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 国家战略助皖江港口新飞跃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880543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68 大小:45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管理 国家战略助皖江港口新飞跃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战略管理 国家战略助皖江港口新飞跃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战略管理 国家战略助皖江港口新飞跃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战略管理 国家战略助皖江港口新飞跃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战略管理 国家战略助皖江港口新飞跃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略管理 国家战略助皖江港口新飞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管理 国家战略助皖江港口新飞跃(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战略管理 国家战略助皖江港口新 飞跃 战略管理 国家战略助皖江港口新 飞跃 国家战略助皖江港口新飞跃国家战略助皖江港口新飞跃 新年伊始,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 区规划 (简称规划 ) ,这是中国批准设立的首个国家级承接 产业转移示范区, 它标志着产业梯度转移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之 一。而沿皖江港口也将在国家战略中寻求新定位,取得新飞跃。 “无缝对接”长三角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打造以长江为轴、合肥和 芜湖为双核、宣城和滁州为两翼的产业布局,范围包括合肥、马 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巢湖、池州、宣城、滁州等 9 个城市, 与“长三角”率先实现“无缝对接” 。 加速融入长

2、三角经济圈的“东向发展”一直都是安徽省今后 较长时期发展的基本战略。安徽省 1990 年 7 月拉开沿江开发开 放的序幕,正是在同年 4 月浦东开放开发的大背景下, “抓住机 遇、开放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成 为当时安徽省的重大决策。 2006 年 8 月, 沿江城市群 “十一五”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皖江城市带作为“安徽省对外开 发的门户”的战略定位,要求“主动迎接长三角辐射,推进基础 设施、产业体系、市场体系、管理体制的全面对接,成为率先接 轨长三角、接轨国际的开发型经济区域。 ” 目前,皖江城市带已经成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地。奇 瑞的蓬勃发展,在芜湖、马

3、鞍山等地带动了 500 多家配套企业, 其中 50%以上是从长三角转移而来;芜湖机械工业园内,来自浙 江省玉环县的机械加工企业集群式转移过来。 总部设在上海的全 球 500 强企业美国江森自控公司落户芜湖, 与奇瑞共同组建江森 自控芜湖汽车饰件有限公司;上海焦化年产 200 万吨焦炭生产项 目落户巢湖市无为县。 通过长江黄金水道,皖江城市带历史上就与长三角有着紧密 的联系。目前,安徽省 70%的招商引资来自长三角,安徽省的农 民工 75%在长三角打工。今后,皖江城市带的发展仍需要更多依 靠长三角的辐射带动。专家表示,今后皖江城市带要进一步明确 与长三角的产业分工,一方面强化垂直的产业关联,努力

4、成为长 三角的原材料和配套产品生产基地;另一方面发展水平层面上的 产业关联,借助长三角的技术力量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产品组 装和深加工。 ” 构建立体化交通网络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胡冰表示, 规划出台后, “交通 运输部门从规划着手,加快东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皖江城市 带目前的交通优势已十分明显, 初步形成与长三角地区的立体交 通网络。 “比如安徽通往长三角的高速公路就有 9 条,但是这还 不够,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快马鞍山到江苏、滁州到南京以及宿州 泗县到江苏这些通道的建设, 使得安徽与苏浙沪的对接形成比较 好的公路通道回廊。另外,我们还将加强北沿江高速、长江大桥 和疏港道路的建设,加密

5、、改造、升级干线公路等,完善示范区 内部的路网沟通。 ” 在机场方面,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正在抓紧施工,建成后将形 成华东重要的干线机场;在建的九华山机场完工后,会形成皖南 旅游胜地空中交通线路;安徽还将完善安庆机场民航设施,规划 建设芜湖民用机场。 在水路上,长江“黄金水道”得天独厚,是安徽融入泛长三 角的天然“脐带” 。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巢湖 6 个城市都拥有沿江港口,港口设施初具规模。合肥作为安徽最主 要的外贸基地, 合肥港综合码头一期工程也将在今年完工投入使 用。按计划,安徽省 2010 年将在水运基本建设方面保底投入资 金 25 亿元,确保合肥港综合码头一期、铜陵港进港航道

