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毕业测前查漏补缺试题(课后问题)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5882942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毕业测前查漏补缺试题(课后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毕业测前查漏补缺试题(课后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毕业测前查漏补缺试题(课后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毕业测前查漏补缺试题(课后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毕业测前查漏补缺试题(课后问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总复习查漏补缺题(部编版)(课后问题) ( 附答案) 六年级(下)复习时间:60 分钟 1. 默读课文 , 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哪几天写得详细 , 哪几天 写得简略 , 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_ _ 2. 读下面的句子 , 注意加点的词语 , 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即使没有饺子吃 , 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 买爆竹 , 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 和年画 。 腊月和正月 , 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_ _ 3. 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 , 读一读 ,

2、 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和同学交流。 _ _ 4.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 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 , 哪部分写得简略。 想想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_ _ _ 5. 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 自然段 , 照样子写一种你喜爱的食 物。 _ 6. 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 古诗词中 , 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 ?和同学交流。 _ _ 7. 十五夜望月迢迢牵牛星寒食这三首古诗分别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还有 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节日和习俗, 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_ _ 8. 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 用小标题的

3、方式列出来。 流落荒岛 _ _ 9. 默读节选的片段。说一说: 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 ?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觉得 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 _ 10. 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 找出来读读 , 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_ _ 11. 仿照匆匆第 3 自然段 , 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_ 12. 默读课文那个星期天,说说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_ _ 13. 读下面的句子 , 想想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 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 在课文中再找一找类似的语句, 仔细体会。 我蹲在她身边 , 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

4、 , 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 再不把觉睡过头。 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 决不许她再耽搁。 (“我”盼着什么 ?这里是怎么写出 “盼”的心情的 ?)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 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 , 并且听得见母亲 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 , 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 这 个片段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不直接写心情 , 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 声音?) _ _ _ _ 14. 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 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 上, 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 _ _ _ _ 15. 十六年的回忆最后两个自然

5、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 _ 16. 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 什么共同特点 ? _ _ 17.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 浴血奋战 , 前仆后继。李大钊、刘胡兰、董 存瑞, 还有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 谱写了壮烈的篇章。查找 资料, 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 , 和同学交流。 _ _ 18. 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_ _ 19. 读下面这段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想想句子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所以 , 我们如果有缺点 , 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 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 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 我们就照你 的办。 _ _ 20. 结合下面的“阅读链接” , 说说对“人固有一死 , 或重于泰山 , 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 理解和体会。 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