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答题技巧(2020年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874125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1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2020年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2020年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2020年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2020年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2020年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2020年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答题技巧(2020年整理).pdf(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 一、时间的分配 现在中考历史时间是 90 分钟,所以时间分配要合理。如果太快,极有可能因没有认真审题 而失分;如果过慢,就会引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试卷。因此,考试时一定要合理利用好 有限的答题时间,以免顾此失彼。 二、历史解题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必须要保证选择题的准确率,这是得高分的基本前提。 如何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呢? 1、答题时必须抓住重点字句,如时间、年代、人物、事件、区域地点等,明确试题要考查 的是历史的现象、本质、或是因果关系、影响。 2、注意分析题干和题肢的关系,有的题肢的内容是对的,但是与题干没有关系,不能选。 对于没有把握的题目,多读几遍,找到关键

2、的字句去分析,把明显的错误选项排除掉,选择 与重点字句相关的选项。 3、有的是反向选择的要注意,即选择不正确的或者不符合题意的,这要特别注意。 4、不要凭经验答题,说不准题目跟你做过的题目考察的角度不同。凭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仔 细答题。 5、选择题选好以后,如果没有十分把握就不要改动,相信你的第一感觉。 (二)非选择题 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1、带着问题读材料 2、重视材料出处 3、读懂材料,挖掘引申含义 4、善于提取有效信息 5、规范做答 如何分析材料? 如何解答材料题?总的而言可从三步入手: 2 一读:解题的基础 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 二是如何读?也就

3、是阅读的顺序。 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 材料题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问题部分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 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再说一下阅读的顺序。 如何去读却有讲究。根据我自己的实践,感觉在读题环节中,先读问题,以掌握题目设置的 要求, 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 也节约时间。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 另外,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

4、后读材料部分。原因有三:一是先读材料有一定的局限 性和盲目性,特别是遇到一些难懂的或生疏材料,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二是每道 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命题者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设问的。所以先读设问部分,可以抓 住材料的主题,这样在没读材料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内容定了位,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有了目 标。然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更是有的放矢了。 二想: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 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 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 然后带

5、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 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 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 ,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 3 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 。这就需要我们 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联系,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的内容相关 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了。只要判断准确,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的,即使

6、有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 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 找出了中心, 然后围绕这个中心, 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三答:解题的落脚点 走完了“读”和“想”这两步,答题的思路有了,只剩最后一步组织答案了。 在组织答案 时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问什么答什么 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对号作答,坚持“问什么答什么” ,不要脱 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 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 材料解析题对回答的要求是贵精不贵多。注意设问的分值,分值大的,回答要详尽些;分值 小的,回答要简洁些。如果有字数要求更要慎重处理,想好再下笔。 3

7、、要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少说大白话。 下面尝试性归类几种材料题,并结合中考试题介绍一下解答思路: 历史材料题基本上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 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 这类题目 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 考生较好回答。 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 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按照前面的“一读” “二想” “三答”三步来入 手。前面已分析了,在此不再累述。 阅读材料: 4 材料一:应准添设下开各处,定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从事商业、工业制作: (一)湖北省 荆州府沙市; (二)四川省重庆府; (三)江苏省苏州府

8、; (四)浙江省杭州府。 摘自马关条约 材料二: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 表示深刻的 反省。 两国政府确认, 在相互关系中, 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 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摘自中日联合声明 (1972 年 9 月 29 日) 回答: (1)与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较, 马关条约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 位置上有何特点?(2 分) (2)在材料二中,中日两国达成了哪些共识?(2 分) (3)回顾中日两国近现代的外交史实,你得到的最主要的启示是什么?(2 分) 二、图表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是以数字表格或图象(线)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

9、关系来反映事物的 数量特征、 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 它不仅融阅读、 判断、 理解及阐释本质和内在联系为一体, 而且因其材料精炼、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而阅读量小等特有优势,成为中考测试综合能力 的重要方式。 1、单纯表格型 (2006 年沈阳市课改区历史与社会)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煤钢增长情况简表 时间 产量 国别 1870 年 1913 年 煤 钢 煤 钢 英国 11220 万吨 62 万吨 14980万吨 1501 万吨 5 法国 1290 万吨 8 万吨 4080 万吨 510 万吨 德国 2390 万吨 14 万吨 19110万吨 2

