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2020年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874117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64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2020年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2020年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2020年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2020年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2020年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2020年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2020年整理).pdf(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1 20172017 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一、文言文 1默写 (1)斗折蛇行. 。 (柳宗元小石潭记 ) (2)锦相貂裘.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落曰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 (4)试问卷帘人. 。 (李淸照如梦令 ) (5) .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 2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 (2)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

2、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3阅读下文.宪成下列各题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 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 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山是“五岳之首”。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估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 蹬几不可登 . . 2 (3)这段文字主要写了 和 。 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 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 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 “太多矣。 乃尽 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留以为 梁 乃尽 湿之 (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

4、恨它小。 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3)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 第一件: 。 第二件: 。 二、现代文二、现代文 5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 正在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无人机时代”。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其中会飞的机器 人“无人机”异军突起.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无人机.实际上就是具有飞机形状的遥控飞行装置.主要由机身、 动力、 螺旋桨、录音、摄像、遥控、 传输以及感应等部件构成。 无人机

5、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上世纪 60 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权进行运输、侦查、攻击等。之后. 无人机被许多国家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不断创新发展。目前.我国的军用无人机在技术上已经能够通过遥 控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 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城后.用途十分广泛。地质勘探、电网巡检、交通流量统计、大气污染检测等. 都可以借助无人机的一臂之力。当地震、洪水、爆炸等灾害发生.无人机可快速飞至救灾人员无法抵达的现 场.实施救援。 2013 年.四川芦山地震后.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就是通过无人机航拍灾区情况.为救灾提供了 第一手资料。 . . 3 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无人机的造价大幅降低。有资料表明.目前

6、迷你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已降低到三 年前的十分之一左右 .因此.这类曾经带有神秘色彩的无人机.已经成为集实用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玩 具.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今天.只要你登录知名的电商平台.就可以搜索到各种型号的玩具无人机.其中数 千元的就有 GPS 定位和图传功能.通过手机 APP 就能操控.航拍图象清晰.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 前景。 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双刃剑。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 美国白宫的草坪上.就 曾有小型无人机坠落。自 2016 年以来.上海、重庆、南京等地的国际机场都遭遇过无人机的干扰.动辄就影 响百余次航班起降.经济损失巨大。我国从 2017 年

7、6 月 1 曰起.已正式对质量在 250 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 实施实名登记注册。 近年来.随着纳米、仿生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出现了外形似鸟或昆虫的微型无人机.如纳米蜻蜓无人机. 翼展仅 5 厘米.可从窗户飞进飞出.一旦飞进普通人的住宅. 个人隐私就会受到侵犯。也许数年之后.停在你 书房角落里的一个蜘蛛.飞到你眼前的一只苍蝇.或者落在你窗口歌唱的美丽小鸟.正是一架微型的仿生无 人机呢! 无人机的时代正在到来.它会走向何方?这不单是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 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1)第段“异军突起”在文中的意思是 (2)对第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话表明对无人机的介绍由军

8、用转入民用。 B本段通过大量详实的事例来介绍无人机的作用。 C芦山地震的例子说明无人机已能完全替代人的工作。 D本段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无人机的发展领先世界。 (3)第段中加点词“左右”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4)依据文章内容.概括无人机在使用中的利与弊。 利: (1) ; (2) 。 弊: (1) ; (2) 。 (5)无人机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请展开想象.另举一例加以说明。 (不得使用 文中的例子) 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十七岁那年的单车 十七岁那年.刘伟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 xin m.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亲横着眼说:“别 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 . . 4

9、刘伟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曰的午后推回了家。刘伟骑上单车就 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他才会回家.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 珠子。刘伟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 那一天.刘伟没有骑车出门。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攒足力气砸了下去。 单车散了架。“你”刘伟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 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 第二天.刘伟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 “你别管。”刘伟头也不回. .走了。 “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

10、的父亲吼道。 刘伟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刘伟的饭留在锅里。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揭开锅盖看看。 刘伟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急了.找男人吵。父亲便四处打听刘伟的下落。 母亲依然每天都给刘伟留饭。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 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擦着一辆新 单车。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 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刘伟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 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啊!” 刘伟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 刘伟在前面使劲

11、蹬车。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父子俩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走了一程. 父亲 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 刘伟两条长腿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 “我不走了。”父亲说.“你这辆车是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抢的?” “关你什么事!” “我是你爹!” “起来!” 父亲没动。 “不起来拉倒!”刘伟按了一把车铃.“丁零零”跑了! 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刘伟又把单车骑回来了。 “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 ”刘伟的口气缓和了一些。 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这还差不多。”他嘟哝了一句.就往单车上坐。儿子 伸手拉了他一下:“我要冲了.你抓牢。” . . 5 父

12、亲犹豫了一下.伸出手环住 了儿子的腰。刘伟身体一震 .顿了一下.脚下一用力.单车就飞跑起来.身 后留下了一串清脆的车铃声 。 (1)根据拼音写汉字。 xin m (2)填入第段括号里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顶着火辣辣的太阳 B冒着冷丝丝的寒风 C踩着金灿灿的落叶 D迎着雾蒙蒙的细雨 (3)小说以“单车”为线索.情节生动。请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内容。 母亲购买旧车 父子骑车看病 (4)第段与第段内容基本相同.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5)细读第段.紧扣加点之处.说说结尾的妙处。 三、综合运用三、综合运用 7阅读下面材料.宪成下列各題 2017 年 5 月 18 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全市博物付

13、向公众免费开放.促进文化资源共享。某校“文博 社团”准备在这一天参现博物馆。 同学们准备制作宣传牌放到博杨馆门口.拟写了四句面向市民的宣传语。 (见第 1 题) 当天.社团成员选择了三个博物馆.分组体验主题文化活动。 (见第 2 题) 体验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都很兴奋。他们收集了丰富的材料(见链接;第 3 题).发出了超为“做博物 馆忠实粉丝”的倡议.呼吁更多的师生走进博物馆。 (1)下列宣传语不合适 的一项是 A在博物馆遇见更好的自己 B留不住观众的博物馆是不合格的 C在博物馆.你能听到岁月的足音 D今天.让我们与博物馆有个约会 . . 6 (2)如果你是社团成员.请你选择一个主题活动.并说明

14、理由。 上海博物馆:“邂逅大师”欧洲油画艺术珍品展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闻香识药”中药课程 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人和谐”主题展 (3)依据(链接)材料.补写两个要点作为倡议书的内容。 博物馆免费开放.为走进博物馆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 。 四、写作四、写作 8题目: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要求: (1)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 . 7 20172017 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一、文言文 1默写 (1)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 (柳宗元小石潭记 ) (2)锦相貂裘. 千骑

15、卷平冈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浮云游子意 .落曰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 (4)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 (李淸照如梦令 ) (5)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 【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解答】答案: (1)明灭可见 (2)千骑卷平冈(重点字:冈) (3)浮云游子意 (4)却道海棠依旧 (5)种豆南山下 2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关汉卿 。 (2)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D 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考点】EI:送别离别诗 【分析】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