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学设计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5887211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的第1 课,也是对蚕的一生有整体认 识的一节课。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是贯穿整个单元的养蚕活动的开始,需要 为蚕宝宝的到来和后续的长期观察活动做好必要的准备。 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 “蚕卵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认 识到静态的蚕卵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结合“幼虫和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 叫孵化”的资料提示,提出“怎样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呢?”的问题,教 师通过开展观察记录活动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自己对蚕的 一生的相关认识。第二部分探索,通过观察蚕卵、为蚕宝宝建造“家”、制 定蚕的一生的

2、观察计划、设计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表等准备活动,学生能够对蚕的 生命过程有整体认识。第三部分研讨, “蚕卵是什么样的?蚕卵孵化需要什 么条件?”这些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整理在探索部分的所得,引导学生正确表 述科学词汇“卵”“孵化”“观察计划”,提醒学生课后重点关注蚕卵的孵化,并 督促学生做好饲养和观察工作。“研究蚕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 我们应该怎样做?” 这个问题帮助学生梳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内容是知道蚕的一生的变化过程 大致是怎样的,第二个内容是指导饲养小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这是养蚕活动中 很关键的问题。第四部分 拓展,观察记录蚕卵的变化,记录蚕宝宝出生的日 期和样子。这部分是课堂学习的延续

3、部分, 需要课后完成,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学生分析】 学生平时见过不少动物,有些学生还养过蜗牛、金鱼等,他们对动物的生命 周期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但养过蚕的学生较少,所以学生通常对蚕宝宝充满 兴趣,不过有些学生对经历饲养蚕宝宝的一生的过程还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持之以 恒记录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颜色、大小、形状等。 2. 蚕的一生从卵开始,蚕卵里孕育着新生命。 3. 蚁蚕是由蚕卵孵化出来的。 2 4. 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用感官及工具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2. 能用画图、文字等方法记录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4、 3. 能用收集资料或访谈的方法了解养蚕的相关知识。 4. 能制订切实可行的观察计划,并用于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1. 对研究蚕卵及养蚕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 对饲养的蚕表现出爱心及责任心,能细心照管蚁蚕。 3. 能在课后坚持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不断改进养蚕技术以适应自己的需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怎样观察记录蚕的一生的生长变化。 难点:付出一份爱心,细心地进行养蚕活动并做好观察计划。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蚕卵、放大镜、尺子、养蚕用的纸盒、桑叶、莴笋叶。 教师准备:介绍养蚕方法的资料、观察计划表、教学课件等。

5、【教学过程】 一、聚焦 1. 猜谜导入:早上四只脚;中午两只脚;傍晚三只脚。(猜人生各阶段) (谜底:早上是婴儿期;中午是青少年时期;傍晚是老年时期) 2. 谈话:这是人的一生要经历的几个阶段,那动物的一生呢? 设计意图: 通过猜谜和提问的形式导入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出示“蚕”的图片,通过研究蚕的一生来了解动物的一生。 4. 提问:你养过蚕吗?关于养蚕你知道什么? 5. 谈话:在一年级我们了解过蜗牛和鱼这两种动物,像蜗牛和鱼一样, 蚕也 是从卵开始生命历程的。 蚕卵有生命吗?蚕卵是什么样子的?怎样观察记录蚕一 生的生长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板书课

6、题:迎接 蚕宝宝的到来) 3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一年级认识的蜗牛和鱼等小动物引出本课主角“蚕卵” , 同时通过询问是否养过蚕,来了解学生对蚕的已有认知。 二、探索 活动一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 1明确活动要求。 (1)每组领取蚕卵后将其放在白色A4纸上进行观察。 (2)先用肉眼观察蚕卵颜色、 形状、大小,组内交流描述蚕卵的形态特征。 (3)再使用放大镜和尺子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及时记录在 活动手册中。 (4)保护好蚕卵的安全,避免观察工具对蚕卵造成伤害。 (5)观察时间为 5 分钟。 2. 小组代表展示观察记录结果,教师板书记录。 3. 小结:蚕卵呈中间内凹的圆饼状,小米粒大小,宽1

7、毫米,厚约 0.5 毫 米。蚕卵的颜色有淡黄色、赤色、紫黑色,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 活动二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 1过渡:经过一段时间蚕宝宝会从蚕卵中破壳而出,这一过程叫做孵化。 2. 出示刚出壳小蚕的图片。介绍刚出壳的小蚕身体呈褐色,形似蚂蚁,所 以叫做蚁蚕。 3. 提问:蚕卵在什么条件下有可能孵化出蚁蚕?我们要饲养一些蚕,应该 做些什么? 4. 出示资料卡。 5. 明确活动要求。 4 (1)阅读资料卡,将蚕卵孵化所需要的条件用“”画出来。 (2)小组研讨蚕宝宝的“家”需要的条件还有哪些。 (3)画出蚕宝宝“家”的简易设计图。 6. 学生汇报研讨结果并展示设计图。 7. 小结: 要为蚕宝

8、宝在纸盒中布置一个温暖的家,温度要适宜(25左右); 不能太干燥,保证一定的湿度;在盒子上扎孔,有助于通风换气;蚕宝宝爱吃桑 叶,不喝水,要拿洗净、晾干后的桑叶去喂它;蚕宝宝怕蚂蚁、蟑螂、老鼠,要 把蚕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为迎接蚕宝宝出生做的准备。明确工作,为课 后的准备工作建立基础。 活动三设计观察计划 1. 谈话:如果有一天突然发现有一条蚁蚕诞生了,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事呢? 预设问题:你有没有自己刚出生不久的照片?为什么爸爸妈妈要给出生不久 的你照一张照片呢?你想拥有这样的照片吗? 2. 谈话:蚕宝宝一天天地长大,如何做才能真正了解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 况呢? 设

9、计意图 :启发学生思考长期观察和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3. 出示教科书中的观察计划表,启发学生思考重点观察什么,可以采用什 么方法记录。 4. 小组参考教科书中的范例,设计自己的观察计划表。 5. 学生汇报展示。 6. 出示往届学生做好的观察记录表、观察日记等图片,丰富学生的记录方 式。 设计意图: 学习一些观察与记录的技巧与方法。 三、拓展 1谈话:及时观察记录蚕卵的变化,记录蚕宝宝出生的日期和样子。 2. 要求:课后坚持观察蚕卵的变化并完成长期记录任务。 3. 小结:希望同学们能运用所学知识,科学养蚕,及时记录,争做“养蚕 小能手” 。 设计意图 :使学生明白随时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以及激励学生坚持观察记录。 5 【板书设计】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颜色:淡黄色 紫黑色 蚕卵大小:小米粒大小 形状:中间凹陷的圆饼状 蚕宝宝“家”的环境特点:干净、通风、适宜温度、无害虫、食物晾干水分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学生活动手册上的内容有两部分,记录 蚕卵的样子需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用画图 的方法记录,并用文字说明;观察记录蚕卵 的变化,可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要求学生准 确记录观察时间,采用图示和文字相结合的 方式进行记录。记录要强调真实呈现观察结 果,但画蚕卵时可以适当放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