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5887272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3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基础运用( 20 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 诵读经典诗文,可以激发人生思考。读一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念天地之悠悠,_”让我 们领悟到时空豆古不变而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读一读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诗人借 “ _ , _ ” 让我们有了 “ 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 ” 的哲理思考; 读一读陆游的 游山西村 , “ _ ,柳暗花明又一村” ,又有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思考。 诵读经典诗文,可以修身养性。读一读杜甫的望岳,“ 会当凌绝顶,_”激励我们不畏艰险, 勇于攀登:读一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_,化作春泥更护花”

2、,诗人超凡脱俗的宽 广胸怀感染着我们;读一读周敦颐的爱莲说,“_, _”提醒我们要像莲花一样做 到洁身自爱,不显媚态。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di n下来了,沉di n在最嫩最 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 _的笑容,就要zhn 开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di n zh n 沉_ _开 (2)根据意思在原文的横线上填写适当的成语。 成语 _;意思:忍不住笑。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A.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 小明和同学约好一起去看流星雨,8 点钟小明不期而至, 准时到达了约定地点。 C. 这个杀人犯被称作“ 地狱之手 ” ,是当之无愧的。 D. 对于家长的反对态度,他不以为然, 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对的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语法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B. 副词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起修饰、限制作用。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不能走。 ” 中“ 只” 是副词。 C.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 “ 喂,你听见了没有?”

4、中“ 喂” 是叹词,表示呼唤。 5.某班级开展 “ 孝亲敬老,文明知礼” 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 说文解字 老部云: “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材料二: “ 当代青少年对传统孝道的认知与传承状况调查” 统计表 你认为有必要遵守传统的孝道吗?你觉得现在对待自己的父母怎样? 有必要76 07% 已经很好1397% 遵守部分22 69% 一般2982% 没必要124% 做得不够5621% 材料三:王礼同学考试完后回到家,一进门就把书包扔到沙发上,翘起腿看电视。此时,爷爷正和来串门 的张大爷在聊天。妈妈走过来说: “ 礼礼,见到客人要问好,坐有坐相! “ 王礼觉得很委屈,

5、大声说: “ 哪那 么多规矩,你不是说考试考好就行啦!” 王爷爷一向被当地人称颂为家教有方。晚上,王爷爷找王礼谈心。爷爷说:“” (1)请结合材料一的图片及文字,简要说说“ 孝 ” 的含义。 (2)从材料二的统计数据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3)根据材料三的情境,以下最符合爷爷说话内容的一项是() A. 礼礼,你真不像话!没有规矩能成方圆吗?不讲规矩,学习又有什么用! B. 礼礼,你考试这么辛苦,在自己家里不用讲究那么多规矩,放松一下,没事的,别听你妈的。 C. 礼礼,妈妈要你讲文明有礼貌,这是对的,这也是我们王家的传统。学习、考试也是为了今后更好地 为人处事啊! D. 礼礼,现在你要以学习为主

6、,考上一中最重要,规矩的事长大了自然就知道了。 (4)假如你就是材料三中的王礼,在听完爷爷的话之后,怎么回答爷爷呢?请用3050 字表述出来。 二、阅读理解( 50 分)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 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 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资治通鉴作者是_,_(时期)政治家、史学家。

7、(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但当涉猎 _ 及鲁肃过寻阳 _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 自以为大有所益_ (3)文章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进步的? (4)孙权在劝说吕蒙时说:“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请你谈谈孙权这样劝说的 好处。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师旷劝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 曰: “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 矣! ” 师旷曰: “ 何不炳烛 乎? ” 平公曰: “ 安有为人 臣而戏 其君乎? ” 师旷曰: “ 盲臣 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 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 与昧行 乎? ” 公曰: “ 善

8、哉! ” (选自说苑) 【注】 师旷:春秋时晋国人,著名乐师,目盲。 暮:晚,迟。 炳烛:点燃火把火炬。先秦时尚无 蜡烛,称火炬为烛。 戏:戏弄。 盲臣:师旷为盲者,故自称盲臣。 孰:谁,哪个。 昧行:在昏 暗中行走。昧,黑暗。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_ 恐已暮矣 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晋平公担心自己学而无获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4)从师旷劝说晋平公的言辞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人的麦田 我读高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读。我所在的那个班,一半以

9、上的家长都在陪读。而我, 似乎是一个孤独的“ 另类 ” ,因为,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从未到学校来看过我。我虽然并不奢望父亲陪读, 可見到那些陪读的父母,心里还是隐隐发酸。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父亲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我并 不是孤军作战。 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调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 回到家才惊讶地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巍峨 多年的父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 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 上阵父子兵 ” ,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 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

10、,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 忐忑 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 阵地战 ” , 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六月,阳光如炽。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 小麦,那把镰刀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 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 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 田间休息,我给父亲端上了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 使不惯?

11、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 ” 我点点头, 父亲可以在他的麦田纵横驰骋,只是他没能教会我,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教会我。 喝罢水,父亲问我:“ 快高考了吧? ” 我说, “ 后天。 ” 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如麦粒般静止。父亲拿 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 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 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那个我帮不上。 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在这里,镰刀是笔,麦子是墨,麦田是纸, 父亲在麦田挥毫泼墨。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阳光烘烤着麦田。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了。

12、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 麦穗;身上滚圆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而我是其中最 大的一株吧。 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 毫嫉妒和埋怨,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麦田里, 父亲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 麦子 ” 。 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栉风沐雨。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 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远自意林,作者洛水,有改动) (1)给下面词语中划线字

13、注音。 _ _ _ _ 脊梁所向披靡 伫立嫉妒 (2)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我” 的心理或表现父亲的心理或表现 回家惊讶_ _ 力不从心游刃有余 交流羞愧_ 考试_挥汗如雨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 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 (5)文章标题 “ 一个人的麦田 ” 有哪些含义? (6)此时,你正在期末考试的“ 麦田 ” 里奋战, 相似的角色一定让读完此文的你心潮澎湃吧。请联系文章主 旨,用流畅的语言表达你的感受。50 字左右。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片片蝶衣生 镯耳 那日闲暇,独自

14、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 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 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 抹微蓝所吸引。 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 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动,来幽幽的香气, 沁人心牌,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我在这片蓝色

15、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 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躊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 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 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涧的草地上,片片蝶 衣生。 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 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徙,也难逃“ 枯萎 ” 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 一身正气。 好比这蓝蝴蝶, 它形貌小巧, 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 凭一身高洁之色示人, 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 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 (1)依据文章第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2)从内容和结构上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0.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回答问题。 祥子的脸通红, 手哆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