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6编号高中立体几何证明方法及例题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869031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30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46编号高中立体几何证明方法及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446编号高中立体几何证明方法及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446编号高中立体几何证明方法及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446编号高中立体几何证明方法及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446编号高中立体几何证明方法及例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46编号高中立体几何证明方法及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46编号高中立体几何证明方法及例题(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空间角与空间距离 在高考的立体几何试题中,求角与距离是必考查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求线线角、线 面角、面面角、点到面的距离,求角或距离的步骤是“一作、二证、三算” ,即在添置必要 的辅助线或辅助面后, 通过推理论证某个角或线段就是所求空间角或空间距离的相关量, 最 后再计算。 2. 立体几体的探索性问题 立体几何的探索性问题在近年高考命题中经常出现, 这种题型有利于考查学生归纳、 判 断等方面的能力, 也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近几年立体几何探索题考查的类型主要有 : (1) 探索条件,即探索能使结论成立的条件是什么?(2)探索结论,即在给定的条件下命题的 结论是什么。 对命题条件的探

2、索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先观察,尝试给出条件再证明;(2)先 通过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再证明充分性;(3)把几何问题转化为 代数问题,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 对命题结论的探索,常从条件出发,再根据所学知识,探索出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另外 还有探索结论是否存在,常假设结论存在,再寻找与条件相容还是矛盾。 (一)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论证 由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构成一套完整的定理体系,在应用中 : 低一级位置关系判定高一 级位置关系;高一级位置关系推出低一级位置关系,前者是判定定理,后者是性质定理。 1. 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关系的转化: 线线线面面面 公理 4 (a/b,b/c a

3、c/ /) 线面平行判定 / , / ab ab 面面平行判定 1 ab ab a / , / 面面平行性质 ab abA ab , /,/ / 线面平行性质 a a b ab / / 面面平行性质 1 / / a a 面面平行性质 / / / A b a a b 2. 线线、线面、面面垂直关系的转化: 线线线面面面 三垂线定理、逆定理 PAAOPO a a OAa PO a POa AO ,为 在 内射影 则 线面垂直判定 1面面垂直判定 a b abO l a l b l , , a a 线面垂直定义 l a l a 面面垂直性质,推论 2 b aa b a , a a 面面垂直定义 ll

4、,且二面角 成直二面角 3. 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转化: 线线线面面面 线面垂直判定 2面面平行判定 2 线面垂直性质 2 面面平行性质 3 ab a b / / a b ab / / a a / / / / a a a 4. 应用以上“转化”的基本思路“由求证想判定,由已知想性质。 ” 5. 唯一性结论: 1. 三类角的定义: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090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090 (时, 或) 0bb (3)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0180 2. 三类角的求法:转化为平面角“一找、二作、三算” 即:(1)找出或作出有关的角; (2)证明其符合定义; (3)指出所求作的角; (4)计算

5、大小。 (三)空间距离: 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经常应用三垂线定理作出点到直线的垂线, 然后在相关三角形中求 解。 求点到面的距离,一般找出(或作出)过此点与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利用面面垂直的性 质求之也可以利用“三棱锥体积法”直接求距离,直线与平面的距离,面面距离都可转化为 点到面的距离。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一)与角有关的问题 例 1. (1) 如图, E、 F 分别为三棱锥 PABC 的棱 AP、 BC 的中点, PC10, AB6, EF7, 则异面直线 AB 与 PC 所成的角为( ) A. 60B. 45C. 30D. 120 解:解:取 AC 中点 G,连结 EG、FG,则

6、EGPCFGAB, 1 2 1 2 EGF 为 AB 与 PC 所成的角 在EGF 中,由余弦定理, cos EGF EGFGEF EGFG 222222 2 537 253 1 2 AB 与 PC 所成的角为 18012060 选 A (2)已知正四棱锥以棱长为 1 的正方体的某个面为底面,且与该正方体有相同的全面 积,则这一正四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 ABCD. 13 13 3 6 3 3 26 26 解:解: 设正四棱锥的高为 ,斜高为hhh 2 2 1 2 由题意: 1 2 41 1 2 161 2 2 22 h h26 侧棱长PBhOB 22 2 6 2 2 26

7、2 cosPBO OB PB 2 2 26 2 13 13 选 A ( )如图,在正方体中, 为上的一个定点, 为3 111111 ABCDA B C DPA DQ A BEFCDEF 11上的任意一点, 、 为 上任意两点,且的长为定值,有下列命题: 点 P 到平面 QEF 的距离为定值; 直线 PQ 与平面 PEF 所成的角为定值; 二面角 PEFQ 的大小为定值; 三棱锥 PQEF 的体积为定值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 解:解:平面 即是平面QEFA B CD 11 上定点 到面的距离为定值A DPA B CD 1111 对,错 二面角 ,即面与面所成的角,且平面角为定PEFQPDFA

8、 B CDPDA 111 值,对 因为,且为定值,为定值A BDCEFS QEF11 又 点到平面的距离为定值,为定值,对PQEFVP QEF 综上,正确。 例 2. 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MN 和 PQ 是两条面对角线,请在图(2)的正方 体中将 MN,PQ 画出来,并就这个正方体解答下列各题: (1)求 MN 和 PQ 所成角的大小; (2)求四面体 MNPQ 的体积与正方体的体积之比; (3)求二面角 MNQP 的大小。 解:解:(1)如图,作出 MN、PQ PQNC,又MNC 为正三角形 MNC60 PQ 与 MN 成角为 60 ( )2 1 3 VVSMQ M NPQQ PMN

