各自所承担的工作中和岗位上刻苦 锤炼、顽强拼搏,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