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物流中心储位管理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891870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219 大小:83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管理物流中心储位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19页
物流管理物流中心储位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19页
物流管理物流中心储位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19页
物流管理物流中心储位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19页
物流管理物流中心储位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物流中心储位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物流中心储位管理(2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流管理物流中心储位管理物流管理物流中心储位管理 物流中心储位管理 前言 政府在推动商业自动化之计画中,其中重要的一环即是物流中心技术之研发,因物流中心在整个商业运作之流通通路中,具 有关键性的联结功能,因此物流中心功能与效率的提升成为产销平衡之关键性因素。而物流中心功能与效率的提升,则有待於物流技 术之建立与实践。是以物流技术研发与应用,则是我们所应努力的,(如图 1 )。 物流中心系统中主要活动为资讯流及物流两部分。而资讯流之层级分为上层是策略资讯、中层是经营管理资讯、下层是物流作业资讯。 而在中层经营管理资讯又分为进货、存货、销货等三项管理资讯。下层物流作业管理分为入库管理,在库(库存)

2、管理、出库管理,(如 图 2 )。物流方面分为物流作业与物流设备系统;物流作业主要为进货、验收、入库、料架管理、拣货、流通加工、包装、分类、出 货检查、装货、配送等作业流程,而物流设备则对各作业设置适当之系统设备。整个物流中心系统则如图 3 所示。 图 1物流中心功能:通路整合与效率化 图 2物流中心资讯系统 而在物流中心中,物品由入库作业,最後再出库作业送至消费者手中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物品在库之库存管理。库存管理包含著储 位管理、存取管理及补货作业。也就是说,当物品进入物流中心後,物品应做何处理。该如何放置、放置何处。所以也就是储位应做 何规划、管理。储位管理的好坏,影响到整个作业顺畅与否

3、。 本所从执行商业自动化计画中发现,目前各厂家普遍存在著储位管理之问题,也就是储位缺乏有效的管理,而又受著入库作业、 拣货出库作业的影响,造成无法即时知道物品当日的库存量,而造成生产进货及销售计画之无法掌握。是故,本年度在执行物流中 心系统规划评估技术中,特将储位管理做一研究,就其原理、原则内涵收集、整理,归纳构建出储位管理模式,再导入一些策略应 用手法,以提供给厂商辅导改善,让厂商之自动化更能落实,进而促进商业之现代化。 图 3物流中心系统 一、储位管理的认识一、储位管理的认识 1. 储位管理的定义1. 储位管理的定义 传统的物流系统中仓储作业一直扮演著最主要的角色,但是在现今生产制造技术及

4、运输系统都已相当发达的情况下,储存作业 的角色也已起了质与量的变化。虽然其调节生产量与求量的原始功能一直没有改变,不过为了满足现今市场少量多样求的 型态,使得物流系统中之拣货、出货、配送的重要性已凌驾在仓储保管功能之上。 货品在拣货出库时的数量控制与掌握就称为动管,以与传统仓储之保管做一区隔。而动管的掌握,目的在於因应时效 性配送,故而重视其分类配送机能。物流中心的特性即在於重视分类配送机能之运作。从传统之原料、成品仓库等与物流中心 做一比较,由图 1-1 即可清楚的看出各类仓库在保管机能、分类配送机能与面积运用的差异。 图 1-1各类仓库之比较 由於分类配送机能被重视,货品的保管就已不再是那

5、堋单纯,为了配合配送时效及市场少量多样的求,货品的流通将变得快 速且复杂,相对的在储存作业中就会因流动频率及品项之增加而难以掌控。要如何有效的掌控货品之去向及数量呢?当然!最 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储位来使货品处於被保管状态而且能够明确的指示储位的位置,并且货品在储位上的变动情况都能确 实记录。一旦货品处於被保管状态就能时时刻刻掌握货品的去向及数量,知道其去向并了解其位置之所在,而储位管理就 是提供此位置之管理法则,这也就是储位管理的意义所在。 2. 储位管理的目的2. 储位管理的目的 物流中心因型态的不同对储存作业的求程度亦有所差别,可将其功能概分为两类,一是调节生产或市场求的变化,二是维 持其

