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粤教版知识点简介(2020年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870880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6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科学粤教版知识点简介(2020年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粤教版知识点简介(2020年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科学粤教版知识点简介(2020年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科学粤教版知识点简介(2020年整理).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小学四年级粤教版科学复习提纲小学四年级粤教版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课 光的传播 1、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图略)从图中可以看出,烛焰上部发的光沿直线通 过小孔,照在白纸的下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 照在白纸的上部,所以在白纸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这正 好说明了光是(直线)传播的。 3、 第 3 面活动 1 中的 3 根管子图, 哪根管子能看见光。 第二课 镜子 1、镜子可以反射光。 2、镜子的应用:汽车的后视镜、医用额镜、投影仪的 反射镜、潜艇的潜望镜、日常生活中的梳妆镜 3、镜子大致上可分为(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 镜三种,后来被风水师延用为风水镜,发展出八卦镜、虎 头

2、镜等。 平面镜是一般的镜子,具有“换向”的作用,对外来物, 不仅有反射或曰“推回去”的作用,而且由于回去的与原来 的方向相反,力量更大,因而有“扩散和抵销”作用。 凸面镜有如龟壳一般,镜面是凸出的圆弧形,除了可 反射外,还具有散光的作用,形状与汽车的反光镜一样。 凹面镜有聚合的作用,类似微波天线的样子。 常用的镜子作用: (1)最原始的功能,由光的发射原 理来映出镜子前人或物的样子。 (2)聚光取火。 (3)在 墙上挂面大镜子,依靠镜子的反射原理,可从视觉上增加 房间的通透性,拓宽人的视觉范围,从而起到缓解压力的 作用。在镜子能够反射到的地方摆放绿色植物,在一定程 度上也会缓解视觉疲劳。 (4

3、)防跟踪,把小镜子握在手心 可以看后方 (5)多照镜子对身体有好处! 4、教材第 7 页下图(含题目要求) 。画出镜子摆放的 位置。 5、画出潜望镜镜片摆放的位置。教材第 8 页右下图。 第三课 彩虹 1、自然界中,彩虹的出现与(阳光)和空气中(微小 的水滴)有关。 2、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是太阳光穿透雨的 颗粒时形成的。彩虹原本光是笔直行进的,但它也具有一 旦进入水中就会折射的性质。因此太阳光在通过雨的颗粒 时就会折射。此时,由于光折射的角度因颜色而各异,所 以七种颜色会以各自不同的角度折射。所以七种颜色会很 漂亮地排列起来。这就是形成彩虹的原理。因为彩虹呈现 于与太阳方向相反的天空

4、,所以想在雨后看彩虹时要背对 着太阳。 彩虹的七彩颜色的说法,中国最普遍的说法是(从外 至内) :红、橙、黄、绿、青、蓝、紫。西方的说法是:红、 橙、黄、绿、蓝、靛、紫,源於科学家牛顿分解七原色后 取的名字。确切的为红、橙、黄、绿、蓝、靛 、紫七种色 光。 2、一般在雨后能见到彩虹。 第四课 光与生活 1、 没有光, 世界将是一片黑暗。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 2、太阳是一个巨大的光源。它的光是自然光。 3、白炽电灯是美国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的。它 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光的利用上前进了一大步。 4、煤油灯、电灯、节能灯所发出的光都是人造光。 第五课 健康饮食 1、下列食物中含有的各种营养成分

5、: 食油、油脂类-脂肪。能增加食物的香味,能为人体 提供能量; 面粉、大米、玉米-糖类,也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和 一些无机盐。为人体提供能量; 肉类、蛋类和豆类-蛋白质,也能补充维生素和无机 盐。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原料; 蔬菜和水果-维生素、纤维、矿物质、无机盐和水。 能帮助消化,维持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奶制品-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无机盐; 2、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我们 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是从各种食物中 获取的。 3、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器官顺序是:口腔胃小 肠大肠直肠。 (见书 26 面图) 4、饮食习惯(见课本 27 面图) : 不良习惯:饭刚吃好就

6、去活动或游泳、运动回到家就 立即到冰箱里找冷藏的食物吃、饭前吃零食、经常买烧烤 的食物吃、猛吃(即多吃) 、边吃饭边看书 好的习惯:饭前洗手、每天定时定量就餐 第六课 呼吸与健康 1、新鲜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鼻腔咽喉气管支 气管肺。 (见书 29 面图) 2、我们在呼吸时,胸前的变化最大(即胸围突出) 。 3、一般来说,胸围差越大,就表示呼吸功能越好。 4、肺活量(儿童约 1.2 升,成年人约 2.6 升,经常锻 炼的人可以增大大 5 升)的大小是废功能强弱的一项指标。 肺活量大,肺功能强。 5、儿童平静时,每分钟平均呼吸次数是 20 次。 6、坚持运动。可以锻炼我们的胸部肌肉,使肺功能更 健

7、康,身体更强壮。 ( ) 7、 增强机体自身抗病能力 (坚持体育锻、 坚持冷水浴、 注意添衣防寒、按时休息等)是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 好的方法。 第七课 保护心脏 1、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高速公路”。心脏像水泵一样 推动血液在血管里流动,血管就像繁忙的运输线一样,让 血液流到人体的各个器官。 2、 人体心脏跳动 1 次流到全身各处的血液量大约在 70 毫升。心脏 1 分钟内输送的血液量大约在 5000 毫升。 3、正常成年人心跳应在 60100 次分之间。 (出生婴 儿一般 120130 次/分,三岁以内一般大于 100 次/分)超 过 100 次分称心动过速,慢于 60 次分称心动过缓。

