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著作权集体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工程方案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880967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51 大小:54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管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著作权集体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工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建筑工程管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著作权集体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工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建筑工程管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著作权集体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工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建筑工程管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著作权集体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工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建筑工程管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著作权集体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工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管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著作权集体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工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管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著作权集体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工程方案(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工程管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著作权集体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工 程方案 建筑工程管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著作权集体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工 程方案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著作权集体管理信息系统”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著作权集体管理信息系统” 网络工程设计方案网络工程设计方案 北京思普威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二部)网络研究开发中心 2020 年 8 月 16 日 目 录目 录 第一部分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著作权集体信息系统网络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第一部分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著作权集体信息系统网络工程项目设计方案.3 3 第一章工程项目与用户需求 .3 1.1 工程项目名称与概况 .3 1.2 网络系

2、统框架 .3 1.3 用户建网要求 .4 1.4 技术要求 .5 第二章 建网原则.9 第三章 网络工程总体方案.11 3.1 网络系统拓扑结构图 .11 3.2 网络通讯协议 .12 3.3 连网技术 .13 3.4 网络总体结构 .14 3.5 网络信息系统网络工程的构件组成 .14 3.6 网络传输介质 .14 3.7 网络管理 .15 3.8 网络信息系统网络结构化布线系统与标准 .16 第二部分 网络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第二部分 网络工程项目实施方案.1919 第一章工程进度安排 .19 1.1 系统调研与需求分析.19 1.2 工程方案设计.20 1.3 布线系统施工.20 1.4

3、统测试与验收 .21 1.5 网络系统的安装调试 .21 1.6 系统验收 .21 第二章 测试与验收.22 2.1 测试组的组成 .22 2.2 测试方法和仪器 .22 第三章 项目进度安排.24 第三部分 网络信息系统网络工程项目培训方案.第三部分 网络信息系统网络工程项目培训方案.2626 第四部分 技术能力.第四部分 技术能力.2727 第一章 项目定义与管理.27 1.1 项目定义 .27 1.2 项目组织机构.27 1.3 项目管理人员职能 .28 1.4 项目主要技术负责人员简历 .30 第五部分 同类项目业绩.第五部分 同类项目业绩.3232 第六部分 设备、工程清单一览表.第

4、六部分 设备、工程清单一览表.3838 第七部分 网络工程综合布线材料清单.第七部分 网络工程综合布线材料清单.4343 第八部分 售后服务与人员培训.第八部分 售后服务与人员培训.4444 8.1 售后服务保证 .44 8.2 保修期内的服务条款 .44 8.3 保修期外服务条款 .45 8.4 人员培训 .46 第一部分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著作权集体信息系统网络工程项目设计 方案 第一部分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著作权集体信息系统网络工程项目设计 方案 第一章 工程项目与用户需求第一章 工程项目与用户需求 1.1 工程项目名称与概况1.1 工程项目名称与概况 工程名称: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网络系统工程

5、 工程概况: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建设著作权集体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著作 权集体管理系统和网络工程两大部分。 著作权集体管理系统对著作权 进行集体管理,网络工程是上述信息系统的工作平台。该平台有三方 面的任务,第一、与外部网(Internet)连接;第二、供外部网 100 个用户同时访问该系统;第三、供内部 28 个房间(每房间 3-5 个用 户) 用户上网工作。拥有打印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一级交换机一 台、防火墙、路由器、微机工作站 30 台、磁盘阵列、磁带机、UPS 不间断电源一台。 网络工程项目范围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设备安装(不包 括终端设备) 、网络综合布线,网络综合布线主要集中在二层

6、楼内, 共 28 个房间,每个房间需配置 35 个信息点。 1.2 网络系统框架1.2 网络系统框架 该网络系统的框架如图 1 所示。 图 1 网络系统的框架 1.3 用户建网要求1.3 用户建网要求 用户对网络的时间特性要求是 30 个内部网用户同时访问系统时, 系统响应时间不超过 3 秒,100 个外部网用户同时访问系统时,在正 常的网络条件下,系统响应时间不超过 10 秒。因此,我们建网时考 虑如下 4 点。 1. 网络技术1. 网络技术 在网络总体设计上,干线网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网络结构采用 星型拓扑结构,10/100M 到桌面,用户共有两层办公室区域,直接与 一级交换机的 48 个

7、百兆口相连。若大于 47 个用户,加一台二级交换 机扩充 24 个 10/100M 用户。整个网络要求具有完善的网络管理、备 份冗余办法以及多级安全认证措施,数据库系统采用双机热备份,同 时提供磁带机数据备份。 2. 网络布线2. 网络布线 按照招标书有关要求, 局域网和互联网网站采用防火墙、 路由器, 我们在防火墙间设一个外部 WWW 服务器(包括电子邮件) ,供外部访 问用户使用,外连 Internet 时,通过 DDN E1 线路,确保用户所需的 带宽和工作速率。 3. 硬件选择原则3. 硬件选择原则 系统硬件应选择技术成熟、系统功能和性能先进、扩充性能好的 知名硬件厂商的产品,交换机、服务器及布线均要采用各种产品 (Cisco、HP) 。 4. 软件选择和设计原则4. 软件选择和设计原则 软件系统的选择和设计要综合考虑产品的先进、 成熟性和发展潜 力以及该产品的公司所能够提供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同时还要考虑系 统的开放性或兼容性,另外也要考虑软件功能集成性和扩展性。 1.4 技术要求1.4 技术要求 (一)硬件要求 1. 交换机 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