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实验题 专题复习(2020年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878248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78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实验题 专题复习(2020年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实验题 专题复习(2020年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实验题 专题复习(2020年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实验题 专题复习(2020年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实验题 专题复习(2020年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实验题 专题复习(2020年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实验题 专题复习(2020年整理).pdf(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中考物理实验题中考物理实验题 专题复习专题复习 关于实验探究有以下两点: 1、重视实验,提升探究能力。归纳平时做过的实验,多钻研实验中所渗透的考点,以及物理实验方 法的运用。关注科技前沿,如航空航天科技等。 2、加强书写规范性、答题严密性的训练。特别是答题格式、运算单位和表述的严谨性方面,要引起 重视。 其实,考生在实验复习中注意一些易犯错误,就能够避免丢分。 忘记实验所需器材 在涉及实验的考题中,常出现补充实验器材的填空题和挑选器材的选择题,不少学生因为没有很好地 掌握该实验所需要的器材而填错或选错选项。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表面上看是考生没有记住该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质上是没有领会该

2、实验的精 神实质,没有找到记住实验器材的好方法。 解决对策: 明确实验目的、 原理 与方法。每个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即实验目的),依据的 原理是什么, 实验的步骤是怎样的,需要的器材有哪些,要在头脑中建立起逻辑顺序,促进理解和记忆,减少遗忘。要 克服那种抛开目的、 原理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记准、画熟实验器材装置图。在教材上,几乎每个实验都有一个该实验所需主要器材的装置图,往往 图中所列出的就是该实验不可少的重要器材。考生应该养成练习画实验装置图的好习惯,边画图边想还需 要哪些器材,实验的步骤是怎样的,这样,不但记住了图上显示的主要器材,还记住了图上没有标出的器 材,有效地促进记忆和理解。

3、 区别测量性器材和其他器材。物理实验中,测量性器材有:刻度尺、弹簧秤、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 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除了滑动变阻器以外,都是可以读数的测量性器材,考生应对它们 的读数原理 和精确度、量程等准确记忆和理解。其他器材是指:铁架台、小车、小球、木板、细绳等等, 他们的特点是不能直接读出测量结果。 不会正确选择实验器材 怎样从题目给出的诸多实验器材中,正确选出题目所需要的实验器材,来完成实验题的解 答,是考生的一个难点。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考生没有正确理解实验的目的、原 理 及其本质含义,只注重实验的形式。 一、平面镜成像实验 1、图表示小明和小丽在做平面镜成像的实

4、验,结果表明点燃的蜡烛所在位置 A 点与它在 平面镜中所成像的位置 B 点到平面镜的距离_,且 A 点与 B 点的连线与 镜面_。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玻璃板的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在玻璃板 的另一侧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 B,当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_蜡烛这一侧观察(选填“A” 或“B”)。在得到像的位置后,应该用_分别测量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然后归纳得出结论。 二、凸透镜成像实验 10.(2010 四月)(5 分)某小组的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如图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整。 2 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

5、 15cm 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 镜的焦距是 cm。如果将烛焰向左移动 5cm,则光屏应该向 移动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屏上得到一 个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清晰的像。 实验时, 小明发现凸透镜中间有一块用镜头纸也不能擦掉的黑色污渍, 为此小组内的同学展开了如下的讨论, 你觉得合理的想法应该是 同学的。 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可以看到烛焰的像,但像的中间没有了。 小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可以看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的亮度较暗。 小霞:无论怎样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都只能看到那块污渍的像

6、。 三、观察水的沸腾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请指出他们在实验中两个错误之处: (2)实验过程中主要观察_、_。 (3)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两种): _、_. (4)如图(甲)(乙)所示,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5)如下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温度记录 则该地水的沸点为 ,当地的大气压 1 标准大 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6)如下图所示,是三位同学作出水的沸腾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 (7) 在 “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中, 可以看到沸腾现象在液体的同时发生, 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 热。 四、测平均速度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蜗

7、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 10s 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所示的照片. 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如下表: 照片序号 1 2 3 4 5 6 时间 t/s 0 10 20 30 40 50 路程 S/mm 0 12.0 22.2 48.7 61.2 3 (1)请你根据图中的情景,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_运动,整个 50s 内的平均速度是 _mm/s. 五、测定物质密度实验 1、测固体密度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矿石的密度。把矿石放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盘中,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 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矿石的