10、050 万吨 美国 4250 万吨 4 万吨 57110万吨 3440 万吨 材料二:以下材料引自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括号里的数字为其所包括 的殖民地统计数字 主 要 经 济 区域 面积(百 万平方公 里) 人口(百 万人) 铁路 (千 公里) 生铁 (百 万吨) 纱锭 (百 万锭) 商船 (百 万吨) 中欧 27 6 (236) 388(146. 6) 204 15 26 8 不列颠 28.9(28.6 ) 389(355) 140 9 51 11 俄国 22 131 63 3 7 1 东亚 12 389 8 0.02 2 2 美洲 30 148 379 14 19 6 材料

11、三:下列为某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状况简表 状况 国别 工 业 生产 下 降 对外贸易缩减 失业人数 美国 50% 75.5% 约 170 万 德国 40.2% 70% 600 余万 日本 32.5% 50% 约 300 万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两方面的历史现象?并分别分析其原因?(4 分) 6 (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方面的历史现象?并分别分析其原因?(4 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状况?(2 分) (4)结合历史总结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在联系及规律?(3 分) 变化性、对比性和直观性是历史图表材料承载信息最显著的特点。因此,解决这类材料题的 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

12、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 首先先读设问部分,带着问题再去分析表格。根据第(1)问中“材料一反映了哪两方面的 历史现象?”带着这个设问,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材料一。通过观察发现,1870 年和 1913 年各国煤钢增长情况大不相同。1870 年时,英国煤钢总产量远远高于其它国家,是其它几 国的总和。但 1913 年,占据熬头的是美国和德国了。这就是两方面最明显的现象,确定下 具体的现象,再分析原因,然后组织答案。 第(2)问与第(1)问的不同在于“哪两方面”与“哪些方面” 。哪些方面应是等于或多于 两方面。 带着这样的分析去阅读表格。 表格中共有 5 个经济区域各个方面

13、情况的详细内容的 对比,通过对这 5 个经济区域情况的分析,就有 5 个方面的历史现象。还可以对其中任何几 个经济区域进行对比分析,所以,答案的范围比较广。如:通过对俄与其它各经济区域情况 的对比分析, 可得出这样的历史现象, 就是: 俄国是几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发展较缓慢的一个。 确定下历史现象后, 再深入地分析原因, 俄国落后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因主要是走上资 本主义道路的改革不彻底。其它历史现象的分析也这样进行。 材料三中选取的国家很有代表性,一是美国在美洲,二是德国在欧洲,三是日本在亚洲。且 这三个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所以,遍及全球且经济下降,工人失业严重。根据这些读表 得出的信息,我

14、们应能确定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4)问,需要综合以上三个表格的内容来做出综合的分析。 在解答图表型材料题时, 既要遵循材料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又要结合图表的特点适当变通, 把一般规律与具体分析结合起来,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解答能力。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近两年中考材料题中,出现了填表材料题,这种材料题所给出的表格 材料是不完整的, 需要考生先联系其他内容完成表格, 然后再对完整的表格进行进一步的分 析,这种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例如: (2007 年河北省中考试题) 33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11 分) 近代以来,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英勇抗击。在抗击外敌的战

15、场上,涌 现出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如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黄继光邱少云他们可歌可泣 的事迹被载入了史册,并将永远激励后人启迪后人。 (1)总结历史,完成表格。 (3 分) 人物 主要事迹 共同意义 林则徐 7 左宗棠 收复新疆 黄继光 (2)在近代史上抗击外敌的事件中,中国军队往往付出重大代价,却大多以失败告终,你 认为其主要原因有哪些?(4 分) (3)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我们要居安思危。请综合上述问题,谈谈怎样才能取得抗击外敌 入侵的胜利。 (4 分) 2、文、图、表混合型材料题 此类型题的特点是文字材料、 表格材料或图片材料同时呈现, 这类试题对学生考查面比较广, 如分析表格的能力、识图辨图的能力及理解文字的能力。例如: (2006 年河南省)三、材料解析题 要求:分析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1958 年的一天,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文章(见下图) ,在此后一个多月时间 里,人民公社很快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起来。 材料四:1978 年冬,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 18 户农民,立下一张把人民公社的集体土地“包 产到户”的契约。他们苦干了一年,1979 年粮食获得大丰收。这种“分田包产到户”的做 法,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全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如何?(1 分) (2)运用材料三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