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生命意识.doc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889939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整理生命意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年整理生命意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年整理生命意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年整理生命意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年整理生命意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整理生命意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整理生命意识.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生命意识一、生命意识的涵义 生命意识,是上升到哲学层次的一种对生命的思考与领悟,它源于对生命有限性及其价值的深刻体认。 是无休止的好奇心?不知前路的漫漫旅途?层出不穷的意外惊喜?独自面对风浪时的英勇无畏?与美丽的时时约会?是与机遇擦肩而过的失落?凌空的自由翱翔?为了衣食而勤劳奋斗?投入家庭温暖的怀抱?冬季里盼望春天?夏日里回忆寒冷?轻快的跳跃奔跑?是甜蜜的相依相偎?你心中的生命是什么?生命的长度?-宇宙年龄约有多大?约137亿年 地球的年龄约有多大?约46亿年 人类历史约有多久? 约300万年 人的寿命约有多长?约 80 生命来之不易要珍惜生命的结构 人生命由三个因素构成,即生物性、心理

2、性(精神)和社会性。生命的特点(1)生命的不可逆性 从胚胎起,生命便一直生长、发育,以迄衰亡。它绝不会“倒行逆施”,养老还童也决非现实。(2)生命的不可再性 生命,对任何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世间常说,“人死不得复生”,便道出了这个真理。(3)生命的不可互换性 生命为个体所私有,相互不得交换,彼此不可替代。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第一句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它给人只有一次,生命没有彩排认识生命,感恩回报 不少人往往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可以舍弃生命,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悲剧与不幸 (马家爵) 自杀已成为15-40岁人群的首位死因。研究发现,在我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出现长

3、期严重的心理创伤,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负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每年自杀发生率超过10万分之20以上,为高自杀率国家,我国已经成为高自杀率国家。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对该市杨浦区3所普通全日制高校的3000名大一新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15的大学生曾有自杀倾向其中单亲家庭学生高于双亲家庭学生,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 面对这些如此轻视生命的同龄人,你想说什么? 08年北京残奥会上,9月12日,在男子三级跳远F11级决赛中,李端以13米71的成绩夺冠,9月15日上午,他又以米的成绩成功卫冕跳远冠军。李端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失去了光明,灵魂不能坠入黑暗;看不见道路,脚步不

4、能停滞不前”。 生命的真谛是人格尊严;生命教育的真谛是唤起同情、培育仁性。一个懂得保护生命、尊重他人生或死的孩子,将来走上社会,才有可能人性向善,社会才有可能多添一份和谐。所以,生命教育,就先从尊重生命开始吧。 在中国先秦至今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中,儒家和道家都对“生命”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各自的生命观。儒家认为,宇宙本质是“生生”,“天地”有“好生之德”,即创生万物,亦长养万物。人应该有“生生不息”之精神,珍惜生命,注重人事,修养心性,以配天德。 所以,儒家重视生命,对死亡避而不谈,孔子告诫人们“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身体发肤,受

5、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曾子所作 冯友兰先生说过“道家的出发点就是舍生避害” 即保全生命,排除威胁生命的各种力量。“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足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吕氏春秋重己) 由此可见,儒道两家都追求精神生命的“不朽”。但儒家主张积极人世,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即通过建功立业的实际活动来达到“不朽”。而道家却认为人们只能通过“心齐”、“坐忘”,在精神境界上摒弃生死的区分,与大道合一,达到“死而不忘”,从而派生出纯精神养炼不问世

6、事的人生态度。 所以,“生命观教育”,是中国古代的传统人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当今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思想来源。 有生命个体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性条件,而个体只有首先保持有生命的存在,才能在社会中实现生命的价值和体现生命的社会性意义。讨论: 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你认为“个性”和自我意识是一回事儿吗?文学先是强烈地呼吁社会对个性的尊重,从而发展到对人的心里世界的关注,然后再发展到生命意识的生成二、文学中的生命意识 1、悲剧意识-悲悯情怀 宦游之悲 (世说新语、乌夜啼、八声甘州) 2、超越意识-独立真率 旷达超然 (世说新语、定风波) 二、文学中的生命意识 3、情爱意识 (凤凰台上

7、忆吹箫) 4、自由意识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特立独行的猪) 讨论: 1、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2、你有自己的生命价值观吗? 车祸仅仅是威胁我们生命安全的一个方面。有时候,人类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是那样的不堪一击。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震导致近7万人死亡,1万7千余人失踪。日常生活中,疾病也是人类的重大杀手。癌症、心血管疾病(心脏病、脑溢血等)、传染病(甲流、非典型性肺炎等)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命。我们应该尊重生命,学会生存,懂得生活。每个人都应该快乐的生活。电视剧里有这样一句台词: “去爱吧,像不曾受过一次伤一样 ! 跳舞吧,像没有人欣赏一样 ! 唱歌吧,像没有任何人聆听一