8、质量是_ 克;矿石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 所示,矿石的体积是_厘米 3,密度是_厘 米 3。 2、测液体的密度 32 (武汉 2009 中考)某同学想将量程为 010N 的弹簧测力计改为密度秤。他的操作如下: 先将塑料杯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再将指针调到零刻度线处; 在塑料杯中装满水,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 将塑料杯中的水倒尽, 再在塑料杯中装满待测液体, 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如图乙所示的 位置。则杯中水的质量为 kg,待测液体的密度为 kg/m3,他设计的密度秤的量程 为 0 kg/m3(g 取 10N/kg)(武汉 2009 中考) 13(2010 元月)某同学通过下

9、述实验步骤测量牛奶的密度: 调节天平横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左侧,此时应向_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 他按甲、乙、丙、的顺序进行试验。根据图中数据可知:量筒中牛奶的质量为_g,体积为 _m1,牛奶密度为_kg/m3。 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你认为图中合理的实验顺序为_,这样调整顺序的好处 是_。 25、(2011 元月)(5 分)小明为了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D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E将小矿石从

10、水中取出,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4 (1)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甲所示;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 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小矿石的密度= kg/m 3。 (2)按照这种方法测出的小矿石的密度会比实际值偏 ,原因是 。 (3) 小明所采取的实验方案除了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偏差之外, 还可能造成另一不良后果, 即 。 请你对小明的实验方案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 。 26(2011 年五月)(4 分)某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浮力知识之后想利用已学知识测量氢气的密度,他 们利用一只大气球、细线、量筒、天平、一只桶和脸盆

11、去测量。他们 的实验步骤如下: (1)利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得没充气的气球和细线的总质量m1=2g;用 纯净的氢气给气球充气,用细线系好气球口,并将气球系在一个 50g 的铁块上放在天平左盘里,此时铁块和气球对托盘的压力_(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铁块和气球的总重力。向右盘中放入 2 个 20g 和 1 个 5g 砝码,并调节游 码,天平恢复平衡时游码如图所示,此时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为_, (2) 将桶装满水放进一只空的脸盆内, 将气球小心地浸没水中, 再利用量筒测出溢出水的体积刚好为 4.4L。 该小组同学测量的氢气密度应为_,这与“在常温和 1 标准大气压下,氢气的密度为 0.09Kg

12、/m 3”有较大的差异,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在常温与 1 标准大气压下空气 密度为 1.29Kg/m 3) 七、伏安法测电阻实验 33,(武汉 2009 中考)小明要测量电阻 Rx的阻 值(约 100),实验室能提供的器材有:学生电源 (U = 3V)、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最大阻 值 R = 50)、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1)小明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请用铅笔画线代替导线,根据甲 图将乙图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 当小明按照甲图连好实物电路后,闭合开关, 发现电流表的指针能够偏转, 电压表的示数为 3V,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电

13、流表指针偏转幅度太小,但他想了想,觉得不需要改变电路的连接 方式,且不用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也能较准确地求出 Rx的阻值。他的做法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 到 ,读出 ,则 Rx= (用字母表示)。 13(2011 四月)(6 分)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 6V 且保持不 变,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 5、10、15、20、25。 5 请根据图甲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 实验中多次改变 R 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得到 如图丙所示的电流 I 随电阻 R 变化的图像。 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电压

14、一定时, 。 上述实验中,小明用 5 的电阻做完实验后,接下来的操作是 ,然后将 10 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 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 V 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不小于 的滑动变阻器。 24 (2011 四月) (5 分) 小明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 “电阻上的电流跟电阻和两端的电压的关系”。 (1)请将小明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 (2)闭合开关后,电表指针偏转情况如下图所示,则小明用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 (3)为了完成实验,小明还需要的器材是 ;为了提高实验精确程度,这个电路需要改进的地 方是 。 八、制作研究电磁铁 小丽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现有线圈匝数分别为 50 匝和 100 匝的外形相同的电磁铁, 她先后将这两个电磁铁接入图的电路中 闭合开关S后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 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重 复了多次实验,记录如下: 50 匝的电磁铁 100 匝的电磁铁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流表示数A 0.8 1.2 1.5 0.8 1.2 2.0 吸引大头针的最多数目枚 5 8 10 10 16 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