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某燃油液化气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880491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75 大小:80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某燃油液化气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安全生产某燃油液化气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安全生产某燃油液化气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安全生产某燃油液化气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安全生产某燃油液化气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某燃油液化气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某燃油液化气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生产某燃油液化气站安全现状评 价报告 安全生产某燃油液化气站安全现状评 价报告 *液化石油气公司*液化石油气公司 液化石油气站液化石油气站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国)-*-(国)-* 二一三年十二月二一三年十二月 *液化石油气公司*液化石油气公司 液化石油气站液化石油气站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法定代表人:* 技术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2013 年 12 月2013 年 12 月 前言前言 液化石油气是由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成分组成的气体混合物,液化石 油气充装站是充装液化石油气的主体, 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易爆等危险特性, 为贯

2、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等法律法 规的有关要求,提高液化石油气充装系统的本质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 保证液化石油气充装系统在运行过程达到相关法规、规范的安全要求,减少 和控制液化石油气充装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降低运行过程中的风险 性,预防事故发生,保护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及企业的财产不受损失,并 配合、落实国家相关法规、规范的规定,我公司受*液化石油气公司委 托,对其液化石油气站的现状进行安全评价。 根据该站液化石油气充装系统的特点及评价要求,我公司组织有关专业工程 技术人员成立安全评价组到*液化石油气公司进行检查,在审阅该公司 所提供有关文件、资料的基础上

3、,进行现场核查、检测、询问、记录,按照 国家、行业、地方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的要求,对该站液化石油气充装系 统设备设施及管理现状进行安全评价,并根据相关法规、规范的规定编制了 *液化石油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以下简称 评价 报告 ) ,该项目存在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火灾、爆炸、容器爆炸、触电、机 械伤害、车辆伤害、高处坠落、中毒和窒息、冻伤及其他伤害等。站内液化 石油气最大储量是 102.6t,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液化石油 气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临界量为 50t,该站液化气储量超过临界量,故构成危 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评价组认为:该企业通过落实评价过程提出问题的对策措施

4、建议,其潜在的 危险、有害因素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消除或减弱,其液化石油气充装系统的 风险可以接受,符合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 本次安全评价过程有根据各法律、法规、规定、规范所作的定性分析,也有 根据评价项目的具体情况所作的定量计算,选择安全评价方法时,在充分考 虑被评价系统的特点,遵从充分性、适应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合理性原则 的基础上,采用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评价法等对该项目进行安全评价。 本评价报告中的评价结论和整改建议是根据评价对象的现状(评价期间)得 出的,当委托单位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发生改变时,其安全现状 也必将随之改变,因此,本报告评价结论只表明当时评价对象的安全现状, 当

5、生产工艺、设备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应重新进行安全评价。 本评价报告由安全评价工作组全体成员集体完成。由于评价人员水平所限, 安全评价报告中对某些问题可能认识不足或存在疏漏,敬请批评指正。评价 工作自始至终得到有关管理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也得到了有关专家的热心指 导和委托单位的密切配合,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有限公司 2013 年 12 月 目录目录 1 概述1 概述 1 1 1.1 评价目的 1 1.2 评价依据 1 1.3 评价对象、范围及内容 7 1.4 评价程序 7 2 评价项目概述2 评价项目概述 8 8 2.1 企业简介 8 2.2 站区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及总平面布置 8 2.3

6、液化气站公用工程设施 9 2.4 液化石油气装卸和灌装工艺介绍 10 2.5 液化气站设备、设施及特种设备登记检验情况 11 2.6 安全管理情况 13 2.7 自然条件 14 3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3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1616 3.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依据 16 3.2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 16 3.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9 3.4 重大危险源辨识 24 3.5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26 4 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4 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 2828 4.1 评价单元的划分 28 4.2 评价方法的选择 28 4.3 各单元采用的评价方法分布表 30 5

7、 定性、定量分析评价5 定性、定量分析评价 3131 5.1 站区周边环境、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单元 31 5.2 液化石油气站设施设备及气瓶充装及单元 43 5.3 公用工程、消防系统及辅助设施评价单元 53 5.4 安全经营管理 58 6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6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6363 6.1 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 63 6.2 企业整改及落实情况 63 6.3 提高液化石油气充装系统安全水平的建议 63 7 评价结论7 评价结论 6565 7.1 危险有害因素综述 65 7.2 安全评价结论 65 附件附件 6767 1 概述 1.1 评价目的1.1 评价目的 (1) 辨识*液化石油气

