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第四章试样工艺性质的测定及培训教材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864994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63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艺技术第四章试样工艺性质的测定及培训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工艺技术第四章试样工艺性质的测定及培训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工艺技术第四章试样工艺性质的测定及培训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工艺技术第四章试样工艺性质的测定及培训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工艺技术第四章试样工艺性质的测定及培训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艺技术第四章试样工艺性质的测定及培训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艺技术第四章试样工艺性质的测定及培训教材(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艺技术第四章试样工艺性质的 测定及培训教材 工艺技术第四章试样工艺性质的 测定及培训教材 第四章试样工艺性质的测定 第一节粒度分析 矿粒(或矿块)的大小称为粒度。 进行可选性研究用的试样或选矿厂所处理的物料, 都是粒度不同的各种矿粒的混合物。将矿粒的混合物按粒度分成若干级别,这些 级别叫做粒级。物料中各粒级的相对含量叫做粒度组成或粒度分布。测定物料的 粒度组成以及比表面等直接或间接了解物料粒度特性的测定工作叫做粒度分析。 粒度分析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在许多工业部门都常遇到。例如水泥工业、 冶金工业、煤粉制备、土工试验、甚至食品加工等部门,都会用到粒度分析,它 也是可选性研宽工作中必不可少

2、的一个检测项目。原矿和产品都常需进行粒度分 析。 有关粒度的测定方法很多。已知方法有十多种,基本上可归纳为四种类型,即筛 分分析、沉降分、析计数法及测比表面法。由于粒度问题的复杂性,因而在测试 方面至今尚难有一种包罗万象的全能方法。为了较全面地描述粒度特性,常需几 种方法并举,互相补充,一般都是按粒度大小不同采用不同的测定方法。各种测 定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如表 4-l 所示。其中有的方法测出的是粒度分布,有的方法 测出的则是平均直径;有的是直接测量粒度,有的则是根据其他参数换算(如沉 降速度和比表面);有的是在气相中进行的干法,有的则是在液相中进行的湿法。 选矿生产和试验研究中经常采用的粒度分析

3、方法是筛分分析、沉降分析和计数法 中的显微镜分析。选矿厂粒度自动检测则多数是应用计数法的原理,如激光式和 X 射线式等;有的则是基于沉降分析法的原理,如 RI离心式(放射性同位素离 心分级测粒仪)。 对于粉状物料常常直接测定比表面(指单位重量的矿粒群的总表面积)。从比表面 的测定数据可在一定假定条件下,求出平均粒度(直径)。测定比表面的主要方法 有吸附法渗透法(液体渗透法、气体渗透法)。 几种粒度测定方法比较如下。筛析法的优点是设备便宜、坚固、易制、易操作, 适于测定粗粒。一般干筛可筛至 100m,再细最好用湿筛,现今川光电技术制造 的微孔分析筛可以湿筛细到 5m(筛孔有 25、20、15、1

4、0、5m 等五种,征液体 中在超声波作用下进行,故此筛又称超声波微型分析筛)。但实际上小于 4060m 多半用沉降分析方法,前者测得的是几何尺寸,后者是具有相同沉降速 度的当量球径。 筛析法受颗粒形状影响很大。 显微镜法直观测出颗粒尺寸和形状, 因此常用于校准其它测量方法,其最佳测量范围为 0.520m 之间,当粒度扩 大到 40m 以上,则易引起偏差。吸附法的特点是适用于微细(见表 41)粉末比 表面和粒度的测定,试料无需分散,避免了这方面的误差,但不适用比表面较小, 即粒度较粗的场合,不能测出粒度分布曲线,只能间接换算出一个平均尺寸,而 且受环境影响较大。同吸附法相比,渗透法(层流)的适用

5、粒度范围更符合于选矿 工艺中细磨物料的粒度,而且经济简便,因而在选矿工艺研究中其应用比吸附法 要广,但可靠性私重复性差,在浮选理论研究中仍希望采用吸附法。 一、筛分分析 用筛分的方法将物料按粒度分成若干级别的粒度分析方法,叫做筛分分析。 (一)粗粒物料的筛析 在选矿试验中, 一般遇到的试样粒度小于 100mm。 对于小于 100mm 而大于 0.045mm 的物料,通常采用筛析法测定粒度组成。其中 100mm 至 6mm 物料的筛析,属于粗 粒物料的筛析,采用钢板冲孔或铁丝网编成的手筛来进行,其方法是用一套筛孔 大小不同的筛子进行筛分,将矿石分成特干粒级,然后分别称重各粒级重量。如 果原矿含泥

