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远离手机主题班会.doc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883104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整理远离手机主题班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整理远离手机主题班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整理远离手机主题班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年整理远离手机主题班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年整理远离手机主题班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整理远离手机主题班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整理远离手机主题班会.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窗体顶端茶陵一中563班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设计人:段志建、黄珊珊 班会名称 拒绝手机,远离网络 班级 563 时间 2014年9月17日 背 景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网络手机发展速度之快之猛,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想,21世纪是网络手机时代和信息时代。手机网络越来越影响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根据学校班级实际情况,学校要求各班组织召开以学习茶陵一中关于规范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办法为主题的班会。 德 育 目 的 1、通过辨析,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并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使用手机时,应注意时间场合,真正使用好手机。 2、以探讨合理使用手机作为契机,折射出对一切高科产物都应辩证接受,在使用中真正体现它的价

2、值 3、培养学生看待事物的辩证思想 组 织 准 备 工 作 1、登记全班所有有手机学生的手机号码,讯问手机所处的位置。 2、让学生上网查查资料 3、部分学生自己演练一些小节目。 主 要 内 容 及 活 动 过 程 一、导入: 手机、网络,已悄然走进我们生活中,成为我们联络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大部分的中学生,也开始拥有了手机;大部分家庭里都有了网络,在学校里,这种情况已越来越普遍。各种款式的手机纷纷亮相校园,成为校园另一道风景线。 今天,我们就一起讨论下,我们如何对待手机和网络。 二、一项调查:请同学们讲一讲。 1.班级中有手机的同学请举手?会使用网络的同学请举手? 2.你使

3、用手机和网络的主要用哪些功能?最喜爱手机和网络的什么功能?经常会在什么时候使用? 3.手机和网络分别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之处? 三、思考:你想过吗?手机和网络还会有哪些危害? 案例一: 2002年12月13日,就读于成都市城东某中学初二的13岁学生张星,以学校组织到城郊村锻炼两天为由,向父母索要了50元生活费。到学校后又向老师谎称生病,要求休息两天。 当日下午2时许,他来到一家网吧上网,这一上就是25小时。14日下午6时,他突然眼前一黑右眼便什么也看不见了,恐惧使他“哇”地大哭起来。他被送进了医院,并被诊断为“视网膜脱落”。 案例二: 在福建有一个中学生在家中突然晕倒,被父母送到医院,医院诊断

4、为脑瘤。经他父母回忆,他的儿子一直使用手机,包括连睡觉时都放在枕边。医生通过病人家属的回忆,确定这位中学生因为长时间使用手机,手机的电磁波长期对脑细胞的影响导致脑细胞恶变,导致脑瘤的生成。 请欣赏情境短剧(学生自编自演):1.学生上课玩手机;2.网吧玩游戏起争执 主持人:短剧中的剧情给我们什么启示?手机和网络的危害归纳,并简要解释: (1) 频繁用手机,损身又害心; (2) 过多上网、发消息影响学习; (3) 炫耀攀比,助长享乐思想; (4) 属于贵重物品,有遗失和被盗的危险; (5) 手机消费,加重家庭负担; (6) 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7) 移动上网、玩物丧志; (8) 刺激不良欲

5、求,诱发违法犯罪 (9) 配带手机,学生安全无保障等等 四、宣读学校规定: 为了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宿舍区学生晚寝的质量,构建和谐的校园生活,遏制过度使用手机风气蔓延,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决定对学生使用手机(含游戏机等)进行规范管理,具体规定如下: (一) 总则: 1为了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文明行为,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更好地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强化校内学生使用手机规范管理,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2. 本办法所称手机,是指可以随身携带的各种移动通信工具以及各种式样的电子影视、游戏机等便携式无线娱乐设备。 3.学校校园内周一至周日上午严禁学生使用手机, 4.学校教师依据本办法进行手机规

