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 从中世纪商人法到近代民商法典年欧陆贸易史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880202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 从中世纪商人法到近代民商法典年欧陆贸易史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国际贸易 从中世纪商人法到近代民商法典年欧陆贸易史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国际贸易 从中世纪商人法到近代民商法典年欧陆贸易史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国际贸易 从中世纪商人法到近代民商法典年欧陆贸易史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国际贸易 从中世纪商人法到近代民商法典年欧陆贸易史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 从中世纪商人法到近代民商法典年欧陆贸易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 从中世纪商人法到近代民商法典年欧陆贸易史(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贸易 从中世纪商人法到近代民商法 典年欧陆贸易史 国际贸易 从中世纪商人法到近代民商法 典年欧陆贸易史 从中世纪商人法到近代民商法典:10001807 年欧陆贸易史中的法律变迁 导言 任何关于中世纪至近代的欧陆法律的讨论,首先是对其自身法律观念的检讨。简单地说,对中世纪直至近代法律 的考察首先是一个对法的概念的理解问题。即:什么是法律,什么样的规则可以被称为法律?法律实证主义者认为,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主权者意志的体现。然而何为国家?是古代帝国、早期城邦、中世纪城市,抑或近代民族 国家?何为主权者?罗马的公民大会、中世纪的城市议会,抑或近代君主或代议制政府?再者,法律须有强制力为后

2、盾。是什么样的强制力,与道德或习惯的约束究竟有何区别?又次,规则是否须是成文的?成文的规则尚需解释,若 是不成文的规则,谁来解释,如何解释?显然,所有这些前提性的问题远非本文所能解决,亦非本文的主题。在这里, 作者认为,如欲使本文的讨论得以进行,作者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法律观念,即: “法律是使人类服从规则治理的事业”。所谓“法律的事业”是指法律的承认和执行、法律的变革和 纠纷解决等机制的产生。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机制可能采取我们称之为政府的这些熟知的形式,但民族国 家并非法律的先决条件。 尽管法律实证主义者认为, 法律需要被确认, 因而它仰赖于某些绝对权威的支持, 这一权威即使被滥用也不得撤销。他

3、们的观念清楚地暗示了国家强制力。然而,由于权威可能以表现为归 属于个体(精英们)或组织(立法机构、法院)的面目出现,事实上,这些表象就是法律权威真实渊源的 明白无误的表达。正如哈耶克所解释的,这些以拥有解决法律争议权威的面目出现的机构(组织、个人) 无需去决定某一特定行为是否是对国家意志的滥用;但必须裁决这些行为是否符合别的团体的预期,这些 预期是团体成员通过日常行为实践的调适所自然而然的形成的。习惯和实践引发了预期,而预期反过来又 指导人们的行为,故而,人们依靠观察所发现的一些实践经常就被视为法律。法律体系的权威,或者对法 律体系的支持,最终源自一种“正确”(right)的感觉,由于它证实了

4、人们的预期。 在这一法律观念下,也许能够将中世纪后期纷繁复杂的法律现象与近代主权国家的法律整合到一个框架下叙述。 同样,任何对中世纪至近代的欧陆贸易的讨论也是对其自身历史观念的检讨。几千年来,历史学家们不断地在书 写着残破不堪支离破碎的历史,在偶然与必然之间游移,在“历史的因果”中迷失。对中世纪至近代的欧陆史中集中 了太多的理论和颠覆。对这些问题,本文同样无力企及,一样的游移,一样的迷失。但在这里,作者有义务表达本文 所欲采取的立场,即:本文无力且无意于建构一个普适性的理论,只是试图在错综复杂的历史中寻找一些使得本文的 主题能够在逻辑上得以理解的片断,只是试图在不可逆的历史中寻找一些对本文主题

5、的或然性的解释。如同布洛克所 说,本文也只是“一个无法脱离时代的人去善意地理解过去。”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任何对历史时段的切割都是 一种冒险。本文同样如此,从欧陆史中切割出从1000 年至1807 年这一长时段仅仅是主题的需要,是试图将这一时段 本段文字译自Bruce L. Benson, “The Spontaneous Evolution of Commercial Law”, in klein, Daniel B. (eds), Reputation: Studies in the Voluntary Elicitation of Good Conduct, The University