6、、池州 港锚地等工程建成运营,续建芜申运河马宣段、巢湖复线船闸、 阜阳船闸等项目,并将开工建设芜申运河青弋江段、合裕航道扩 能、水阳江航道整治等项目。 港口发展新机遇 尽管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 安徽省 2009 年港口吞吐 量仍完成 2.65 亿吨,其中芜湖港完成 5709 万吨,同比增长 3.5%,再次改写该港口吞吐量历史纪录,水陆距离仅约 48 公里 之外的马鞍山港口则突破 4000 万吨。而规划获批后,皖江 港口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芜湖港确立领军地位 芜湖港位于长三角地区与长江中游地区的结合部,长江与华 东南北铁路第二通道的交汇处, 是安徽省最重要的物资流通枢纽 港,也是安徽省

7、最大的港口。芜湖港主要承担芜湖本地区、安徽 省部分地区及华东南北铁路第二通道沿线地区的物资水运进出 与中转任务。 根据交通运输部去年批复的芜湖港总体规划 ,规划长江港 口岸线 45.16 公里和长江支流港口岸线 2.28 公里。规划根据岸 线资源条件和芜湖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结合芜湖港自身发展的 需要和特点,分为朱家桥、裕溪口、四褐山、东梁山、荻港、新 港、三山、滨江、清水、苏子、湾沚、南陵、繁昌、澛港 14 个 港区,港区陆域纵深规划普遍为 3001000 米。其中朱家桥港 区以集装箱、商品汽车、件杂货运输为主的综合性港区,主要为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及芜湖市周边地区服务;裕溪口港区以煤炭

8、转运为主,主要为长江中下游电厂煤炭运输服务。 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把芜湖打造成安徽 航运中心的良好契机。建设中的芜申运河将连接苏、浙、鲁、沪 经济发达地区, 芜湖作为安徽现代物流和服务中心的地位日渐显 现。 推进芜马组合港战略 1 月 27 日,在合肥举行的安徽省海事港航船检工作会议上, 安徽省海事局局长蒋同富透露,备受关注的芜(湖)马(鞍山) 组合港战略,目前正接受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评估。假若获准 实施,芜马组合港货物吞吐量今年内即可突破亿吨,从而成为内 陆地区的首个亿吨大港。 目前在国内的组合港中,存在着“上海组合港”和“宁波 舟山组合港”两种模式。前者重在对旗下各港口功

9、能定位上的规 划配置,合作较为松散。后者涉及到业务合作和一体化问题,联 系较为紧密。预计芜马组合港将效仿“宁波舟山组合港”的模 式,在港务管理方面进行统一,但辖区各港口企业之间将暂时保 持独立,自由参与市场竞争。 除了全力推进芜马组合港战略之外,安徽省今年计划整合南 北岸线资源,依托皖江港口群着力发展临港工业、商贸业与物流 业,推动芜湖保税港区筹建,目的在于在将皖江港口打造成重要 的临港工业集聚中心与功能完备的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吸引外资建设港口 2009 年 9 月, 安徽国资委批准淮南矿业认购芜湖港增发方案。 增发成功后,芜湖港将重组成为综合物流公司,铁路运输业务和 物流业务将成为其最主

10、要的盈利来源。 2009 年 7 月 20 日,由香港远航集团公司在安徽省投资设立 的全资子公司安徽远航港口发展有限公司在池州市挂牌成 立。近年来,香港远航集团在安徽省先后收购安庆市五里庙、马 窝和池州江口港区,投资 2.5 亿元建设江口二期项目,先后在安 庆市和池州市注册成立了“安庆港远航控股有限公司”和“池州 港远航控股有限公司” 。为统一经营管理在皖的港口企业,并谋 求更大的发展,香港远航集团出资 2000 万美元,注册成立“安 徽远航港口发展有限公司” 。 根据安徽长江产权交易所近日发布的公告,铜陵市港务(集 团)有限责任公司 100%股权被挂牌转让。长江沿岸的港口整合 成为大势所趋,

11、中外运长航集团加强了在长江沿线的布局。市场 认为,根据设置条件来看,中外运长航集团在长江沿岸港口有望 再下一城。 规划出台后,皖江港口对于外来投资的吸引力将大大增 强。蒋同富表示,安徽方面将继续推进港航企业改革,并鼓励大 型港航企业成片开发建设公用港区,参与建设与经营开发区、物 流园区、工业港区专业化公用码头。 新年伊始,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 区规划 (简称规划 ) ,这是中国批准设立的首个国家级承接 产业转移示范区, 它标志着产业梯度转移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之 一。而沿皖江港口也将在国家战略中寻求新定位,取得新飞跃。 “无缝对接”长三角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打造以