6、、含水较高,大量的矿泥和细粒矿石粘附在大块矿石上面,则应将它 们清洗下来,以免影响筛析的精确性。 (二)细粒物料的筛析 粒度范围为 6mm0.045mm 的物料,筛分分析通常_足征实验室中利用标准试验筛 进行。 干法筛分是先将标准筛按顺序套好,把样品倒入最上层筛面上,盖好上盖,放列 振筛机下筛 1015min,然后将最下层的筛子取下,用手在橡皮布或光面纸上进 行检查筛分,如果一分钟内所得筛下物料量小于筛上物料量的 0.1l(对此值 我国尚无统一国家标准,但与矿石性质有关,脆性物料要求不能太高),则认为 筛析已完成,否则就要继续筛析。当样品含水、含泥较多,物料互相粘结时,应 采用干湿联合筛析法,

7、先将样品倒入细孔筛(如 75m 的筛子)中,在水盆内进行 筛分,每隔 l2min,将水盆内的水更换一次,直到水盆内的水不再混浊为止。将 筛上物料进行干燥和称重,并根据称出重量和原样品重量之差,推算洗出的细泥 重量。然后再将干燥后的筛上物料干法筛析,此时所得最底层筛面的筛下物料量 应与湿筛时洗出的细泥量合在一起。筛析结束后将备粒级物料用工业天平(精确 度 0.01g)称量,各粒级总重量与原样晶重量之差,不得超过原样品重量的 l, 否则应重做。 筛析所需的试样最小重量亦取决于样品巾最大块的粒度,可以据第二章所述取样 最公式进行计算。每次给入标准筛的样品重量以 25150g 为宜,如果超过很多, 则

8、应分几次进行。直接用 75m 筛湿筛时,每次筛分样品量不宜超过 50g,以免 损坏筛网,有过粗颗粒时,可预先用粗孔筛隔除。 各国试验筛筛孔尺寸已标准化(见附录 3)。我国尚未制定国家标准,实际工作中 常沿用泰勒标准。原泰勒筛制的基筛为 200 目(0.074mm)筛,以为主 筛比,为辅助筛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是以 lmm 筛为基筛, 为主筛比,组成主序列 R203,小于 32m 以为 主筛比,组成主序列 R10,为第一方案的辅助筛比,组成辅序列 R20, 为笫二方案的辅助筛比, 纰成辅助序列 R403。 日本工业标准(JIS) 采用国际标准的 R20 和 R403 序列。西德、法

9、国、苏联标准都是以 lmm 筛为基 筛,为主筛比,组成主序列 R10。美国最初是采用泰勒标准,因而最早 的国家标准也比较接近泰勒标准,通过几次修订,已逐步靠近国际标准。现行英 国标准(ANSI)是 1970 年由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制定的,1977 年被佴次承 认除了休留网目作为筛刚称譬以外,伏际尺寸已与国际标准的 lR403 序列一 致;只是增加了 6.3、12.5、25、50、100mm 五个常用的筛孔尺寸。目前泰勒筛 仍采用和作为筛比筛号也未变但以毫米标称的筛扎尺也与 R403 序 2 1.414 4 2 1.189 3 32010 1.121.414 1010 1.25 20

10、10 1.12 3 4010 1.189 1010 1.25 2 4 2 列一致。考虑到人多数国家的试验筛标准已逐步向国际标准靠近,并且我国国家 标准化组织中国标准化协会(CAS)已于 1978 年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预计今 后也会以 lSO 标准为基准制定我国的试验筛标准, 目前国内生产试验的厂家甚多,常用的有上海筛、沈阳筛等均无明确的序列标 准,但国产金属筛网的规格仍足比较齐全的,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需要自己 选择筛孔尺寸加工或订购筛子,组成套筛,供粒度分析用。 (三)筛析数据的整理 为了便于分析和研究问题,应将筛析数据整理成表格和曲线的形式。最常用的筛 析记录表格式如表 42 所示。表

11、中给出了各个粒级物料的产率。为_r 便于观 察各粒级物料的分布规律,常将表中数据绘成各种“粒度特性曲线” 。常用绘图 法有三种,即简单坐标法、半对数坐标法和全对数坐标法。 1简单坐标法(图 4 一 10)用横坐标表示颗粒直径(mm),纵坐标表示大干某一筛 孔尺寸粒子的累积产率。利用这种曲线,可以求出任一粒级的产率。此法适用于 粒度范围窄的物料,如粒度范围很宽,则横坐标会很长,而且在细级别处各点将 挤在一起,不易分辨。 2 半对数坐标法(图 4 一 16)此图的横坐标(颗粒级别尺寸)按对数划分刻度(但图 中仍标注原颗粒尺寸),纵坐标仍同简单坐标法一样,故称对数坐标法。因为 标准筛都:有一定筛比,

