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编号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868853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48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18编号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整理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1218编号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整理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1218编号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整理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1218编号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整理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1218编号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整理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18编号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整理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18编号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整理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20 分,每空 1 分) 1、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科学精神_、科学概念_、科学方法。 2、凸透镜有放大、成像_、聚光_的作用。 3、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杨利伟。 4、植物的叶一般可以分为叶片_、叶柄_、叶脉_三部分。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_。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_。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_的性质制成的。 6、人类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全部来自食物,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_、脂肪_、维生素_、 矿物质_五种营养成分。 7、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袁隆平_。 8、沉

2、淀_、过滤_和消毒_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9、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风_。 (二)、选择(10 分,每题 1 分) 1、解剖白菜花的正确顺序是(A)。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 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 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 2、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 A、鸟类 B、哺乳动物 C、爬行动物 D、昆虫 3、下列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 A、白糖、油 B、食盐、沙 C、氧气、白糖 D、白糖、沙 4、用眼睛、鼻子、舌头辨别物体时的顺序,依次为()。 A、先看后闻再尝 B、先看后尝再闻 C、先尝后看再闻 5、月球的引力,

3、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 A.二分之一 B.六分之一 C.十分之一 6、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 A、反射现象 B、折射现象 C、辐射现象 D、直射现象 7、彩虹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 A、五种 B、六种 C、七种 D、无数种 8、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 A、无籽西瓜 B、香蕉 C、向日葵籽 D、萝卜 9、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的部分是在()。 A、中间和两端 B、中间或两端 C、两端 D、中间 10、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步骤是()。 A、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从正面盖上灯帽 B、打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C、打开灯帽竖放,

4、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三)简答。(40 分,每题 8 分) 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4、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5、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 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 (四)、案例分析(10 分) 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2 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 13 颗卫星。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不,老师, 应该是 15 颗。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不,是 16

5、 颗。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 15 颗,学生答 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 16 颗。这位老师听了,高 兴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也落后了。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 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 答案 (一)填空 1、科学精神、科学概念、 2、成像、聚光 3、杨利伟 4、叶片、叶柄、叶脉 5、温度、温度计、液体热胀冷缩 6、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 7、袁隆平 8、沉淀过滤消毒 9、风 (二)、选择 1、A 2、D 3、C 4、A 5、B 6、A 7、C 8、D 9、C 10、C (三

6、)、简答 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 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答: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 就会投在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太阳的一部分,于是形成了日 食。 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答:雷电是发生在天空中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天空中的云,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当两块带不同种电的云相互

7、接近时,就会发生大规模的放电现象。放电时出现的电火花就是闪电,发出的声音就是雷声。 4、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答:植物的叶子中的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 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意义: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5、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 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 答:沉与浮一课土豆沉浮的实验程序,先放水

8、与先放盐对实验的影响不大,因为不管水与盐哪样物体先放,对 溶解的盐水来说,它的密度都不会发生改变(最好先放适量的水,再根据需要多次放盐进行搅拌)。但对放土豆的先后 时间就有一定的讲究,如果土豆提前放入水中,在调制(搅拌)盐水的过程中,时间一长,土豆有可能会被盐水浸润, 由于盐水的高渗透作用,土豆内的水分可能会被盐水析出来,以至于改变土豆的密度,这样就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可靠 性。 (四)、案例分析 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 13 颗卫星。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不,老师, 应该是 15 颗。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不,是 16 颗

9、。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 15 颗,学生答我 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 16 颗。这位老师听了,高兴 3 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也落后了。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 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 (说明:答题的老师们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学得的理念及独特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感想。以下提供的答题思路仅 供参考。) 答题思路: 1.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加以肯定: A、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唯教材的新理念,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更新。 B、能尊重学生,老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互学

10、,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C、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能对学生进行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对这一教学片断还可提出以下建议: A、可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学; B、可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一、填空。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3.小学科学的三个分目标是:(科学探究)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科学知识) 。 4.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

11、全程化)。 5.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 、 (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 质上包括(人) 、 (物) 、 (环境)三大资源。 6.科学课程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 究)的能力。 7.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 8.科学课程中物体与物质部分经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的观察与探讨,了解物质的一些(基 本性质)与(变化过程) ,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 9.小学科学的生命世界知识取向浅

12、显, 但不等于内容选择随意性零散化和琐碎化, 它体现了 (基础性) 、(系统性) 与 (探 究性)等特点。 10、小学科学教学除了讲授之外,还有多种活动 : (搜集信息) 、 (现场考察) 、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 (实验) 、 (专题 研究) 、 (情境模拟) 、 (科学小制作) 、 (讨论辩论) 、 (种植饲养) 、 (科学游戏)等。 (留五个空,任意填。 ) 二、简答题。 1、科学探究式教学有什么特征? 答:(1)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2)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论据。 (3) 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 (4)学习者通过

13、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科 学性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5)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 人教论坛人教论坛 小学科学教育论坛小学科学教育论坛 新科教版三年级上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 1、树是一种植物,是有生命的物体,有许多可观察的特征 : 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和树叶的样子。 2、在一棵真正的大树旁,我们看见过 : 树瘤、果实、小动物、鸟巢、小草、蔓藤等,这说明植物的生长与周围的动物、 植物和环境有关。 3、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4、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14、 5、拓印树皮的方法是: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部分染上 颜色。 6、在写观察记录时,要注意格式,写清:A.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B.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C.最 4 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或图片等)。 7、植物按茎的质地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8、大树和小草之间的不同点是 : 植株的高矮不同,大树高、小草矮 ; 茎的粗细不同,大树粗、小草细 ; 茎的质地不同, 大树是木质茎、小草是草质茎;大树是木本植物,小草是草本植物。共同点是:都是植物,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 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份、阳光和空气。 9、植物按

15、生长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常见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和浮萍。 10、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是:都是水生植物,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1、一片叶子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叶也是有生命的,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同一种植物 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12、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13、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植物的变化(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主要表现在发芽、 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4、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份,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

16、后代;都有 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第二单元(动物): 1、我在校园的花坛和草丛里发现了蝴蝶、蚯蚓、小虫、蟋蟀、蝗虫、瓢虫、小鸟等小动物。 2、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做到:A.爱护小动物(植物),不伤害它们;B.保护动物(植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他 们的生存环境;C.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3、蜗牛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腹、尾三部分,头部长有触角,眼睛长在触角上,觜里长有齿舌,用气孔呼吸、排泄粪便。 4、 蜗牛生活在阴暗、 潮湿的环境里, 用腹足爬行, 爬行时会分泌粘液是为了使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 5、蚯蚓身体有口、环带和肛门,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土壤中)。 6、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 3 对(6 只)足,生活在洞穴(土壤)中。蚂蚁在 行走会分泌一种信息素。 7、为了观察蚂蚁,我们可以带些面包屑和白糖做诱饵。带上放大镜,可观察蚂蚁身体。为了防止蚂蚁乱爬,我们可 以带一个小玻璃瓶子,将蚂蚁扣在里面。 8、池塘、小河中生活着和多小动物,数量最多的是鱼类。金鱼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腹、尾三部分,身上长有鳞片, 用鳃呼吸,用鳍帮助尾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