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报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回顾与年展望报告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864892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61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度报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回顾与年展望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年度报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回顾与年展望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年度报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回顾与年展望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年度报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回顾与年展望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年度报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回顾与年展望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度报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回顾与年展望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度报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回顾与年展望报告(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度报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回顾 与年展望报告 年度报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回顾 与年展望报告 2010 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回顾与 2011 年展望2010 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回顾与 2011 年展望 政策向右,市场向左 2010 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回顾与 2011 年展望 2010 年:五大看点 看点一:千家与千亿 2010 年注定将成为中国房地产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出现了三个“超千” 的标志性事件:进入中国房地产的外资开发商 数量超千家;万科年度销售金额超千亿;北京、上海、大连三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 收入超千亿。 外资房企数超千家:据商务部统计,2010 年新设或增资的外资房企数 量突破 10

2、00 家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另据多家顾问公司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 2010 年外资在全国重点城市大宗物业投资的活跃程度亦远远超过 2009 年。 年销售金额超千亿:2011 年 1 月 4 日晚间,万科 A 发布的 2010 年 12 月份销售业绩简报称,2010 年 1-12 月,万科累计实现销售面积 898 万平方米, 销售金额 1082 亿元,成为首个年销售金额超千亿的房企。这一数字,相当于美 国四大住宅公司销售高峰时的总和。 土地出让金超千亿:据世联监测数据统计,2010 年北京、上海和大连 三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超千亿。其中,北京超过上海成为 2010 年出让金最 多的城市,金额为

3、 1629 亿元;接下来依次是上海:1513 亿元;大连:1158 亿元。 不管以上三个“超千” 的数据是偶然还是必然,至少它们都将成为中国 房地产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 也必将对整个房地产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一,千家外资开发商的进入,势必会加剧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对当地地价 及房价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增加国家调控房地产的难度。当然,外资开发商的 进入也会给国内开发商产生一定的示范作用, 促进房地产开发质量和管理理念的 提升。其二,万科年销售金额超千亿,将会给国内开发商带来很强的刺激作用, 原来千亿目标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这将更加促进开发商全国化战略,加速行业 的整合,提高行业的规

4、模化效应。其三,北京、上海、大连三个城市的年土地出 让金收入超千亿。土地出让金超千亿说明开发商拿地热情依旧高涨,而地价的高 企则又暗示着后市房价有着上涨的内生动力。 2010 年,可以说是中国房地产史上调控最严厉的一年。调控政策之严, 手段之多,调控之密集程度可以说是史上罕见。可就是在这么严厉的调控之下, 居然还能出现三个“超千” 的标志性事件。世联研究认为,这既表明众多市场参 与者依然看好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前景, 同时也表明目前政府宏观调控的暂时 失效。“房价屡调不下” 现也已成为目前中国民众的固有观点。改变宏观调控思 路,打破民众观念的束缚,纠正“政策向右,市场向左” 的矛盾,重塑政府在

5、市 场的威信,应是今后政府努力的方向。 看点二:规划与房价 金融危机后的这两年,往日屈指可数的区域规划,如同雨后春笋,不断 涌现。国家已经批准或待批的经济区域规划基本覆盖了整个中国版图,近期形成 的区域规划, 在东部先行、 西部开发、 中部崛起、 东北振兴的大板块格局基础上, 呈现了缩小范围、多点开花的特点。2009 年,国家先后批复了珠三角、福建海 西、江苏沿海等 9 个区域规划。2010 年则延续了 2009 年的火热,1 月 4 日,海 南国际旅游岛正式获批,接踵而至的包括皖江城市带、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 验区、沈阳经济区、长三角、重庆两江、大小兴安岭、深圳前海、山西综合改革 配套改革

6、实验区等,加上深圳、厦门和珠海经济特区扩容,前后一共批复了 10 多个区域规划。后续来看,2011 年开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已经尘埃落定, 而成渝经济区、 京津冀都市圈、 中原城市群规划等重点区域规划同样是箭在弦上。 区域规划是中国经济格局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 区域经济的协调是中国 经济继续高速发展的有效支撑。 区域规划能够带来国家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的加 大,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快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等多方面的优势,对于房地产市场 而言,这些优势将逐步转化为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人口聚集度及收入水平的提升 等市场利好。 首先,基于区域规划长期的资源聚集和发展前景,能够直接推动区域内 房产物业的升值。例

