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001

上传人:沙*** 文档编号:145876023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00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读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00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读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00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读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00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读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00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0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00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001读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读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从XXXX年至今已连续出版了8部,在通俗理论读物方面独树一帜,业已成为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喜爱的理论品牌,不少专家学者对它也给予了非常评价。最近出版的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XXXX,针对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和现实热点难点问题,紧紧围绕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反腐倡廉等关于民生的重要课题,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解答,依旧体现了它独有的贴近群众生活、紧扣时代脉搏、针对现实问题、通俗形象生动的风格,与此同时又保持了理论的深度和洞察力,朴实而不玄虚,浅显而不

2、肤浅,成为集理论性、现实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力作。一理论联系实际是通俗理论读物的基本特征。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就必须走出书斋,来自生活,解读生活;来自实践,服务实践。架起理论与群众的桥梁,是通俗理论读物的重要使命。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一旦有了对科学的需求,就能XX-X所大学更能推动科学的进步。同理,广大干部群众一旦有了对党的理论的需求,就能赋予党的理论发展以巨大的动力,而满足理论需求的最好途径,就是研究和回答人们关心的理论问题。如果党的理论能逐渐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党的理论就会蓬勃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现实社会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就是理论常常滞后于生活实践。为这,X格尔曾用

3、诗意的语言比喻,作为理论思维之结晶的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总是在昏时候才起飞。列X为提醒人们着力实践,不要死抱理论,强调“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他曾经引用歌德的诗句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X的”。因为实践之树始终莲蓬勃勃,充满生机,总是逐渐抽出X的枝条和叶芽,当然是常X的。而那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体理论,一旦实践发展变化了,具体理论的真理性就会打折扣,甚至完全丧失,变成灰色。事实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着错位现象,有的问题在实践中提出来了而理论难以回答,有的问题在实践中已经解决而理论没有适时概括。这既是理论工和实际工共同困惑的

4、问题,也是广大干部群众非常关心的问题。时代发展,世事变化之快如白驹过隙,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普遍会对一些X事物、X现象、X问题产生种种疑问和困惑,对一些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为什么产生,怎么看待等等,迫切需要理论工给予说明和解答。而理论工的重要职责,就是要敢于直面理论难题,敢于剖析社会矛盾,针对人们的思想困惑,适时加以正面引导,用最X素材阐述理论问题,用身边事例说明深刻道理,不回避问题,不避重就轻,不拐弯抹角,实实在在做到有的放矢。七个“怎么看”紧扣社会热点,选题精当,直面难点,在理论上具有全面、准确的思想内涵。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反复比较,仔细梳理而成的七个“怎么看”,既抓住了现在我国发

5、展阶段性特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又抓住了人民群众现在十分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它像一块磁铁,紧紧抓住了人民群众的心灵。如开篇看,讲的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际上是全书的总起,这是一个长期来困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难点问题,接下来几个怎么看的问题,都和发展不平衡这个特殊的国情有密切关系。正如书中所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总体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与此同时,发展不平衡问题也逐渐突出。由这带来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像一个个谜团一样,使人们充满了探究的热情。”编者还通过大量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联系的视角,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有关的谜团一一作了令人信服的解答,既反映了最X理论创

6、X成果,又有解疑释惑的现实针对性,既有宏观的总体把握,思路清晰,又紧扣时代脉络,抓住现在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惑,充分体现了干部群众的理论需求,既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又强调以理论指导实践,对重XX论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正面解读,解决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从而合广大干部群众从理论的学习思考中得到启迪和扶助。二、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是通俗理论读物的根本要求。再好的理论,如果不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表现手法,就难免“和曲高和寡”,不可能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造成人民群众的共鸣。理论读物要通俗化,为人们群众所乐于接受,必须在表现方式上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和兴趣。从理论宣传教育方式看,

