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语文教育研究模拟试卷答案.doc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883216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整理语文教育研究模拟试卷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整理语文教育研究模拟试卷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年整理语文教育研究模拟试卷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年整理语文教育研究模拟试卷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年整理语文教育研究模拟试卷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整理语文教育研究模拟试卷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整理语文教育研究模拟试卷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育研究模拟试卷一名词解释:学习过程“五个阶段”(孔子):孔子在他的教育言论中说过这样一些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弗学,何以行。”(治学篇)根据这些话,很显然,孔子是把学习过程划分为立志、学、思、习、行等五个阶段的。2.学习过程“七阶段”(朱熹):朱熹等主张学习过程的七阶段论(立志、博学、 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3.语文试卷的“效度”: 指一套测试题是否测试了应该测试的内容或者说所测试的内容是否反映了测试的要求,即测试的代表性和覆盖面的程度。4.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得考察内容的程度

2、,测量结果和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包括构想效度、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等。效度比信度有更高的要求,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没有信度的测量工具就谈不上具有效度,但信度高的测量工具未必具有高的效度。5.试卷的效度:效度指一套测试题是否测试了应该测试的内容或者说所测试的内容是否反映了测试的要求,即测试的代表性和覆盖面的程度。例如,如果某一套发音技能测试题仅仅考查发音所必须具备的某些技能,如只考单一音素的发音,而不考查重读、语调或音素在词语中的发音,那么,该测试的内容效度就很低。6.“累积学习”(加涅):加涅提出了累积学习的模式,一般称之为学习的层次理论。他的基本论点是,学习任

3、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加涅意识到,人类学习的复杂性程度是不一样的,是由简单到复杂的。据此,他按八类学习的复杂性程度,提出了累积学习的模式,一般称之为学习层次理论。他的基本论点是,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例如,学生学习较复杂、抽象的知识,是以较简单、具体的知识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除基本的生长因素外,主要是各类能力的获得和累积过程。加涅通过描述八个学习层闪来研究学生理智技能的累积方式。7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

4、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8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 9.学习的反馈:在学习中,将学习结果的情况提供给学生,即为学习反馈。10形成性测试(评价):依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每一单元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的测试。11.凯洛夫课堂教育“五个环节”: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小结、布置作业。12.发现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

5、则。发现,并不局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譬如,在化学实验室里,你可能“发现”一条职业化学家早已熟知的原理,但由于事先没有人告诉过你,也没有从自己手头的书看到(尽管它早已写在有关的书上),这就是你自己的发现,是千真万确的发现。这一条你自己发现的原理,要比你通过学习别人的发现理解深刻得多,记忆牢固得多。13.语文综合型教材:即将知识体系、训练序列和课文三部分编入一套教材里,又有按文体分类、年代顺序和训练要求三种不同的编排方法。近代语文教材又基本上按文体分类或训练要求组成单元的方法编选课文。综合型初中语文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以读写训练的要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体例分单元编排。读写

6、训练主要通过课文(每册30课)体现,是教材的主线;语文知识贯穿其中,编写成短文,是教材的副线。14有意义的言语学习:是指学生的知识学习主要是通过对语言文字所表述的概念、原理和事实信息的意义理解而获得知识。它强调了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记住教科书上的词句与符号,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这些词句与符号所代表的实质内容,使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奥苏贝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的影响,也受到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15语文的美育目标:(一)掌握基本的美学知识,形成正确审美观,懂得一定的现实美、艺术美的知识以及从中抽提出的形式美的知识,包括色、线

7、、形、音感性物质美及其在空间、时间排列组合上的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变化统一等形式规律美。(二)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1保护和发展审美感官(主要是视、听、发音器官)的机能,具有一定的对美的观察技能、感知技能,以及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2具有辨音、辨色技能,联想、想象的技能和情感体验能力等。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能识别事物美与丑,能理解为什么美、美在哪里、美的种类和程度,对其欣赏和评价。学习区别崇高与优美、幽默、滑稽、喜剧、悲剧等。学习明辨多种形式的艺术美,学习分析出作品的文野粗细,正确鉴赏文艺作品内容和它的表现形式,能识别抵制低级庸俗的作品。3较好掌握发音、配色技能,具备钩

