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编号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整理版_(1)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868857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59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19编号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整理版_(1)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1219编号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整理版_(1)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19编号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整理版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19编号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整理版_(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科学复习资料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20 分,每空 1 分) 1、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科学精神_、科学概念_、科学方法。 2、凸透镜有放大、成像_、聚光_的作用。 3、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杨利伟。 4、植物的叶一般可以分为叶片_、叶柄_、叶脉_三部分。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_。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_。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_的性质制成的。 6、人类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全部来自食物,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_、脂肪_、维生素_、 矿物质_五种营养成分。 7、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

2、学家是袁隆平_。 8、沉淀_、过滤_和消毒_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9、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风_。 (二)、选择(10 分,每题 1 分) 1、解剖白菜花的正确顺序是(A)。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 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 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 2、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 A、鸟类 B、哺乳动物 C、爬行动物 D、昆虫 3、下列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 A、白糖、油 B、食盐、沙 C、氧气、白糖 D、白糖、沙 4、用眼睛、鼻子、舌头辨别物体时的顺序,依次为()。 A、先看后闻再尝 B、先看后尝再闻 C、先尝后

3、看再闻 5、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 A.二分之一 B.六分之一 C.十分之一 6、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 A、反射现象 B、折射现象 C、辐射现象 D、直射现象 7、彩虹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 A、五种 B、六种 C、七种 D、无数种 8、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 A、无籽西瓜 B、香蕉 C、向日葵籽 D、萝卜 9、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的部分是在()。 A、中间和两端 B、中间或两端 C、两端 D、中间 10、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步骤是()。 A、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从正面盖上灯帽 B、打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

4、灯帽 C、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三)简答。(40 分,每题 8 分) 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4、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5、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 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 (四)、案例分析(10 分) 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 13 颗卫星。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不,老师, 应该是 15 颗。另一位学生马

5、上补充:不,是 16 颗。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 15 颗,学生答 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 16 颗。这位老师听了,高 兴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也落后了。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 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 (三)、简答 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 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答:月球围绕地

6、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 就会投在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太阳的一部分,于是形成了日 食。 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答:雷电是发生在天空中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天空中的云,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当两块带不同种电的云相互 接近时,就会发生大规模的放电现象。放电时出现的电火花就是闪电,发出的声音就是雷声。 4、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答 : 植物的叶子中的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 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

7、所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意义: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5、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 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 答 : 沉与浮一课土豆沉浮的实验程序,先放水与先放盐对实验的影响不大,因为不管水与盐哪样物体先放,对 溶解的盐水来说,它的密度都不会发生改变(最好先放适量的水,再根据需要多次放盐进行搅拌)。但对放土豆的先后 时间就有一定的讲究,如果土豆提前放入水中,在调制(搅拌)盐水的过程中,时间一长,土豆有可能会被盐水浸

8、润, 由于盐水的高渗透作用,土豆内的水分可能会被盐水析出来,以至于改变土豆的密度,这样就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可靠 性。 (四)、案例分析 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 13 颗卫星。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不,老师, 应该是 15 颗。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不,是 16 颗。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 15 颗,学生答 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 16 颗。这位老师听了,高 兴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也落后了。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

9、, 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 (说明:答题的老师们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学得的理念及独特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感想。以下提供的答题思路仅 供参考。) 答题思路: 1.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加以肯定: A、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唯教材的新理念,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更新。 B、能尊重学生,老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互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C、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能对学生进行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对这一教学片断还可提出以下建议: A、可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学; B、可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小学科学部分

10、一、简答题 1、简述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 答: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是:一、科学兴趣(求知本能) ,即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 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二、科学方法(探究核心) ,即了解或把握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知道如何运用 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三、科学知识(概念核心) ,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 理解 ; 四、科学精神(理念行为) ,即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 实事求是,既敢于质疑、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 2、马铃薯、荸荠、蕃薯和萝卜,哪些是根,哪些是茎,为什么? 答:茎的特征是有节和

