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4编号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890571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2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94编号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694编号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694编号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694编号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694编号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94编号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94编号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 1 活动准备 : 不仅决定了教师对教育内容的安排、难易程度的把握,更能够直接影响到活动 的效果。 它包括了经验准备和材料准备两个方面的内容。 经验准备指的是幼儿已经获得的和 本次教学活动内容相关的知识、 技能和情感经验等。 每次活动前让幼儿获得相关的经验准备, 能够帮助教师引导幼儿更有效的地进行活动。 材料准备指的是活动前教师将活动需要用到的 材料准备好。做好材料准备,能够使得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不至于手忙脚乱,同时提高活动的 效率。 2.活动过程: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开始部分、展开部分和结束部分。开始 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导入部分, 教师可以采用生动

2、和有趣的形式进行导入, 充分调动起 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进而烘托活跃的探究气氛。常用的导入方法有谜语、儿歌、故事导 入,演示现象导入,简短的指令导入,根据已有经验的问题导入和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导入 的方法。 展开部分。展开部分是整个活动最主要的部分,所占时间也是最长的。在这一部分,主要以 幼儿进行探究,教师给予帮助为主,要避免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模式”。应该在提出的启 发性问题的基础上,由幼儿充当活动的主导者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进行观察,并在适当的 时候给予“支架”支持和回应,帮助幼儿完成探究活动。 结束部分。结束部分既要使这一次活动圆满的结束,又不能就此结束幼儿的探索。活动结束 的设计要

3、充分体现开放性,在形式上不必拘于常规。 3.活动的延续。活动延续,主要是指在一个活动结束之后,为了帮助孩子更加深入和全面理 解活动内容,而延伸出来的活动,有活动到活动、活动到区角、活动到生活等多种形式。活 动延续也可以由教师发起。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选题贴近幼儿生活的原则。 选题是活动设计的首要步骤, 对整个活动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 因为, 科学本身是抽象而不易懂的, 如果在选择科学教育活动主题的时候选择的是幼儿生涩 的内容,无疑会让幼儿一头雾水,无法达到活动的目的。 具体操作的原则。 主要指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材料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因为幼儿的思 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

4、主导,因此要为幼儿提供可观察、可操作材料的基础上,充分地调 动幼儿多感官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教师应尽量避免抽象水平的口头式传授知识和概念, 而应 以让幼儿动手操作具体材料为主。 发展思维的原则。在幼儿园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以提供材料、提问等方式,培养幼儿的问 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向,让幼儿养成积极动脑思考和表达的习惯,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幼儿主体和教师主导相结合的原则。和传统的“说教式教学”以及“小学式教学”不同的是,幼 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要体现在,让幼儿通过动 手操作材料进行科学探究, 教师只提供材料、 启发性提问、 及时回馈和有效引导的方式提供 “

5、支 架”。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幼儿去进行探究和摸索,让幼儿在其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 案例引导 提问: 1.本案例中,幼儿运用了哪些感官来观察雨? 2.教师为什么把观察的地点从走廊移向室外? 3.活动中教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观察认识活动应如何设计? 一 观察认识活动概述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它是从一定的任务出发,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运用多种感官 感知某种对象的过程。 观察也是科学教育中幼儿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特别是在认识事物的 外部特征及其变化时,观察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方法。 观察对幼儿学习科学的意义表现在: 科学观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直

6、接与周围世界接触的机会, 使幼儿获得最直接、 最具体的科学 经验,把幼儿引入科学之门。 科学观察也是一项基本的科学技能,幼儿通过观察,可以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 科学观察可以提高感觉器官,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还可以锻炼大脑的信息加工,幼儿通过观 察,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科学观察能培养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帮助幼儿认识事实的重要性, 知道科学要来自事 实,通过观察帮助幼儿区分事实和想象。 观察认识型活动,指的是专门的观察活动,也就是指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了解客观事物的特 点、获取感性经验的科学活动。 观察认识型活动的类型: 个别物体和现象的观察:幼儿有目的地运用多种感官对某一特定的物体或现象的观

7、察。 比较观察:幼儿同时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或现象并进行比较,找出物体的异同点。 长期系统观察 : 幼儿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从而获得 事物或现象发展变化过程的较完整的认识。 通过观察活动,要求幼儿获得有关物体的以下信息: 观察对象的外部特征,主要指事物的形状、颜色、数量、大小、轻重、光滑度、软硬等方面。 观察对象的生长特点与生活习性,一般是植物或动物在生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 观察对象的结构与功能,一般指是针对非生命体,由于幼儿对事物关系的认识存在困难,所 以常常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够进行有序的观察。 观察对象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小班幼儿“能初步了解和体

8、会动植物和人们生活的关系。感知 和体验天气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影响。”中班幼儿“能感知和发现不同季节的特点,体验季节 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初步感知常用科技产品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大班幼儿“能觉察到动植 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二、观察认识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活动目标的设计 通常观察认识型活动涉及到的目标有:观察兴趣、观察技能;表达技能;有关观察对象的科 学认识。 2.活动过程的设计 个别物体观察活动 设计要点 : 可别物体观察活动重点引导幼儿观察个别物体的特征,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表达 和交流 设计思路:

9、出示观察对象幼儿自由观察表达交流教师引导观察表达交流 个别现象观察活动 : 重点在于观察变化的发生。教师可将观察、指导和交流相结合。根据实 际情况,可在观察之后引导幼儿对观察到的现象加以讨论。 设计思路:引出对象或问题观察现象观察中的交流与个别指导教师组织讨论和 交流 比较观察活动 : 重点在于比较和交流两种或两种以上物体或现象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并可 以再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教师可将狂插、比较、讨论三者相结合。 设计思路:1.幼儿自由观察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物体或现象表达交流教师引导观 察表达交流 2.先观察一种物体或现象幼儿自主观察比较另外物体或现象与前者的 相同点或不同点。 展示观察活动:一