8、、画、点、线、面、体的手的活动能力。具备善于在生活中表达美、创造美能力。如美化校园、布置教室和会场;同学间相互勉励,真诚地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形成温暖气氛;坚守严格的校风、校纪;争做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现象,创造出朝气蓬勃的集体;注意体格锻炼,使自己成为体魄健康、体态优美的人;发展写字、绘画、唱歌、舞蹈、表演、写作以及其它的创造才能等等。(三)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二简答题:每题分语文学习要培养学生哪些良好习惯?答:1、良好的写字、识字习惯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3、倾听、交流的习惯4、质疑问难的习惯5、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6、读书看报的习惯7、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8、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

9、惯9、勤于动笔的习惯10、广泛搜集、吸收信息的习惯。2.语文学习为什么要坚持课内课外相集合的原则?答: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要给语文教学引入活水,激发活力,必须形成语文教学的开放系统。在学习时间上,提供学生一切机会,在学习空间上,包括学校、家庭、社会。要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延伸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得宜于课外,课内外相互促进,知识与能力相互增益,给学生以更加广阔的天地。4.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原则?答:1.教学活动要认真分析教学,教材和学生情况再确定目的。2.教学活动要难易适中。3.要有预设方案和生成。4.合理利用多媒体。5.教学活动量的设计不宜过多。6.教学活动设计,要注重学生的

10、参与。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哪几种有效途径?答: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孩子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让孩子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放飞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在自由争论中学习;相信尊重孩子,让孩子在体验成功中学习。7.为什么要将课内课外的语文学习结合起来?答:8语文美育能力的目标有哪些?答:美育能力目标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思想政治品德方面2.智能结构方面3.身体素质方面4.审美素质方面5.劳动技术素质方面。9阅读能力有哪四个基本因素?答:阅读能力是由认读、理解、记忆、速度四种因素构成的。10.什么是写作的“一般能力”?什么是写作的“基本能力”?答:写作的“一般能力”是指用规范、简明、连贯、

11、得体的语言表情达意。写作的“基本能力”是指恰当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一般实用文。11.为什么语文教学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增加课堂信息量,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学的内容,多方位多层次的刺激学生的认知感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3.语文教材编写要坚持哪几个统一?答:1.教材要有时代精神,体现语文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2. 要体现主体尺度与客体尺度的统一。3. 选文鲜活、视野开放。教科书突出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 16.语文课利用多媒体有哪几种基本形式?答:(一)教学演示多媒体(二)模拟教学(三)交互式教学(四)现代远程教学。三论述题:每题分你认为在小学初中阶段是否应该加强

12、古诗文的背诵记忆?为什么?请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答: 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613岁这一年龄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段。大概在13岁前后,人的记忆力即可到达顶点。以后的岁月只能保持却不能超过这一顶点。一个人一旦错过了13岁以前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不能形成知识的、情感的、经验的丰厚积累,那将会给他的一生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至于理解力的发展,它虽同样从出生开始,但大约在13岁以后,才有可能取得长足进步。一般的人大概在18岁以后才有可能趋于成熟。 背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古往今来的许多国学大师,都具有博闻强记的特点。唐代诗人杜甫留下了“

1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千古名言。茅盾能将红楼梦倒背如流,钱钟书先生也能任人随便从书中抽出一段,就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正因为他们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做起学问、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成为一代大家。无数先贤大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记忆力很强的人,他的理解力必然会相对高些,他的想象力也必然会相对丰富些,这一切都得意于背诵。背诵优秀诗文,毋庸置疑对学生增长语文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起着良好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近一时期,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干扰,背诵,特别是课堂上有指导的背诵练习,几乎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而被人们拒之门外,

14、仿佛一提背诵就是老套做法,就是违背课改新理念,就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 其实,背诵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将来做学问、搞研究,学生只有积累的知识多了,才能融会贯通,才容易产生新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新观点。既然背诵是一种语文基本技能,是一种特殊的记忆活动,那么,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这种方法,通过背诵优秀诗文进行严格的记忆训练,进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而记忆能力正是我们致力于培养的学生认识能力的一种重要能力。3.语文教师的素养与教学效果有什么关系?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答: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15、。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新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

16、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一、 自我更新,在更新中重树知识新素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语文老师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造就“学识宽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为表仪”的大德者,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从平庸走向杰出。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重构新的知识与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新课程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在表演,而是教师和学生在交流与合作。 三、同伴合作,在合作研究与探索中提高自己面对新课改,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识,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也离不开同伴的合作。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