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5890612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4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 2019-2020 学年高二 4 月月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25 小题,共50 分) 1. 梭伦的演说词中提到:“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 的地方,竟至陷入绝境” ,我们可以从中看出 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雅典的阶级矛盾 相当尖锐 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雅典的社会危机相 当严重 A. B. C. D. 2. 美国学者波默罗伊在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中写到:“梭伦还必须面对 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 断特权耿耿于怀。”为缓释“新贵”的“耿耿于怀” ,梭伦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五百人会

2、议 D. 限制第四等级权利 3. 伯利克里在演讲时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 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 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 A. 雅典民主政体并不排斥有限的特权B.应该逐步废除财 - 1 - 产等级制的思想 C. 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D. 民主政体为公民 参政提供了保证 4.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 产这一全新的因素。”这一全新的因素主要来源于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 建立“四百人会议”D. 鼓

3、励发展工商业 5. 某地出土一件重要的文物方升,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左壁刻:“十八年? 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器壁与柄相对一面刻“重泉”二 字。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乃诏丞相状、 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从方升所刻铭文中我们能够断定 A. 商鞅是我国古代方升的发明者 B. 秦统一后仍用商鞅规定的度量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 C. 秦始皇对商鞅变法进行了修正 D. 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又在全国颁布了新的度量衡标准 6. 有史学家高度评价商鞅“官僚化的革新政策” ,认为它使分散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 央,堪称世界政治制度的“一项创举”

4、。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商鞅变法 A. 改变了权力逐级弱化的态势B. 巩固了法家 文吏的政治地位 C. 在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D. 改变了秦 - 2 - 国国内的阶级结构 7. 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 及国人。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原因之一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 于其他六国 C. 战国时人才不能自由流动D. 秦国只任用外来人才 8. 公元前 6 世纪初鲁国实行“初税亩” ,而齐国“相地而衰征” ,其实质都是 A.土地赋税制度的变革 B. 井田制的瓦解 C.承认土地私有

5、D. 封建赋税制度的确立 9.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 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 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 : 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 明不欺。卒下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商鞅变法用金钱换取百姓的支持B. 商鞅变法取信 于民,法出必行 C. 商鞅变法时资金充足D. - 3 - 商鞅行事谨慎,办事稳妥有效 10. 公元 529 年,南梁大臣陈庆之说:“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 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与上述现象关系密切的是孝文帝改革中的 A. 计口授田B. 设立

6、三长C. 议定俸禄D. 移风 易俗 11. 见下表,孝文帝推行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鲜卑姓拓拔拔拔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 汉姓元长孙穆陆贺刘 A.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B. 加 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 C.改鲜卑人为汉人 D. 消灭了鲜卑陋习 12. 管仲说:“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 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这实际上反映了春秋时期 A. 深刻反思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B. 认识到统一军 事指挥权的重要性 C. 国家要掌握全国的财政大权D. 意识到 建立中央集权制的重要性 13.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 及身没则还田

7、。 ?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其民 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最能反映材料信 - 4 - 息的是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 国家将土地按人口多少进行分配 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分给给农民耕种 D 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役 14. 崔浩是北魏的辅国元老,他出身于当时第一流高门清河崔氏。他想按照汉族世 家大族的传统理想,整理和分别规定门第的高下,但遭到鲜卑贵族的不满。这说 明当时 A. 鲜卑贵族对汉族文化仍存在歧视态度 B. 鲜卑贵族对汉文化的吸收采取了科学态度 C. 汉族地主与鲜卑贵族之间有深刻矛盾 D. 鲜卑贵族从根本

8、上排斥汉族文化的一切 15. 青苗法实行之后,韩琦从大名府上疏宋神宗,指出青苗法的实行给社会带来了巨 大的危害。对此,宋神宗说:“琦真忠臣,虽在外,不忘王室。朕始谓可以利民, 不意乃害民如此,出令不可不审。”宋神宗的态度表明他 A. 重视收集地方官员对变法的看法B. 对推行青 苗法的态度发生了动摇 C. 已经对王安石的变法失去了信心D.对保守 派的反对意见仍置之不理 16. 宋代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又注重农具改进,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新形田地 在宋朝出现,例如梯田(在山区出现)、淤田(利用河水冲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 田地)、沙田(海边的沙淤地)、架田(在湖上做木排,上面铺泥成地)等。北宋 -

9、5 - 中期,很多废弃的水利工程得以修复,大量的荒地辟成良田,与该现象有关的是 A 青苗法B 募役法C 农田水利法 D 免役法 17.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当梭伦一成为局势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 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订法律,下令取消 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负担?”材料表 明 A. 个人权力成为梭伦改革的根本保证 B. “解负令”的实施,意味着奴隶制在雅典的终结 C. “梭伦时代”的雅典公民团体相对稳固 D. 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发展为“解负令”的实行奠定了基础 18. “熙宁(宋神宗年号) ,青苗法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

10、遂立各州定 额,而有抑配(强制分派)之敝。”这段话反映出 A. 新法打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B. 官吏以青苗法 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C. 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D.政府积极帮 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 19. 史书记载:“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 以地之等,均定税数。”这条材料反映的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 方田均税法 C.均田制和租调制 - 6 - D. 宗主督护制 20. 公元前 6 世纪初开始的梭伦改革为雅典开辟了一条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包 括 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

11、 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到了楷模作用 A. B. C. D. 21. 据文献通考记载:“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 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 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治兵得其道也。”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 A.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B.有利于 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C. 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内外相制”D. 地方贫弱导致 对辽、西夏战争失利 22. 公元 997 年,宋廷岁收2200 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 年,收入已

12、经高达 11000 多万缗,收支却亏损 1500 多万缗。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 因是 A. 农民负担过重,农业发展缓慢B. 强化集权措施 使政府机构臃肿 C. 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收入变少D. 军费和对外和 约赔款开支巨大 - 7 - 23. 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选 变法措施结果 项 梭伦改革:确定财产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参与高级管理权力, A 等级为政治民主化开辟道路 B孝文帝改革:均田制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 阿里改革:保护民族 C民族工业实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实现了埃及近代化 工业发展 戊戌变法:奖励工商 D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业发展

13、 24.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 及身没则还田。 ?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 的是 A. 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 国家将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 C. 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D. 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 25. 据史书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民 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材料最能说明商鞅变法 A.确立了封建统治秩序 - 8 - B. 增加了秦国争霸实力 C.加强了中央集权制

14、度 D.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二、非选择题( 3 小题,共 50 分) 26. 人文主义思想是世界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阅读下面材 料,回答问题。( 18 分) 材料一 他的出名主要的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 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 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 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 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 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

15、者。如果司 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 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 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 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文池 思 - 9 - 想的灵光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学说在西方思想史上有何地位? (4 分)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在社会政治 制度建设方面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16、。(6 分)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8 分) 27.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6 分) 材料(公元前 307 年)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 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 服。 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 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 上。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公子成 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 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熟图之也!” 使者以报。 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 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 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