8、样 ! 干活吧,像不需要钱一样 ! 生活吧,像今天是末日一样 !” 世说新语和魏晋风度 出于世说新语中的成语 难兄难弟、拾人牙慧、望梅止渴、绝妙好辞、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一往情深、一见钟情 、口若悬河 、咄咄逼人 、咄咄怪事、登峰造极 、鹤立鸡群、东山再起、应接不暇、楚囚相对、东床快婿 世说新语和魏晋风度 一群可爱的人,一些有趣的事 世说新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讲了一群什么样的人?说了一些什么样的事? 鲁迅称世说新语 为 “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集。南朝刘义庆撰。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遗闻轶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士

9、族的生活。 鲁迅的“志人小说”概念更为准确、科学。 “人”是世说新语的审视对象。全书涉及人物达1500余人。世说新语的着眼点在对人物言行的审视上。具有突出的“以人为中心”的志人特质。总体上描绘魏晋时期士族社会精神风貌。 是“魏晋风度(风流)”的集中体现、是一部“名士教科书”。 所谓“魏晋风度”,是门阀士族知识分子所崇尚、追求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它唱的是追求个人自由、高扬精神自由意志,行的是吃药、喝酒、清谈等精神深度的怪异。这种不同于传统、不同于流俗、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风度集中体现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集中塑造了他们的社会形象。它不仅是一种政治和文化现象,而且深深影响着人们的心理

10、与行为,从而构成了这一时代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一、讲究仪容仪表,举止风度不凡 美仪容是魏晋时代士人普遍的追求,仪容专记士人的容貌、仪表和举止风度。 容止2:“傅粉何郎”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人物品藻”之美学 品藻,这里所指的是对人物品性、才能、容止、风度等的评论。品鉴人物在世说新语中占有相当比重的篇幅,如识鉴赏誉品藻等。 1、“清”的审美精神 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赏誉)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 “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容止) 萧萧形容举止萧洒脱俗,肃肃形容清静凝

11、定。 2、关注仪容之美 容止7:“群妪齐乱唾之,委顿而返。”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容止) 史上最美的看杀事件容止19:“看杀卫玠” “观者如堵墙” 晋书卫玠传:“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 3、注重人物的内在神韵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夙惠) 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赏誉) 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赏誉)(像这样可以自由穿梭在云中的白鹤,不是捕捉燕雀的网所能捉住的.) 王戎说:“

12、 太尉(王衍)仪态高雅清醇,就像玉树琼林,天生就是超脱世俗的人物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仪容之美不仅在外表,更在内在的智慧、才华 和精神气质。 二、服药之风 何晏“首获神效”的“神明开朗” 特殊功效:生活的享受、美容。附加价值:身份的符号性象征。 “冷服”和“散步”“宽衣博带”喜穿旧衣 扪虱而谈 五石散,亦称寒食散。其五味主药为白石英、紫石英、石钟乳、赤石脂、石硫黄而言。五石散是一种剧毒药,服用后伴随毒性发作,产生巨大的内热,因此需要一整套极

13、其细微而繁琐的程序,将药中的毒性和热力散发掉,即所谓散发。如果散发得当,体内疾病会随毒热一起发出。如果散发不当,则五毒攻心,后果不堪设想。即使不死,也将终身残废。而散发的重要一点是,必须在服药后多吃冷饭,故称寒食散。 除了吃冷饭之外,还要注意多外出步行运动;称为散动或行散。还要注意多喝热酒、好酒,每天饮数次,使身体薰薰有酒势,即处于微醉状态。如果饮冷酒或劣质酒就可能会送命。 西晋的裴秀就是因服药后饮用冷酒而致命。另外,服药后还要用冷水浴来将药的毒性和热力散发掉,并不能穿过多过暖的衣服。 不明就里者往往认为魏晋名士的穿着很飘逸,称其为魏晋风度。殊不知,晋人着轻裘、缓带、宽衣,是迫不得已因为他们服

14、食了五石散。服五石散是魏晋上流社会的流行风俗,不过当时的名士服用此药是有极大的代价的,一不小心,它就会要人命的。“更因皮肤易破,不能穿新的而宜于穿旧的,衣服便不能常洗。因不洗,便多虱。所以在文章上,虱子的地位很高,“扪虱而谈” ,当时竟传为美事。 鲁迅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三、饮酒之风:存在与虚无 酒和诗联系:创作的触媒、高雅游戏的道具。 精神上追求超越,肉体上放浪形骸。喝酒理由千千万,戒酒理由却没有一个! 任诞12:阮咸的“人猪共饮”。 任诞24:王导劝孔群节制饮酒。一次,丞相王导劝他说,你这人为什么老是这样贪恋喝酒呢?你不去看看酒家盖酒坛的布,未经多久就糜烂了,可见酒这东西对于人体的损害,也同样厉害。孔群认为他老人家讲得没有道理,辩护说,假使将肉放在那里,不要几天就腐败了;但倘若将肉糟在酒里,那样才能历久不坏。可知酒对人只有保健的功效。 任诞28:周伯仁的“三日仆射” 周是一名大酒徒,在西晋时就有酒名,南渡后,在东晋政权建立之初,他任尚书左仆射,终日饮酒,常常醉酒三日不醉,世称“三日仆射”。 四、清谈之风 “魏晋时代的贵族和知识分子,以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的哲理为主要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