6、它作业的顺利进行。现就物流中心实运作的观点讨论储存作业的功能,分为下列三项: (1) 调节生产制造与求的功能 部份附属於制造商的物流中心常位於工厂邻近,除具备商品配送的功能之外,还具备一般仓库调节生产过剩或不足的功能,因 此求大量的储存区域以供使用。 (2) 取得采购优惠的功能 另有部份附属於零售商集团或批发商的物流中心,为了采购时能取得较优惠的折扣,常一次订购所谓经济批量的商品,所以储 存区域亦考虑此一批量的大小。 (3) 补充拣货作业区商品存量功能 前两项都包含在传统仓库的储存作业功能之中,而物流中心内储存作业最重要的功能,就在於补充拣货作业区的商品存量。有 时一个物流中心找不到真正的储存

7、区域,其储存作业已包含在拣货作业区。 储位管理的目的,除保有了储存作业三项基本功能外。最主要目的就是辅助其它作业顺利进行。我们知道物流中心作业就是一 连串之存与取的动作所组合,如:进货存放进货暂存区,暂存区取出再存放至保管仓,保管仓补货取出再存放至拣货 仓,拣货仓拣货取出再存放至出货暂存区,出货暂存区取出再存放至配送车上,这些一连串的存与取都会使用到保管 储放区域,如何使这些存与取快速而有效的在各作业中的保管储放区域定位,所要依循的就是储位管理。因此,储位 管理的目的就是辅助其它作业顺利进行,方便其它作业存与取的动作以及掌握库存,提供其它作业进行的判断依据, 而其最主要辅助作业对象就是拣货作业

8、。 3. 厂商对储位管理之求差异3. 厂商对储位管理之求差异 由上述三项保管储存功能所列可看出不同型态组织的物流中心,其功能有所不同。因此针对不同型态的物流中心其储位管理策 略各应为何?是否相同?有无共通性?实是我们所应探讨的,(如图 1-2 )。 图 1-2物流中心型态分类 而在实的厂商辅导过程中,不同型态的物流中心厂商对储位管理的求不尽相同,所关心的因素条件差异很大。以下则是经 过访谈的厂商中,整理出之求分类: (1) 货运业型物流中心(T.D.C): 没有自己的商品,其所服务的对象各种类型厂商均有,所以它希望能有一套复合式之储位管理模式来应付其不同类型厂商之各 式各样货品的管理。 (2)

9、 制造商型物流中心(M.D.C): 由於其保管配送的货品,大多以其制造母公司的商品为主,在没有众多服务客户的情况下,其所要的就是对自己商品类别来 进行管理,故其希望能有一套以商品别为主的储位管理模式。 (3) 批发商型物流中心(W.D.C): 由於其服务的对象就是其交易之厂商,在面对众多交易厂商的情况下,其所要的就是能有一套以厂商别为主的管理模式。 (4) 零售商型物流中心(Re.D.C): 由於其服务的对象为各区域的零售点,且零售品项繁多,常依季节及节庆之不同,各品项之出货频率亦不相同,其希望以 ABC 分类後做不同的拣货作业方式,故常以作业区域别为主的管理模式。 表 1-1 不同型态物流中

10、心保管区分方式 物流中心型态保管区分方式 货运业 T.D.C 交易厂商别 商品群别 作业区域别 车种别 商品特性别 货物型态别 制造商 M.D.C 商品群别 生产线别 保管设备别 年、月、周、日、制造时间别 作业区域别 ABC 分类别 形状别 批发商 W.D.C 交易厂商别 车种别 商品群别 货物型态 温度带别 商品特性别 零售商 Re.D.C 作业区域别 商品群别 管理区分温度、湿度 ABC 分类别 货物型态别 交易厂商别 这些不同型态的物流中心,由於其服务对象不同,对储位管理就会有不同的求方向,但换个角度来看,若以保管储存方向来 论, 就可发觉它们的保管区分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 如表 1-

11、1 。 而这些不同型态物流中心就是因为其保管区分方式的不同限制, 而影响其对於储存单位、储存策略、储位指派等储存方法的不同选择考量,如图 1-3 。 图 1-3 储位管理的要因考量 4. 储位管理的基本原则4. 储位管理的基本原则 储位管理与库存管理、商品管理一样,它们的管理方法就是原理原则的灵活运用,但储位管理就没有像库存管理、商品管理那 样被定义明确,所以要了解储位管理,便首先要了解其基本原则。储位管理的基本原则有三: (1) 储存位置必很明确的被指示出来: 先将储存区域经过详细规划区分,并标示编号,让每一项预备储放的货品均有位置可以储放。此位置必须是很明确的,而且经 过储位编码的,不可是

