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5886430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6 课。关于地球形状的认 识,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假说,到麦哲伦航海 旅行,再到人类登上太空看到地球,当地球的形状第一次呈现在人们面前,才最 终确认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事实。 本课学生将重历人类认知地球形状的过程。很久以前,人们根据观察到的现 象,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但有一些现象,如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到 远方驶来的船, 总是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的影子总 是圆形的,这些现象并不支持古人“天圆地方”的猜测。于是人们猜测地球可能 是球形的,而后麦哲伦的环球航

2、海旅行为“地圆学”提供了直接证据,人们开始 接受地球是球形的观点。 聚焦环节,教师要将学生代入古代的观测条件,让学生从古人的角度去思考 地球是什么形状的,这个情境营造很重要,也是本课探究的前提。“天圆地方” 的观点,是人们根据生活现象观察总结的一个经验性的猜想。但是有一些特殊的 生活现象, 例如海边的船用望远镜总是先看到帆顶;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的 影子总是圆形的, 人们开始认为地球可能是球形的。探索环节让学生通过模拟实 验来理解和推测 ,如果地球是方的,就不能出现“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的 现象;如果地球是方形的, 那么在月球上的影子也应该是方形的,这与我们的生 活现象不符合,所以地球可

3、能是球体。如果地球是球体,那么围绕地球走一周, 是可以回到起点的。麦哲伦的航海旅行让更多的人接受了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图片、 视频、地球仪等对地球形状已比较了解,知道地球 是球体,所以教师在教学前要让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去思考古人是如何认识地 球的形状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 2 2.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收集信息证据,推理、解释和描述地球是球体的 观点。 2. 初步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1. 感受古人在认识地球形状过程中孜孜不倦的努力,提

4、高科学探索的兴趣。 2. 积极参与模拟实验,乐于与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的实验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了解技术的进步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现象,发现更多的自然规律。 2. 感受自然规律的发现需要经历不懈地探索。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 感受人们在认知自然孜孜不倦的努力, 体会技术进步对推动科学认知的帮助。 难点:理解模拟实验是如何支持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解释的。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大球、船模、小球、正方体、手电筒、呈现影子的屏等。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 谈话 1:同学们,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这是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的,

5、 那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呢?学生回答:球体。 2. 谈话 2:地球是球体, 这是因为发达的科技让我们看到了地球的真面目, 但是在古代,科技不发达,人们并不这么认为。刚才你们在教室外观察时,如果 你是古人, 你会认为地球是球形吗?学生回答:不会。那地球是什么形状呢?人 们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探索。 3. 谈话 3: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跟着古人一起探索地球的形状,请你暂 时忘掉“地球是球形的”这件事情。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地球是球形的前认知,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就会 下降,所以本课需要做一个情境铺垫“然而在古代,人们不是这么认为的”, 3 我们现在知道地球是球形的, 是因为我们有了很先进的

6、科技, 可以到外太空去观 察。但是在古代,人们并没有那么高的科学技术,是无法知道地球全貌的,所以 “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一直吸引着人们去探索。 当教师把聚焦问题的背景给学生 铺垫好之后,他们就会将自己代入古代人的视野,进而引发思考。 二、探索 活动一“回到以前” 1. 角色代入。现在我们已经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把自己想象成那个时候 的古人。 2. 思考问题。作为“古人” ,你正在思考地球的形状,并且在寻找证据。 3. 室外体验。让学生到室外去观察天空,观察大地,提出自己对地球形状 的猜想。 4. 提出猜测。联系刚才的室外观察和生活中的其他观察,提出猜测。古人 根据对天空和大地的观察,认为天是圆

7、的,地是方的。 设计意图: 让学生站在古人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 并让他们到室外去观察 天空、大地。学生通过直接观察,会发现,天空虽然很高很广阔,但却有弧度, 地是十分平坦的,是没有弧度的,于是学生会提出和古人一样的想法, 天是圆的, 地是方的。 只有让学生亲身体会, 才能将学生代入古人的角色,才能去提出猜想 并寻找证据。“天圆地方”是一种朴素的科学猜想,支撑的证据是人们在生活中 的直接观察。 活动二模拟实验 1. 提出疑问。生活中有一些现象, “天圆地方”没有办法解释。 2. 先看到帆顶后看到船身。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驶来的船只, 发现总是先看到帆顶, 然后才看到船身,如果地球是方的