11、节间;节上有叶或变态叶;有芽。因此, 在上述植物中,马铃薯和荸荠是茎,其中马铃薯是块茎,荸荠是球茎; 蕃薯和萝卜虽然形状与马铃薯和荸荠差不多,但由于它们没有节和节间之分, 也没有芽。所以蕃薯和萝卜是根,且都属于变态根。 3、简述科学探究的实现途径。 答:科学探究的实现宜通过三条途径:贯穿与教学、学习的全过程,不仅使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讲授中也要引 发、引导学生的探索活动。把科探究渗透在整个科学课教学的全过程。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一个内容。在各个 主题中有活动建议,渗透和体现探究。 4、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 答 : 教学中的引导,主要是指教师要创设各种条件、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去经历提问、发现

12、、验证、分析解释、交流 等探究过程。如: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多媒体、演示实验引导;通过提问引导;通过有效的结构材料引导;通过一起 写下来归类、分析引导;试图解释引导;展示资料引导;鼓励提问引导;鼓励验证引导;赞赏特别办法引导等等。 (答题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体会,灵活回答这个问题。 ) 5、如何准确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 答:要准确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就要说清楚以下几个因素:物体的位置与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运动的方向和快 慢;运动与时间的关系等。 6、简述冬季的主要星座和星空特点。 答:冬季星空主要的星座有仙后、英仙、金牛、御夫、双子、猎户、大犬、小犬等星座。冬季星空最为壮丽,冬季, 是一年

13、四季中亮星最多的季节。 7、可以根据哪些特征对物体或材料进行分类和排序? 答:对物体,可以根据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结构、所用材料等特征进行分类或排序;对材料,可 以根据软硬程度、透明性、可溶性、吸水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韧性、隔音能力等进行分类或排序。 8、简述秋季的主要星座和星空特点。 答: 秋季星空出现的主要星座有:天琴、天鹅、仙女、飞马、仙后、天鹰、天蝎、人马、南鱼等星座。秋季的星空 银河横跨天空,但亮星较少,像仙女座河外星系这样的深空天体却比比皆是。 二、辩别题: 9、病毒不具细胞形态,颗粒很小,远非光学显微镜所能显示,所以它的发现比细菌的发现要晚得多。天花和狂犬病

14、 以及爱滋病等的病源都是病毒。 答:以上所述是对的。 病毒不具细胞形态,它由蛋白质(为外壳)和核酸(为核心)构成。它不能独立生活,却能寄生在活细胞里进行生命 的繁衍。 天花和狂犬病以及爱滋病等的病源都是病毒。 10、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潮涨潮落)与月球的东升西落运动有关吗?若有关,是什么关系? 答: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潮涨潮落)与月球的周日运动有关。 潮汐的涨落交替存在于地球的任何地方, 是月球的引力以及较少程度的太阳引力引起的 (月球对地球的潮汐作用约为 太阳对地球潮汐作用的 2.2 倍) 。地球上海域、湖泊的水平面每天涨落两次,离月球较近的地面上的水域受月球拉力 最大,水会朝向正对着月球的那一

15、点聚集,而在地球的另一面,月球对地的拉力要比水的拉力大,因此水域在离月球 最远的一点也形成凸点,这样地球上就有两个新的最高水域点。因此,当地球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自转,几乎地球上的 每一点都有过两次潮汐。 (以下是“大潮” 、 “小潮”的成因,可以不作答,供参考 : 任何一点最高的涨潮和最低的落潮都会发生在新月和满月, 在那时,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同时作用向同一方向位,这就是“大潮” 。当月球位于 1/4 位相时,太阳的引力刚好作用 于月球的引力,就形成了最低的涨潮,称为“小潮” 。 ) 11、请描述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答: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

16、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活动。 1)提出问题针对观察到的现象提问,如“是什么”或“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2)猜想与假设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的解释。 3)制定计划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 4) 观察、 实验、 制作观察和实验, 是观察者利用感觉器官或借助 “工具” 对观察对象进行感知及取证的探究活动。 制作动手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或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5)搜集整理信息能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6)思考与结论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或结论。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 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7)表达与交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 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三、案例分析 13、某观测者注意到,这天太阳升起的方位在东北方,且与前几天相比,方位更偏北。请判断这天的大致公历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