7、如果故作高深、刻意晦涩,把简单明白的道理复杂化,那是故弄玄虚。如果回避矛盾,绕开难题,以大话套话壮胆,以空话废话敷衍,那是愚弄群众。如果不看对象,不分层次,当深不深,当浅不浅,使人X里雾里,难以接受,那是不负责任。如果照抄照搬,堆砌文件语录,全是人家讲过的东西,那就没有生机和活力。这样的理论读物和宣传方式,看似有根有据、完全正确,实难取得宣传教育的预期效果,读者总有司空见惯的感觉,难免“望而生畏”,渐生倦意,久而久之必然败坏理论的声誉,难免使理论之树变成灰色。现在在一些理论著述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照搬西方克思XX的研究成果,用时髦的“X概念”,来诠释克思XX理论。他们写,搞宣传总喜欢摆弄几

8、个X词儿,把时髦当作标签到处乱贴,本来可以用很明白简单的文X说清楚的话,偏偏要用艰涩之词,本来并不难懂的意思,却偏偏拐个大弯,结果使人难以理解。XXX同志历来提倡克思XX中国化,并身体力行,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一是从内容上看,它必须是克思XX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联系,是中国革命经验的克思XX的科学总结;二是从方式上看,它必须有一个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方式。诚然,内容无疑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可是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和内容相适应的表现方式,人民群众就看不懂,因而不能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通过群众的自觉实践把理论变为现实。我们的理论宣传工作主要是同广大群众交流思想,它需要我们与群众交

9、流,化为百姓实践的语言。多说群众熟悉的话、能懂的话,这不光是一个文风的问题,也是理论宣传工作做到“三贴近”的基本要求。“三贴近”的前提就是要面对普通群众说话,力求清楚明白,通俗易懂,鲜活有趣。这除了要有笔下的X力和文X的功夫外,关键在于要有面向群众、为群众服务的强烈意识和愿望。七个“怎么看”一书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心里装着群众,把克思XX理论的通俗化、大众化看作自身的历史使命,不仅用群众性、平民化的语言表达理论的内容,还用许多生动的事例和比喻来活跃读者的思维,使人们更易于触摸到理论的精神实质。该书一个鲜明的XX,就是善于从群众的语言中汲取营养,言简意赅,读起来朗朗上口。比如反映我国X农村建设的

10、成就时,用农村群众的话来说:“X央给咱办实惠,农民种地不交税,娃娃上学不交费,真是和谐好社会”。又如讲到分配制度改革时,用人民群众的俗语加以说明:“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寥寥数语道出了公平的重要性。再比如谈到怎样使群众看病更便捷时,书中用家住余杭某社区X大妈的一番话,道出了城乡(镇)基层医疗机构在缓解群众看病难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前心里总犯嘀咕,怕这里(指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看不好病会误事。没想到不用挂号直接就能看,而且医生服务态度好,水准也挺高的。真是太方便了。”像这样的表述方法可以使群众看到,在自己的生活中本身就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理论就在自己身边。这些栩栩如

11、生的语言和事例,使人读起来轻松愉快很亲切,有一种和读者“面对面”拉家常的感觉,收到了一种润物无声的效果。实现理论大众化,离不开理论的通俗化。这就要求在理论宣传教育中必须注意文风,就现在来说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XXX同志曾经指出,“克思XX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因这,我们在宣传方面不必繁文缛节,不必文过饰非,而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则是、非则非,不夸大成绩,不掩饰问题。文风,不仅是一个态度和立场的问题,还是一个能力和水准的问题。XXX同志强调,文风反映作风、体现党风,“人们从文风状况中可以判断党的作风,评价党的形象,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情形”。克服不良文风,提倡优良

12、文风,事关党的性质、宗旨,事关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事关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具有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必须适应人民群众的X期待和X要求,把改进文风作为推动当代克思XX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努力形成X鲜活泼、清X朴实的克思XX文风。善于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用清X简洁的文风,深入浅出地开展理论宣传,正是通俗理论读物的“通俗”之处,因这,一本优秀的通俗理论读物,不仅要求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求能以干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表述方式透彻明白地把理论知识传递给他们。在这,无须抽象的概念演绎和繁琐的逻辑论证,更不要大段大段的引证和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使厚重的历史、鲜活的事例、翔实的数据和直观的图表说话。(七个“怎么看”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无疑是成功的,它不愧是通俗理论读物的典范之作。工作总结(Job Summary/Work Summary),以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最为常见和多用。就其内容而言,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工作计划为依据,订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间有一条规律:计划实践总结再计划再实践再总结。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