8、,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3. 地球的影子。在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 的,如果地球是方的,也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加深学生 对这两种现象的理解。 4. 出示模拟实验材料:大球、船模、小球、正方体、手电筒、呈现影子的 屏。 5. 讲解实验操作。模拟实验的材料分别模拟的是什么?模拟过程是什么样 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到位。 4 6.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7. 实验分享。让学生对比观察结果,看一看两个模拟实验,哪个更符合实 际观察的结果,即对应的地球是球体。 8. 提出猜想。通过模拟实验,猜想地球的形状可能是球体地

9、圆说。 设计意图: 虽然“天圆地方”的猜想能应对人们关于地球形状的疑问,但是 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特殊现象却不支持这个猜想。这两种典型的“反例”现象, 就是海边的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驶来的船,总是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 出现 月食时,地球的投影总是圆形的。 学生对这两个现象是不容易理解的,教师可以 用照片或者视频帮助学生理解, 模拟实验也是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提出地球是球体 的猜想。 活动三麦哲伦环球航海旅行的故事 1. 16 世纪的猜想。那时候有一部分人相信“地圆说”,他们认为地球是球 体,但是他们没有比较好的直接证据。 2. 找到办法。如果地球是圆的,那么绕着地球一周,是可以回到出发点的 3.

10、麦哲伦的故事。通过播放录音、视频,或者结合世界地图给学生讲麦哲 伦航海旅行的故事。 1519年,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历经千辛万苦, 历时 1082 天回到了西班牙。至此,人们才开始相信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设计意图:麦哲伦的环球航海旅行不仅开辟了新航线,还通过他的船队进行 的探险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这是人们认识地球形状比较科学的直接证据。 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故事, 教师可以结合世界地图或者地球仪,联系麦哲伦的旅行 路线,给学生讲讲麦哲伦航海所经历的艰辛,重点帮助学生理解环球航行是如何 证明地球是球体。 三、研讨 1. 问题 1。让学生上台分享活动手册的记录,结合记录来讲解哪些信息或 者

11、观察结果可以推测地球是球体。 2. 问题 2。人们是这样认识到地球是球体。可以让学生用思维导图、鱼骨 图等形式去展现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设计意图:问题 1 重在锻炼学生结合实验结果有根据地去论述的能力,看重 学生的讲解是否结合了模拟实验的观察,推测过程是否具有逻辑性。 问题 2 是一 个小结性的问题, 需要学生总结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可以用口述表达、 思 5 维导图、流程图、鱼骨图等形式总结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四、拓展 1. 谈话:麦哲伦的环球航海旅行, 让人们开始接受 “地球是球体” 的观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们开始从外太空观察地球, 就像我们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 是圆

12、形的一样,地球的真面目开始出现在我们面前。 2. 展示: 给学生看第一张在太空拍摄地球的照片,外太空拍摄地球的照片, 月球上看到的地球的照片等,加深学生印象。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重新经历了人们探索和了解地球形状的过程,从古人 认为地球是方形的, 到对特殊现象 从海面上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和月食看 到地球的影子是圆形的模拟实验,再到了解麦哲伦的航海旅行, 最后从外太空看 地球。 我们体会到科技进步对推进认知的帮助,感受到人们不断求真的科学态度。 【板书设计】 6 地球的形状 很久很久以前16 世纪现代 观点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地球可能是球体地球是球体 证据直接观察先看到帆顶再 看

13、到船身和月 食看到地球的 影子是圆形的 麦哲伦环球航 海旅行 外太空看到的 地球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第 1 个模拟实验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是船模在球体上的模拟,船模在平板上 的模拟。学生需要将模拟的实验结果记录(可以画图,也可以文字记录)在活动 手册上,通过对比, 学生可以发现, 船模在球体上模拟出的现象更符合实际所观 察到的现象, 说明地球可能是球形的, 而船模在平板上的模拟明显与生活现象冲 突,说明地球不是平的。第2 个模拟实验也分成两个部分,正方体投影的影子, 球体投射的影子。要求学生在活动手 册上画出或描述出影子的形状。如果 地球是正方体,在月球上的影子就会 出现“直角”,这与实际不符,说明地 球不是正方体的。如果地球是球形, 在月球上的影子就会是“弧形”的, 说明地球可能是球形的。有了前面的 模拟实验的推理,学生基本就能够判 断地球的形状为球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