6、 of Michigan Press, 1997. pp.165-189.并请参见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年版,第5369页;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 (第一卷) ,邓正来、张守东、李静冰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第155156页(本段文字涉及哈耶克部分的译文与中译本略有不同) 。 法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 ,张和声、程郁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105、114页。 视为高度形式理性的法律的形成与市场拓展这一二重变奏得以展开的舞台的需要。 另外,不得不指出,由于所涉及的广阔的地域和漫长的历史期间,本文不得已以高度概括的和非常形式化的方式

7、来展开叙述。某种程度上,本文所述的历史变迁毋宁是历史模型的变迁。因而,从具体的地域以及时间的界分而言, 本文的叙述都可能是极端武断的,甚至,我不得不怀疑这一方式是否已经使得历史的真实性被减损到直接影响最后结 论的地步。 第一章中世纪后期欧陆贸易的复兴与法律的发展:10001350 年 耶诞纪元的第一个千年,在经历了长达500 年的动荡衰败之后,在古罗马人废弃的几百年的大道上,开始行走着 一些不再是为了打仗或是朝圣的商人们。他们在欧洲大陆的来回穿梭,使得欧洲的血脉重新开始跃动、充盈,他们 的出现也被认为是欧洲所有领域复兴的标志。而这些被称为商人的穿梭于“熟人社会”间的陌生的流浪汉们究竟是 什么样

8、的呢?亨利皮雷纳所引述的芬查尔的圣哥德里基(SaintGodricdeFinchale)的故事为我们充分展示了他们的 形象。皮雷纳写道: 他于十一世纪末出生在林肯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孩童时代就得想方设法自己谋生。如同这个时 代很多其他不幸的人一样,他在海滩上流浪,注意着浪潮冲上来的沉船的残骸。以后或许由于幸运地找到 了什么东西,他临时做起流动商贩来了,背着不值钱的小商品走遍全国各地。久而久之,他积攒了几个钱。 有一天他加入了在旅途上遇见的一支商队。他跟着这支商队从市场到市场,从市集到市集,从城市到城市。 他就这样变成了一个职业的商人,很快赚得了相当多的钱,可以和同伴们合伙,共同装载一艘船只

9、,沿着 英格兰、苏格兰、丹麦和佛兰德尔海岸从事沿海贸易。他们合伙组织万事如意兴旺发达。它的业务就是把 听说国外紧俏的货物运到国外,再从那里贩回商品,注意卖到最需要这些商品因而可以获得最大利润的地 方。几年以后,这种贱买贵卖的精明手法使哥德里基成为富豪。就在这时,他受了神的感化,突然舍弃了 原来所过的生活,把财产交给穷人,自己去当了隐修修道士。 在当时的文献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如特奥格里生平所讲述的特奥格里的故事、康布雷主教言行录 记载的商人弗兰博尔德的故事等等。诚如皮雷纳所说,如果去掉神秘的结局,圣哥德里基的故事也就是当时许许多 多其他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推演开去,我们也许有可以在有限的篇

10、幅内把中世纪后期欧陆贸易复兴的这一段错综 复杂的历史整理出一个大致的线索。 一中世纪后期欧陆贸易复兴的诸般情形 法佩尔努:法国资产阶级史:从发端到近代 (上册) ,康新文、刘惠杰、晓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版,第8页。 法佩尔努:法国资产阶级史:从发端到近代 (上册) ,第10页。 比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经济和社会史评论 ,陈国樑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72页;亦见比皮朗(即皮雷纳):中世纪 欧洲经济社会史 ,乐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4243页;法佩尔努:法国资产阶级史:从发端到近代 (上册) ,第6 页。在佩尔努的引述中,还增加了一些细节:如圣戈德里克(即圣哥德里

11、基)曾到达当时商客云集的叙利亚各港口贩运最赚钱又最受顾 客欢迎的东方珍贵香料。 比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经济和社会史评论 ,第78页。 比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经济和社会史评论 ,第72页。尽管佩尔努认为不能把哥德里基的经历看作是中世纪商人们的共同经历, 但佩尔努的批评也许只在商人们并非全部出身农家这一点是有意义。法佩尔努:法国资产阶级史:从发端到近代 (上册) ,第7页。 在阿拉伯人对欧洲的侵略于公元9 世纪开始告一段落之后, 欧洲的人口开始有了稳定的增长, 但在同一时期, 欧 洲的耕地却并未有所增加,也没有大规模的天灾人祸损耗这些新生的生命力。新的人口必须寻找新的出路以应付“马 尔萨斯危机