12、长江为轴、合肥和 芜湖为双核、宣城和滁州为两翼的产业布局,范围包括合肥、马 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巢湖、池州、宣城、滁州等 9 个城市, 与“长三角”率先实现“无缝对接” 。 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东向发展”一直都是安徽省今后 较长时期发展的基本战略。安徽省 1990 年 7 月拉开沿江开发开 放的序幕,正是在同年 4 月浦东开放开发的大背景下, “抓住机 遇、开放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成 为当时安徽省的重大决策。 2006 年 8 月, 沿江城市群 “十一五”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皖江城市带作为“安徽省对外开 发的门户”的战略定位,要求“主动迎接长三角辐射,

13、推进基础 设施、产业体系、市场体系、管理体制的全面对接,成为率先接 轨长三角、接轨国际的开发型经济区域。 ” 目前,皖江城市带已经成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地。奇 瑞的蓬勃发展,在芜湖、马鞍山等地带动了 500 多家配套企业, 其中 50%以上是从长三角转移而来;芜湖机械工业园内,来自浙 江省玉环县的机械加工企业集群式转移过来。 总部设在上海的全 球 500 强企业美国江森自控公司落户芜湖, 与奇瑞共同组建江森 自控芜湖汽车饰件有限公司;上海焦化年产 200 万吨焦炭生产项 目落户巢湖市无为县。 通过长江黄金水道,皖江城市带历史上就与长三角有着紧密 的联系。目前,安徽省 70%的招商引资来自长

14、三角,安徽省的农 民工 75%在长三角打工。今后,皖江城市带的发展仍需要更多依 靠长三角的辐射带动。专家表示,今后皖江城市带要进一步明确 与长三角的产业分工,一方面强化垂直的产业关联,努力成为长 三角的原材料和配套产品生产基地;另一方面发展水平层面上的 产业关联,借助长三角的技术力量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产品组 装和深加工。 ” 构建立体化交通网络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胡冰表示, 规划出台后, “交通 运输部门从规划着手,加快东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皖江城市 带目前的交通优势已十分明显, 初步形成与长三角地区的立体交 通网络。 “比如安徽通往长三角的高速公路就有 9 条,但是这还 不够,我们

15、还要进一步加快马鞍山到江苏、滁州到南京以及宿州 泗县到江苏这些通道的建设, 使得安徽与苏浙沪的对接形成比较 好的公路通道回廊。另外,我们还将加强北沿江高速、长江大桥 和疏港道路的建设,加密、改造、升级干线公路等,完善示范区 内部的路网沟通。 ” 在机场方面,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正在抓紧施工,建成后将形 成华东重要的干线机场;在建的九华山机场完工后,会形成皖南 旅游胜地空中交通线路;安徽还将完善安庆机场民航设施,规划 建设芜湖民用机场。 在水路上,长江“黄金水道”得天独厚,是安徽融入泛长三 角的天然“脐带” 。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巢湖 6 个城市都拥有沿江港口,港口设施初具规模。合肥作为

16、安徽最主 要的外贸基地, 合肥港综合码头一期工程也将在今年完工投入使 用。按计划,安徽省 2010 年将在水运基本建设方面保底投入资 金 25 亿元,确保合肥港综合码头一期、铜陵港进港航道、池州 港锚地等工程建成运营,续建芜申运河马宣段、巢湖复线船闸、 阜阳船闸等项目,并将开工建设芜申运河青弋江段、合裕航道扩 能、水阳江航道整治等项目。 港口发展新机遇 尽管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 安徽省 2009 年港口吞吐 量仍完成 2.65 亿吨,其中芜湖港完成 5709 万吨,同比增长 3.5%,再次改写该港口吞吐量历史纪录,水陆距离仅约 48 公里 之外的马鞍山港口则突破 4000 万吨。而规划获批后,皖江 港口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芜湖港确立领军地位 芜湖港位于长三角地区与长江中游地区的结合部,长江与华 东南北铁路第二通道的交汇处, 是安徽省最重要的物资流通枢纽 港,也是安徽省最大的港口。芜湖港主要承担芜湖本地区、安徽 省部分地区及华东南北铁路第二通道沿线地区的物资水运进出 与中转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