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修辞专题复习(2020年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872536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文修辞专题复习(2020年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升初语文修辞专题复习(2020年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升初语文修辞专题复习(2020年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升初语文修辞专题复习(2020年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升初语文修辞专题复习(2020年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升初语文修辞专题复习(2020年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语文修辞专题复习(2020年整理).pdf(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小升初语文小升初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借代、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除 此之外还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等。学习修辞,不要死抠名词术语,要结合 具体的语境,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并能学会运用修辞手法造句。 一、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 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 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

2、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二、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 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不要大锅饭。 (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 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三、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 蜡炬成灰

3、泪始干。 (拟人) 四、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夸张不是浮夸,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要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且夸张只用来表现形象, 抒发感情。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扩大夸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缩小夸张,如:他呀,心眼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超前夸张,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如:看见这样鲜绿的 苗,就嗅出白馒头的香味来了。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4、 (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 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五、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六、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 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如: 满招损,谦受益。 2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 七、排比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语句

5、排列在一起,起到增 强语气、充分抒情、集中说理的作用,读排比句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恰当地运用排比, 可以增添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有力渲染艺术形象,充分抒发思想感情,可以使句子节 奏鲜明,气势磅礴,使情感的表达有痛快淋漓之感。 八、反复 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 出现。如: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 亡。 九、反语 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如: “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 ,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 :只

6、问不答。 (反过来问提问的人) 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 装在套子里的人 ) (11)设问 :自问自答 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 是自问自答的。 十、双关 指的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种 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石三鸟、一箭双雕, 即言在此而意在彼。双关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 1、谐音双关 即利用词语的同音或近音条件构成的双关,例如: (1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 锡竹枝词 ) (2)外边树梢头的蝉儿却在枝头唱高调: “要死哟!要死哟! ” (茅盾雷雨前 ) 例(1)利用“晴” “情”同音构成双关,例(2)利用音近表面摹拟蝉儿的叫声,实 际是用雷雨前闷热得要死来诅咒反动黑暗的统治已到了末日。 此外,汉语中的许多歇后语就是利用谐音双关构成的。例如: (3)老虎拉车谁赶(敢)?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 (5)窗户眼吹喇叭鸣(名)声在外。 2、语义双关 即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构成的双关,例如: (1)他(指陈毅)却笑着说: “没关系!吃点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 呢!

8、 ” (小学语文吃墨水 ) (2)可是匪徒们走上几十里的大山背,他们没想到包马脚的麻袋片全烂掉在马路上, 露出了他们的马脚。 (曲波林海雪原 ) 十一、叠字 3 又名迭字、迭词、重言等,是指将两个音节相同的词或词素重叠起来使用,以表达不 同的语气程度和感情色彩。迭字之间,不可以断句。用叠字法作楹联,可以生动地表现楹 联的意境,语音上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具有个情达意的形象性,因而可以增 强楹联的艺术魅力,获得特定的表达效果。在楹联创作中,叠字法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 几乎随处可见。叠字联将同一个字接连叠用,其势似穿珠成串,在节奏上可产生明显的音 律效果。请看俞樾做的这副杭州九洞十八溪联:

9、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作者将四个形容词“重叠、曲环、高下、叮咚”进行了特殊处理,效果便发生了很大 变化,感觉清澈,情景宜人。 叠字联主要分为全部叠字和部分叠字两类。全部由叠字组成的,多用于风景区。比如: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这是苏州网师园的一副叠字楹联,上联化用李清照词声声慢 ,使联语独具特色。全 联从纵和横的角度描写了该园山重水复、鸟语花香的美景和游客流连忘返、恋人们卿卿我 我的境况。该联读来声韵铿锵,语句含义丰富深长,为游人增添了无限情趣。再如: 再如大家十分熟悉的西湖天下景亭联: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10、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联句立意新颖,用字娇嫩,将此联用于西湖这一特定景观之中,非常自然、贴切。西 湖美景如在眼帘,使游人留连忘返,陶醉于山光水色之中。同时,这副联还可以倒读: 秀秀明明,处处水水山山; 奇奇好好,时时雨雨晴晴。 还可以变成部分叠字联: 山山水水处,明明秀秀处; 晴晴雨雨时,好好奇奇时。 大约有近十种“变化” ,堪称对联佳多中的“奇”联。 全部叠字中已知最多的是一副讽刺旧社会内战不止、民不聊生的联,共叠了个字: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这副楹联在解放前流传一时,

11、它形象地嘲讽了国民党统治下旧中国的凄惨景象,把当 时的社会现实暴露无遗。 全叠对联,固然文字技艺较高,但表现内容上因为要“强求一致” ,未必那么顺畅,倒 是部分叠字的对联更加自由,不拘形式,易学常用。部分叠字,可以叠一处,如: 郁郁佳气; 泱泱大风。 (桂林风洞山景风阁)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济南趵突泉) 也可以叠两处或多处。如: 出出进进,说演弹唱;真真假假,生死离合。 (戏台联) 声声爆竹声声喜; 阵阵春风阵阵歌。 (春联) 花深深,柳阴阴,听别院笙歌,且凉凉去; 月浅浅,风翦翦,数高城更鼓,好缓缓归。 (贵阳九华宫戏台) 4 修辞手法

12、练习题及答案 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无误的一组是( a )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闭塞眼睛捉麻雀。 (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4)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 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 海洋。 A.(1)对偶、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比喻 B.(1)对偶、讽刺 (2)比喻 (3)引用、夸张 (4)比喻 C.(1)夸张、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夸张 D.(1)对偶、夸张 (2)夸张 (3)引用、比喻 (4)象征 2.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13、 a ) A.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B.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出句,下面能与它构成对偶句的一项是( a)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4.把下列诗句组成四组对偶句,正确的一组是( a ) 匡衡抗疏功名薄 直北关山金鼓振 云移雉尾开宫扇 刘向传经心事违 佳人拾翠春相问 日绕龙鳞识圣颜 征西车马羽书驰 仙侣同舟晚更移 A. B. C. D. 5对下面的广告词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d ) A.瑞士钟表公司广告:“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

14、。”运用反衬手 法,说明瑞士钟表公司的维修人员是不太勤快,但瑞士钟表公司的产品质量十分可靠。 B.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运用引用、 对偶、夸张的手法说明产品数量多、性能好。 C.美国柯达公司广告:“你只需按一下快门,余下的一切由我来做。”运用拟人 的手法说明产品的使用方便。 D.湖南“天仙”电扇厂广告:“实不相瞒,天仙的名气是吹出来的。”运用 双关的手法说明产品销量大、质量好。 6对下面一段话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b )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 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 立,别有一番神采。 A.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 5 美。 B.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顽 强的生命力。 C.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 然美。 D.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 了顽强的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