12、”。于是,圣哥德里基们不得不在“孩童时代就得想方设法自己谋生”,离开自己的故园,四处漂泊。 临时做起流动商贩来了,背着不值钱的小商品走遍全国各地。当然,如果哥德里基们一辈子只是四处游荡在农村集市 上卖些小玩意的话,他们也就不足于进入历史学家们苛刻的视野。从古至今,任何一个社会都曾存在着定期的农贸集 市,在这些集市中从来不缺乏卖小玩意、小商品的陌生人。但哥德里基们拒绝了同行们的命运,他们有了机会开始了 致富之路。他们加入了商队,从北海到地中海,贩卖香料,成了“职业商人”。 对于中世纪后期的欧洲来说,商人们的贸易成本非常高昂。道路杂草丛生,劫匪与海盗横行;运输工具极为落 后;一般的农民的支付能力极

13、为有限,商人们手头的资金也同样不多,在银行业发达之前,甚至连筹集资金都困难重 重。因而他们必须找到适合当时运输条件、有足够的市场并且其利润足以支付巨额成本的商品。商人们需要创造消费 需求,他们发现了东方的香料和珠宝对粗俗的日耳曼贵族们的吸引力,他们培养了贵族们的奢侈性消费。 尽管有了合适的商品和市场, 贸易的复兴还需要贸易组织的变革。 单个的商人如前所述是没有能力进行这一伟大 的活动的,他们组成了商队。这一时期,船舶只有结成队才能航行,商人只有结成帮才能周游各地。皮雷纳在描述这 一时期的贸易时写道:“只有武力保证安全才有他们的安全,而武力是联合起来的结果。这些商队是一批批武装的 马帮, 队员佩

14、带弓箭, 环护着负载袋子、 包裹和木桶的马匹和货车, 一名掌旗人走在商队的前头。 一名首领统率商队, 商队由“兄弟们”组成,忠诚盟誓把他们彼此约束在一起。商品同买同卖,利润根据各人在商队中股份的多少按比例 分配,紧密团结的精神鼓舞着整个商队。就这样,通过组成商队,哥德里基们得以“从市场到市场,从市集到市集, 从城市到城市”。 对于哥德里基们来说,解决了贸易商品、运输与贸易组织问题之后,如何把商品卖出去就成了最大的问题。集市 这一古老的市场形式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集市作为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的地方性交换场所,在任何农业文明中都曾 存在。在地方性的集市上并无严格意义上的陌生人。而哥德里基们改变了这一

15、状况,他们“闯入”了一个个地方性集 市, 直接向粗俗的领主和富农们兜售香料和珠宝等奢侈品,他们的兴趣集中在零售方面。显然, 在传统的地方性集 如佩尔努所说,圣哥德里基们并非全然出身农家。相反的,正是那些贵族们为欧洲贸易的复兴贡献了他们的幼子。只有这些贵族的幼子 们才有可能筹集足够的旅费和资金,才能搞到四处通行的特许证明。 马克斯韦伯认为, 直到14、 15世纪之后, 人们才能单身上路。 德维贝尔 (即韦伯) : 世界经济通史 , 姚曾廙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年版,第178页。 沃勒斯坦声称他非常怀疑这种奢侈品贸易竟能支撑大西洋世界的扩张这么巨大的事业。他嘲讽道:“香料被制成春药,好像贵

16、族们舍此便 不能做爱似的”。美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 (第一卷) ,尤来寅、路爱国、朱青浦等译,黄席群、宋蜀碧初校,罗荣渠审校,高等 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1页。但对于最初的贸易复兴而言,大宗日用品贸易几乎不可能。只有到了市场的网络全面展开之后,欧洲 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导致的“分工”才使得日用品贸易开始受人关注;直到14、15世界航海技术和商业组织发生了巨大变革之后,大宗日 用品贸易才最终取代奢侈品贸易的地位。 比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经济和社会史评论 ,第74页。 比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经济和社会史评论 ,第75页。亦见德维贝尔:世界经济通史 ,第176177页。 在汤普逊所列举的香槟集市上的商品,除了牲口、农产品和部分布匹、铁制品之外,大多属于奢侈品之列。美汤普逊 : 中世纪经济社 会史:3001300年 (下册) ,耿淡如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96页。 德维贝尔:世界经济通史 ,第183页。 市上, 他们的主顾不多, 不足以支撑经济学上所说的规模效益。 但他们的入侵全面改造了传统的地方性集市。 一方面, 有着古老传统的乡村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