8、公司现有液化石油气充装系统在运行、 管理过程 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特点和分布 情况。 (2) 对固有、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识别,评价现有液化石油气充装系 统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后果,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分析,为实现系统安 全提供依据。 (3) 依据*液化石油气公司液化石油气充装系统安全现状水平, 阐明已 采取的安全措施,指出所存在的事故隐患,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4) 为*液化石油气公司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的系统化、 标准化和科学 化水平,为实现系统本质安全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5) 鉴别和确定*液化石油气公司在经营、 管理过程中使用的液化石油

9、气充装设施、设备及管理制度等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为有关部门 实施监督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2 评价依据1.2 评价依据 1.2.1 国家法律、法规1.2.1 国家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994 年国家主席令第 28 号,自 1995 年 1 月 1 日施行)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02 年国家主席令第 70 号, 自 2002 年 11 月 1 日施行)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008 年国家主席令第 6 号, 自 2009 年 5 月 1 日施行) ; (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 治法的

10、决定(主席令第 52 号,2011 年 12 月 31 日起施行);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国家主席令第 22 号, 自 1989 年 12 月 26 日施行)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011 年国家主席令第 47 号, 自 2011 年 5 月 1 日施行)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2008 年国家主席令第 7 号,自 2009 年 5 月 1 日施行)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7 年国家主席令第 69 号, 自 2007 年 11 月 1 日施行)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 年

11、国家主席令第 28 号, 自 2004 年 8 月 28 日施行) ; (10)城镇燃气管理条例 (2010 年国务院令第 583 号,自 2011 年 3 月 1 日施行) ; (1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011 年国务院令第 591 号, 自 2011 年 12 月 1 日施行) ; (12)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2010 年国务院令第 570 号,自 2010 年 4 月 1 日施行) ; (13)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003 年 11 月 24 日国务院令第 394 号, 自 2004 年 3 月 1 日施行) ; (1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2007 年国务院令第

12、 493 号,自 2007 年 6 月 1 日施行) ; (15)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的决定 (2009 年国 务院令第 549 号,自 2009 年 5 月 1 日施行) ; (16)国务院关于修改 工伤保险条例 的决定 (2010 年国务院令第 586 号,自 2011 年 1 月 1 日施行) 。 1.2.2 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1.2.2 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 (1)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2006 年安监总局令第 3 号,自 2006 年 3 月 1 日施行) ; (2)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2005 年安监总局令第 1 号,自 2005 年 9 月 1

13、 日施行) ; (3)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2011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 会令第 9 号,自 2011 年 6 月 1 日施行) ; (4)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2009 年安监总局令第 17 号, 自 2009 年 5 月 1 日施行) ; (5)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 (2010 年安监总局令第 30 号,自 2010 年 7 月 1 日施行) ; (6)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2011 年 9 月,中国气象局令第 20 号) ; (7) 危险化学品名录 (2002 年版,国家安监局公告 2003 年第 1 号) ; (8) 国家安全监管

14、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 (安监总管三201195 号) ; (9)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 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的通知 (安监总厅管三2011142 号) ; (10)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管协调字 200456 号) ; (11)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协调字 2005125 号) ; (1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的决定 (2011 年质检总局令第 140 号,自 2011 年 7 月 1 日施行) ; (13)关于公布特种设备目录 的通知 (国质检锅200431 号,自

15、2004 年 1 月 19 日施行) ; (14)关于增补特种设备目录的通知 (国质检特201022 号,自 2010 年 1 月 14 日施行) ; (15)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 (劳部发199556 号) ; (1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安全监管总局令第 40 号) ; (17)气瓶安全监察规定 (国家质检总局令第 46 号) ; (18)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 号) 。 1.2.3 地方法规、管理办法1.2.3 地方法规、管理办法 (1) 山西省燃气管理条例 (2000 年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 告,自 2001 年 1 月 1 日施行

16、) ; (2) 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 (2007 年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 告,自 2008 年 1 月 1 日施行) ; (3) 山西省消防条例 (2010 年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自 2010 年 11 月 1 日施行) ; (4) 山西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 (2007 年山西省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自 2008 年 3 月 1 日施行) ; (5) 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2004 年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 172 号,自 2004 年 3 月 10 日施行) ; (6) 山西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2007 年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 213 号, 自 2007 年 11 月 6 日施行) ; (7) 山西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 (2006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 ; (8) 关于印发 山西省企业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标准化规范 的通知 (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