8、能够坐着时不要躺着。 能够站着时不要坐着。 能够活动时不要站着。这就是当今最流行的健心之歌! 4、 产生心动过速最常见原因是发热、 运动、 情绪激动、 2 贫血等心外原因引起。心动过缓多见于老年人。如果心跳 次数突然减慢,必定与心脏有关,可能是一个危险信号。 5、安静时,少年儿童的心跳每分钟大约 60 次;成年 人的心跳每分钟大约 75 次。女性心率快于男性。 6、经常锻炼(游泳、跑步、打球、跳绳等) 、均衡饮 食(多吃低脂肪、低胆固醇和少盐的食物) 、不吸烟(和不 喝烈性酒)等良好习惯。都可以使我们的心脏和血管保持 健康。 第八课 人体的司令部 1、大脑控制着人们的肌肉运动、感觉和语言,甚至

9、食 欲,它是人们思考问题和记忆事情的器官,它是人体生命 活动的“总指挥部”或“司令部”。 2、劳逸结合 合理用脑。用脑所需要的血液比肌肉 工作时需要的血液多 1520 倍,所以长时间用脑会使人头 昏脑涨,反映迟钝。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910 小时) 能消除大脑的疲劳;课间活动一下身体,脑子会清醒起来; 合理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可避免大脑过度疲劳。 第九课 认识物体的运动 1、因为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所以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 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所有运动都与我们选取什么点 和物作为参照系有关。运动的改变加速、减速和改变方 向,都是由于力的作用。物体运动的方向取决于作用力的 方向,物体可以改变它

10、的速度(如下落的苹果) ,或改变它 的方向(如月亮的弧形轨道) ,或者既改变速度又改变方向 (如飞动的皮球) 。 2、在描述位置时,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位置”而不仅 仅是方向,位置既包含方向也包含距离。要提醒学生注意 参照系(参照物体) 。从而归纳出要想表示清楚一个物体的 位置,可以从方向、运动时间(或距离)等方面来描述。 3、 下列物体 (第 53 页) 的运动方式 平动 (也称平移, 平行移动):飞机在飞行;蜗牛在爬行;小朋友穿着滑板 鞋在滑行;运动员在举行赛车比赛;猎豹在草原上奔跑; 运动员在举行帆船赛; 下列物体(第 55 页)的运动方式: 平动:同学们在雪地上滑行-滑动; 转动:易拉

11、罐在台面上打滚-滚动;电风扇的风页在 旋转-转动; 振动:乒乓球在球拍上上下下运动-振动;时鸣钟的 钟摆在晃动-摆动、时鸣钟的时(分秒)针-移动; 4、教材第 56 面活动 3 它能做哪几种方式的运动。 附 概 念 图 第十课 物体的运动的测量 1、人们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计算速度的公式:速度=路程 时间 3、根据生活实际判断,将下列运输工具的速度按快慢 顺序排列。 自行车、 火车、 汽车、 马车、 小汽车、 飞机-。 4、指导学生会计算并填出教材 61 面上表中三地的 速度。 第十一课 力的现象 1、推、拉、抛、举、压、跳、拍、吸引、排斥等都是 力的现象。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12、形状变化,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 状态( 方向和速度 )发生改变。力的三要素:大小、方 向、作用点。 第十二课 重力 1、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地球吸 引物体的力,叫做物体的重力。重力的单位是牛顿, ( 简 称牛,用“”表示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地球重力的方向是指向地心的。 由于地球引力的 作用,人类才能安奥秘稳稳地生活在大地上。 3、画上一个地球并标上一个人,在相关方向标出上 方或下方。 第十三课 大气压力 1、 地球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空气, 人们把它叫做“大 气层”。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大气的压力。 (如吸盘能牢 牢地吸在玻璃板上(这里要通过学生亲手操作演示感 受).

13、 2、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人站立着可以不倒 就是例证。 3、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见教材第 75 页。 第十四课 弹力 1、在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形状会发生变化。当外力 撤销后,一些物体又恢复了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 叫做弹性。 2、在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因 为形状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3、教材第 78 页上图中海绵、塑料尺、弹簧、橡皮 筋、橡皮、蜡烛、橡皮泥等 4、分别指出教材第 79 页各图下列物体哪部分应用了 弹力。 5、教材第 80 页左中图的认识( 测力计 ) 。 第十五课 浮力 1、教材第 83 面活动 1 让学生先猜后做,并将结果填 入表中。其中空墨水瓶先空的做,随后再加满水试一试这 样的对比实验,让学生知道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沉。 2、教材第 84 面活动 2 也是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加 深了解浮力。 3、在水中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水的 浮力。 第十六课 摩擦力 1、活动 1 三组对比实验要创造条件做一做, 只有让学 生亲身感受摩擦力的大小。才能完成现象的简单解释。 2、玩拖人游戏的时候,好象有一种力量阻止人前进, 光滑的地面阻力小,粗糙的地面阻力大,这个力就是摩擦 力。3、活动 2 通过几组物体让学生了解什么情况下需要增 大和减小摩擦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