6、范管理,坚持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原则,并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依据本办法规范使用手机,遵从学校管理,自觉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二)登记和使用: 1.持有手机的学生(含通学生)在周日晚自习第一节自主学习时间将手机关机主动交本班班主任处统一保管,学生在周日上午第四节课后可以在班主任处领取本人手机。 2.学生应主动注明自己的姓名、手机号码、家长姓名及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3.班主任应督查学生上交手机情况。并将手机登记情况以电子文档形式上传一份至德育处。 4. 学校德育处依据各班班主任所报登记表进行注册备案,并汇总录入数据库。 5.学生在周一至周日上午期间,没有特殊情况,不得在校使用手机等娱乐通

7、讯工具,在此期间家长需要联系学生可通过班主任联系,学生需要联系家长的,可通过教师办公室电话联系。 6.确有特殊紧急情况要求使用手机的学生需向班主任提出申请,班主任有权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允许学生使用手机。学生在使用手机后须交班主任统一保管。 7.若学生在周日下午因使用手机而造成不良后果,由学生本人承担责任。 (三) 督查: 1.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对学生规范使用手机情况进行督查,履行教书育人职责。 2.学生会、团委、班委干部协助督查,并模范带头遵从本办法。 3.督查采取学习教育、个别谈话、信息查询、巡察笔录、情况通报、定期普查、随机抽查等方式进行。 4. 班主任对本班学生遵守本办

8、法,负有主要督导责任。德育处负责此项工作的布置、检查、考评和落实。 (四)违规处理:此试行方案启用后,将作为专项活动开展,有违反规定使用手机的学生, 第一次将由家长领取,并按2分/次扣除纳入班级考核;第二次将暂时收缴至高考结束后领取,并按相关规定纳入考核,任课教师或宿管老师实施暂收代管措施后,应将手机及时交给该生班主任,班主任应及时进行登记妥善保管,并及时对该生进行教育处理。 (五)在执行本规定的过程中,不服从学校管理的按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并将邀请家长到学校协商解决。 (六)此试行方案从第四周星期一(9月22日)开始实施。 五、老师的寄语:(双刃剑) 世界很美,诱惑很多; 学会克制,学会舍

9、弃; 拒绝手机,远离网络; 文明校园,美丽学生; 窗体底端(一)利的方面: (1)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询问难题等。(2)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3)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4)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5)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来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方便查阅。(6)手机的本身小巧玲珑,占很小的面积可以随身携带。(7)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

10、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8)方便别人寻找,也方便父母及师长的管理和教育。(9)便于家长掌控孩子的行踪,防止不必要事件的发生。(10)有利于与老师的沟通,免去了与老师沟通的胆怯和尴尬。(11)很多家长都是在县城工作,而孩子在市区学校读书,平时都住在市区的亲戚家,到周末才能回家一趟。有时候周末补课的话,就要好几个星期才能回家。于是,手机成了联系双方的线,可以经常会打手机给孩子,问问最近的情况,有什么需要的没有。(二)弊的方面:(1) 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手机给学业造成大的负面影响。(2)不良信息

11、,玷污心灵。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5%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时尚。(3)助长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比较手机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4)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用手机舞弊是公开的秘密了,而且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同学,作弊的范围很广。(5)影响校园治安。手机是贵重物品,常有偷盗现象。此外,手机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也更为突出,已经引发了中学生的犯罪,有手机的中学生也成为

12、一些犯罪分子欺骗和抢劫的对象。(6)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未关机,突然来电话,影响全体同学听课。会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7)一些资料研究表明低强度电磁辐射长期照射会影响身体健康,诸如头痛、头昏、乏力、失眠、脱发等症状。长期使用手机可引起神经衰弱症状发生率增加。过度使用手机不但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更不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现在不少青少年由于过度使用手机,使手机成为他们生活的中心,一刻也离不开。一旦离开,他们的情绪就会出现极端变化,变得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甚至很正常的手机没电、信号减弱等情况,也会造成他们的紧张和焦虑,这些都是“手机中毒综合症”的表现。“手机中毒综合症”会对人体机能造成一定的伤害,如手臂麻木,视力下降等,更严重的还可能引发人体植物神经紊乱紧张性头。(8)现在手机功能越来越多,不少中学生喜欢拿着“摄像头”手机偷拍,作为谈资笑料;甚至故意将恶搞的情景拍下来发到网上,宣扬不文明行为,在不知不觉中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甚至对他人造成伤害,这些行为都引起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忧虑与反感。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