12、边界含糊不清的位置,例如走道、楼上、角落、或某某货品旁等。很多物流中心习以为常的把走道当成 储区位置来使用,这是不对的,虽然短时间会得到一些方便,但会影响作业之进出,违背了储位管理之基本原则。 (2) 货品有效的被定位: 依据货品保管区分方式之限制,寻求合适的储存单位、储存策略、指派法则与其它储存之考虑要因,把货品有效的配属放置在 先前所规划之储位上。所谓有效的就是刻意的,经过安排的,例如是冷藏的货就该放冷藏库,是高流通的货就该放置靠近 出口处,香皂就不应该和香烟放一起,这就是此原则的基本应用。 (3) 异动要确实登录: 当货品有效的被配置在规划好的储位上後,剩下的工作就是储位之维护(main

13、tenance),也就是说货品不管是因拣货取出、或因 产品汰旧换新,或是受其它作业之影响,使得货品之位置或数量有了改变时,就必须确实的把变动情形加以记录,以使料帐与 实数量能够完全吻合,如此才能进行管理。由於此项变动登录工作非常繁琐,仓管作业人员在忙录工作中的刻意惰性, 使得这个原则是进行储位管理最困难的部份,也是目前各物流中心储位管理作业成败的关键所在。 5. 储位管理的范围5. 储位管理的范围 在物流中心的所有作业中,其所使用到的保管区域均属於储位管理之管理范围,其范围因作业方式之不同而有下列四类保管区 域之定义与区分,此四类储区为:预备储区、保管储区、动管储区、移动储区,如图 1-4 。

14、 图 1-4 储位管理范围 5.1 预备储区 在进货出货作业时所使用的暂存区。此区域的主要保管功能在於进出货时,货品的暂时存放并预备进入下个保管区域,虽然 货品停留在此区域的时间并不长, 但若不严格管制就特别容易导致管理上的困扰。 以物流中心的预备储区而言, 在保管时常因 只 是暂放而已的心态,导致货品因为缺乏整理整顿的作业概念,使货品经常置放凌乱,寻找不易,甚至常有遗失或损毁的情况 发生,基於上述缺失,预备储区的管理须纳入储位管理的范围中。 预备储区一般指进出货所用之暂存区,货品放在此区域中不但应对品质有某种程度的保,而对於此区域的标示与货品分批、 分类之隔离也落实执行。亦即先将货品标明、分

15、类区分、再将产品依求,归至定位,排放整,亦即以整理整顿为过程。 当然,货品在定位时,应考量便利下一时点之作业,故而看板、标签必须与目视管理及颜色管理互相搭配运用,使储位更为明 确。这不但可缩短寻找所花费的时间,并可使物流管道更为通畅,以达到迅速确实的目的。 以进货暂存区而言,在货品进入暂存区前先行分类,暂存区域也先行标示区分,并且配合看板之记录,把货品依分类或入库上 架顺序,配置到预先规划好之暂存区储位。 以出货暂存区而言,对於预备配送之货品,每一车或每一区域路线的配送货品必须排放整并且加以区隔分离,安置在事先标 示区分好的储位上,再配合看板上的标示,并照出货单上所列,依序的进行点收上车。 总

16、言之,预备储区的管理以标示、隔离、定位为进行的方针再以整理整顿为过程,配合目视管理与颜色管理,如表 1-2 。 表 1-2 进货之预备储区归类表 5.2 保管储区 在入库作业时所使用的保管区域,此区域的货品大多以中长期状态在进行保管,所以称为保管储区。一般物流中心均以此区域 为最大且最主要的保管区域,货品在此区域均以较大之储存单位进行保管,是整个物流中心的管理重点所在,为了让保管区域 的储放容量增大,就要考量如何将空间弹性运用,以提升使用效率,为了对其摆放方式、摆放位置及存量有效的控制,应考虑 到储位的指派方式、储存策略等是否合宜,并选择合适之储放设备及搬运设备配合使用,以提高作业效率。对於保管储区的规 划布置有下列要点: 保管储区的设施规划考量: (1) 地面负荷:建筑前应顾及储存的求总量,储区的地面的状况与负荷不可超过最大负荷限度。 (2) 货品状况:储区料架所储存货品的种类与数量,必须依大小、尺寸、形状及重量来设计储存方式,最好能采用可弹性调拨 方式储存,使储区管理更具弹性。 (3) 出入口:为使货品进出便利储存作业及搬运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