12、即整套筛子中相邻两个筛子的筛孔尺寸都有一定比例, 所以取对数时其间距是相等的。在绘图时,只要任意选定间距,即可逐点注上 各筛孔的尺寸,所以绘制时很方便,同时也避免了细粒级的各点密集的缺点。因 而适用于宽级别的物料。 3全对数坐标法此法的纵横坐标全按对数分度。因为一般粒度组成均匀的物料, 用此法绘图后,常可得出直线,这样就有可能利用延长直线的外插法,求出比最 细的筛孔更细的那一部分物料的产率。同时,也易于求出该直线的方程,从该直 线的斜率,还可判断该破碎机的工作情况与产品质量。例如斜率愈大,就表示所 得产物的粒度范围愈窄,就是过粉淬及泥化现象愈小。 有时,还应用其他坐标绘图,如纵坐标(累积产率)

13、用对效,横坐标(粒度)用简单 坐标的,或者纵坐标用个别产率等。 二、沉降分析 沉降分析法是测定细粒物料粒度的常用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测定粒子在适当介质 中的沉降速度来计算颗粒的尺寸。沉降分析法的类型很多,有重力沉降和离心沉 降;液体沉降和气体沉降;静态沉降和动态沉降等。例如,属于静态重力沉降的 吸管法、比重计法,压力法、浊度法等是均匀分散在静止悬浮液中的物料颗粒在 自由沉降过程中引起液体的浓度、浮力、压力和光透过能力等物理参数的变化, 通过测定这种变化的规律,反映物料的粒度组成。离心沉降法主要适用干测定更 细、靠重力难以完全沉降的物料。 在流体中(气体或液体)进行物料分级的所谓动态沉降法,如水析

14、、串联旋流分级 器、风力离心分级器等。 沉降分析原理简单,测定范围较宽(0.02250m),测量结果的统计性和再现性 高,所以普遍采用。常用方法是沉积法、淘析法、流体分级法。沉积法不能分出 各个单独产品,但能较快地测定细度和比表面。采用水,乙醇、水+甘油、 乙醇+ 甘油、醚、苯、甲苯、丙酮、环己醇等作介质。常用分散剂有六偏磷酸钠、焦磷 酸钠、水玻璃、氨水和氯化钠等。分散的方法有超声波分散、搅拌器分散、抽真 空脆气,减压沸腾、介质中长时间混合、球磨、乳钵分散等,或几种分散方法联 合使用。由于淘析法和流体分级法可以直接得到各个粒级的产品,供进一步分别 检测用,因此在选矿工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沉降

15、分析通常要求在稀悬浮液中进行, 以保证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均能自由沉降, 互不干涉。由于一般仅对小于 0.1mm 的物料进行沉降分析,故可按斯托克斯公式 计算其沉降速度。 (4-1) 式中 v粒子沉降末速(ms); h沉降距离(m); t沉降时间(s); 嗣体密度(kgm3); 流体密度(kgm3); g重力加速度(9.18ms2); d球形固体颗粒直径(m); 流体的粘度(Nsm2),水的牯度在 20时为 0.00lNsm2,空气的粘度 为 0.000018Nsm2。 若用水为介质,其1000kgm3,可得。 2 () 18 sf g h vd t s f f (42) h 值的选择,应使时间

16、 t 不过长或过短,一般分级沉降速度小的微粒部分时,h 要求小些,相反,分级粗颗粒时,h 要大些,但最小不能小于在该容器内液:固 =6:l 时所具有的高度(对于泥质物料为 10:1)。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避免计算错误,通常都是在计算完毕后,根据要求的粒度, 参照已编制的专门表格(43)来校验一下沉降所需要的时间是否正确。 上述公式适用于一定粒度范围内的理想球形颗粒。实际测定时,照理要进行形状 系数的校正。但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单起见,常用与试样颗粒具有相同沉降速 度的球体直径表示颗粒的粒度,这个数值,叫做等效直径,或当量直径,或斯托 克斯直径。 矿石试样常是由不同密度的颗粒混合物组成, 因而在计算沉降速度或颗粒粒度时, 固体密度 p。究竟应取多少,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若标准不同,计算出来的粒 度也不同。一般来说,对于原矿和尾矿,可以用主要脉石矿物的密度作为计算标 准,一般用石英作标准。石英密度为 2.65,其他脉石矿物,如方解石,密度为 2.7,差别不很大。对于精矿,可用精矿试样的实测密度,但如要计算粒级回收 率,就仍然只能采用与原矿相同的计算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