9、PMN 1 6 2 1 6 1 6 正方体 SMQSMQ V PMNPMDN 即四面体 MNPQ 的体积与正方体的体积之比为 1:6 (3)连结 MA 交 PQ 于 O 点,则 MOPQ 又 NP面 PAQM,NPMO,则 MO面 PNQ 过 O 作 OENQ,连结 ME,则 MENQ MEO 为二面角 MNQP 的平面角 在 RtNMQ 中,MENQMNMQ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 a ME aa a aMOa 2 3 6 3 2 2 ,又 在中,Rt MEOMEO MO ME a a sin 2 2 6 3 3 2 MEO60 即二面角 MNQP 的大小为 60。 例 3. 如图,已知四棱锥 P

10、ABCD,PBAD,侧面 PAD 为边长等于 2 的正三角形,底 面 ABCD 为菱形,侧面 PAD 与底面 ABCD 所成的二面角为 120。 (1)求点 P 到平面 ABCD 的距离; (2)求面 APB 与面 CPB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解:解:(1)作 PO平面 ABCD,垂足为 O,连结 OB、OA、OD,OB 与 AD 交于点 E, 连结 PE ADPB,ADOB(根据_) PAPD,OAOD 于是 OB 平分 AD,点 E 为 AD 中点 PEAD PEB 为面 PAD 与面 ABCD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PEB120,PEO60 又,PEPOPE o 3603 3 2 3 2

11、sin 即为 P 点到面 ABCD 的距离。 (2)由已知 ABCD 为菱形,及PAD 为边长为 2 的正三角形 PAAB2,又易证 PBBC 故取 PB 中点 G,PC 中点 F 则 AGPB,GFBC 又 BCPB,GFPB AGF 为面 APB 与面 CPB 所成的平面角 GFBCAD,AGFGAE 连结 GE,易证 AE平面 POB 又, 为中点PEBEGPB3 PEGPEB o 1 2 60 GEPE o cos603 1 2 3 2 在中,Rt AGEAEAD 1 2 1 tanGAE GE AE 3 2 GAE arctan 3 2 AGF arctan 3 2 所以所求二面角的

12、大小为 arctan 3 2 (2)解法解法 2: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其中 O 为坐标原点,x 轴平行于 DA PB( , ,), ( , )00 3 2 0 3 3 2 0 PBGAG的中点 的坐标为( ,),连结0 3 3 4 3 4 又 ( , ), (, )AC1 3 2 02 3 3 2 0 由此得到( ,),( ,),GAPB 1 3 4 3 4 0 3 3 2 3 2 BC (, , )200 于是,GAPBBCPB 00 ,GAPBBCPB 、的夹角 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GABC 于是 cos | GABC GABC 2 7 7 所求二面角大小为 arccos 2 7 7 (二

13、)与距离有关的问题 例 4. (1)已知在ABC 中,AB9,AC15,BAC120,它所在平面外一点 P 到ABC 三个顶点的距离都是 14,那么点 P 到平面 ABC 的距离是( ) A. 13B. 11C. 9D. 7 解:解:设点 P 在ABC 所在平面上的射影为 O A B C O R PAPBPC,O 为ABC 的外心 ABC 中,AB9,AC15,BAC120 BC o 915291512021 22 cos 由, a A RR sin 2 21 2 3 2 7 3 PO 147 37 2 2 ( )在直三棱柱中,222 1111 ABCA B CABBCBBABC 90EF o

14、 , 、 分别为、的中点,沿棱柱的表面从 到 两点的最短路径的AAC BEF 111 长度为_。 解:解:(采用展开图的方法) 将平面沿旋转使两矩形与在同一平面内B BCCB BA ABBB BCC 1111111 连接,则为所求的最短路径EFEF 如图,EFA EA F 1 2 1 22 2 1 3 2 2 22 2 如图展开,EF ()21 2 2 72 2 2 2 2 如图展开,EF 3 2 1 2 1 3 2 2 22 比较这三种方式展开,可见沿表面从 到 的最短路径长度为。EF 3 2 2 点评 :点评 : 此类试题,求沿表面运动最短路径,应展开表面为同一平面内,则线段最短。但 必须

15、注意的是,应比较其各种不同展开形式中的不同的路径,取其最小的一个。 (3)在北纬 45圈上有甲、乙两地,它们的经度分别是东经 140与西经 130,设 地球半径为 R,则甲、乙两地的球面距离是( ) ARBRCRDR. 1 2 1 4 3 2 1 3 解:解: 由题意 AO B oooo 1 36014013090 (O1为小圆圆心) 又由题意 O AO BR 11 2 2 则中,1ABABR AOB 为正三角形(O 为球心) AOB 3 、 两点球面距离为ABR 3 选 D 例 5. 如图, 四棱锥 PABCD, 底面 ABCD 是矩形, PA平面 ABCD, E、 F 分别是 AB、 PD 中点。 (1)求证:AF平面 PEC; ( )若 ,二面角 为,求点 到平面2AD2CD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