10、般用于观察认识物体的多样性。展示活动中的观察分别渗透于收集作品、 布置展览和参观展览的环节中, 其中前两个部分是渗透性的自由观察, 第三部分是教师引导 下对各类物品的集中观察 设计思路:收集物品布置展览共同参观表达交流 户外观察活动 : 既有物体观察也有现象观察。其特点在于户外活动人员分散、难于组织,可 采用分组进行的方式以提高师生比例, 在活动设计的环节上应尽量减少集中指导, 注重个别 指导和个人体验 设计思路:1.激发兴趣、提出问题个别观察分享和表达体验 2.引出观察对象依次提出问题不同角度、距离观察、按顺序观察表达交流 长期系统观察活动 : 重点在于幼儿对物体和现象质与量两方面发展过程有

11、完整的认识。其特 点是持续时间长、 观察持久性的要求高。 教师要有目的的在物体或现象有明显变化时组织幼 儿进行观察。 设计思路:集体活动引出观察对象掌握观察要点、方法共同设计观察记录表日 常观察、做观察记录集体活动全面系统梳理观察经验 三、观察认识活动的指导要点 1.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要事先确定好观察地点,如根据观察内容特点和资源条件来确定是在室内还是室外观 察。选择并熟悉观察对象,注意认识对象特征的丰富性,如认识橘子,教师选择的橘子应该 有黄色也有绿色,有大的也有小的。教师还要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如认识照相机,教师 要事先熟悉照相机的结构与功能。 2.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对幼儿在观

12、察中的发现表示赞赏 兴趣是幼儿观察事物的原动力、内驱力,它能引领幼儿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发挥幼儿在观察 中的主体地位。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生成观察活动。如一个 夏天的雨后,一只蜗牛爬到了教室的墙上,引起了全班幼儿的关注,老师就利用这个契机生 成了“观察蜗牛”的集体活动。对于教师预设的活动,可以用观察对象的显著特征、新奇性以 及观察过程心理的亲历亲为等来调动幼儿的观察兴趣。 3.以问题形式引导幼儿观察的方向 观察的方法很多,如顺序观察法、特征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分解观察法、追踪观察法等。 观察中要针对不同的观察活动和对象, 灵活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 观察方法是幼儿在观察过

13、 程中潜移默化习得的,脱离具体观察物教幼儿观察方法,犹如纸上谈兵。在观察活动中,教 师应通过提问,以问题形式引导幼儿全面、系统、有序地观察,既观察事物的整体,又观察 其主要的细节,处理好整体观察和局部观察的关系。 4.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观察是各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不仅是用眼睛看,也要充分发挥其他感官的作用,让幼儿在看 看、 听听、闻闻、尝尝、摸摸的过程中,全面地获取观察信息。 5.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观察结果 表达观察结果的方式有很多,如语言、绘画、文字、动作等。语言是幼儿表达观察结果的最 主要形式,通过语言幼儿可以梳理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使之系统化。图画、图符、数字等记 录符号

14、也是幼儿表达观察结果的重要方式, 幼儿运用自己观察结果的记录, 在与同伴或老师 的描述和交流中, 反省和评价自己得到的信息。 幼儿的观察记录能反应出他们的观察水平及 对观察对象认识的正确与错误,因此也是重要的评价资料。此外,在幼儿期对观察结果的表 达常常受语言能力的局限, 而动作的发展先于语言, 幼儿乐意通过动作化的方式来表现对观 察到的事物的理解。 第二章 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了解实验探究的内涵、意义以及实验探究活动主要类型。 2.掌握实验探究活动设计的基本方法。 3.掌握实验探究活动指导的要点。 案例引导: 提问学生:1.在这个案例中,幼儿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有关豆浆冷却的科学知识

15、的? 教师又是如何引导幼儿通过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得出结论的?你能从案例中概论出实验探究 的几个关键步骤吗? 一、实验探究活动概述 实验探究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常用方法。幼儿的实验探究,是指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改变变量, 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发现事物的变化及其相互联系。 特点 : 要人工控制一定的条件,排除外界的干扰,突出引起某种自然现象的产生或变化某一 因素,以使幼儿在作用于客体的过程中,发现某一现象的原因,了解事物间的联系和关系, 以及检验开始的设想,从而发现自然条件下不能观察到和某些现象。 实验探究对幼儿学习科学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探究能调动幼儿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喜欢探索是幼儿

16、的年龄特点, 对陌生的事 物和现象幼儿都会产生尝试一下或摆弄一下的愿望。 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 尝试改变物体, 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内部动机。 实验探究能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幼儿还处于假想和真实不能完全分清的思维发展 阶段,他们常常用自己的想象代替真正的事实。猜测是靠不住的,要动手试一试才能知道猜 得对不对。幼儿通过亲自实验来检验自己的猜想,意识到猜想和事实之间的差别,形成尊重 事实的科学态度。 实验探究能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在操作过程中,幼儿发现问题,进一步探索和设法解决问 题,有益于幼儿思考。同时实验探究的结果,是在幼儿实验之后,在讨论中形成和。幼儿要 组织自己的想法,并设法向别人说明,过着设法说服别人,需要幼儿思维的积极参与。 实验探究能让幼儿体验科学探究的本质。通过真正的“做中学”,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猜想问题、解决问题,能使又幼儿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有助于幼 儿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实验探究有助于幼儿理解科学现象。在实验中,幼儿亲身经历探究科学的全过程,探索、发 现实验现象的产生与变化,获得第一手感性材料,对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