7、如,海南房价在旅游岛获批后再度疯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 示,2010 年 1-11 月份累计成交量同比上涨 70%;深圳前海规划获批后,整个片区 房价逆调控周期上涨 10%左右,充分说明区域规划的概念能够成为房地产市场重 要推手。 其次,规划区域内上演城市一体化趋势。核心城市的高房价具有示范效 应,对周边城市的辐射能力增强,城际轨道的铺建和高速路的网络化则发挥着催 化剂的作用,加强了房价上行的预期。例如,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念一经报道,河 北省境内的近首都区域房价强势上涨。 第三,特区扩容解开了特区外楼市发展的有形枷锁。深圳、厦门、珠海 扩容后,城市发展面临的政策、财政、资源等方面的制约将不复存在,

8、房地产市 场发展的土地瓶颈迎刃而解。虽然特区内外的有形枷锁已经解开,但购房者心中 的无形约束短期内难以根除,因此,土地扩容带来的楼市供给增加不会对原特区 内的高房价形成冲击,而原属特区外的区域将因为全新的发展机遇,管理和政策 的协同以及配套设施的跟进,促进区域地产升值。 看点三:通胀与楼市 2010 年,房地产调控“两难”问题贯穿始终。上半年是保增长与稳房 价的两难,人们担心救市刺激政策的退出会导致经济下滑,而政府对房地产的打 压则会加速这种下滑态势。由于过去两年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由此注入的 大量流动性导致 2010 年下半年物价压力陡增,因而下半年中央政府要在“保增 长、防通胀、稳房价

9、”之间进行艰难的平衡。时至今日,中国经济经受了考验, 保持平稳发展,但单月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已超 5%,创下近两年单 月最高纪录,通胀之势愈演愈烈。而房价走势也愈发坚挺,70 个大中城市房屋 销售价格环比从未下跌。 世联研究认为,通胀对于中国楼市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高 通胀带来的负利率并不支持人们放弃对房产的追逐, 这预示着严厉调控下的购房 需求依然旺盛,此乃机遇。正是这种机遇导致年底各限购和非限购城市成交继续 火爆,调控效果愈发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高通胀必然会导致货币政策收紧, 2010 年央行 6 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只是本次货币政策收紧的前奏, 如果

10、通胀继续,加息政策将会延续,进而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此乃挑 战。从加息对楼市的影响来看,其调控逻辑主要是通过调节开发商的资金成本、 需求者的购房成本,来促进供应、压缩需求,从而使供求关系发生改变,从而达 到稳定房价之目的;但从加息的实质影响来看,其初期影响较小,主要是通过连 续加息、作用累加后房价走势才开始明显逆转。未来通胀压力犹存,抗通胀将成 为 2011 年的首要经济目标,连续加息可能性依然较大,对楼市的影响也不容小 觑。 看点四:忽悠的政策 2010 年可谓名副其实的“政策年”,政策层出不穷,不仅出台的频率 史无前例的密集,而且覆盖范围广,囊括土地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货币

11、政策和住房政策等等;但是有的政策因其长期空转或执行落实效果太差,让人感 觉有些忽悠的成份。 房产税可谓是 2010 年最大的忽悠。 从 2010 年年初就开始不断爆出全国 将完善房产税制度;5 月份上海房产税征收将启动的新闻轰动全国;紧接着爆出 中央紧锣密鼓筹征房产税,2010 年逐步推出房产税的消息;6 月份北京又爆出拟 对持有多套房征收房产税;7 月份爆出杭州、 深圳将率先试点房产税;10 月份上海 房产税落地准备已接近完成的消息传出;再传出重庆正在完善房产税方案,深圳 将首试房产税的消息;最后年底爆出了上海、 重庆做好 2011 年房产税试点准备的 新闻等等。房产税政策在 2010 年被

12、炒得沸沸扬扬,同时也是最扑朔迷离的政策, 但是房产税这只靴子什么时候能落地, 实施以后对楼市调控究竟有什么影响都还 只是未知数 另外,要求“78 家央企退市”的方案并没有明确规定央企退出房地产 行业的期限, 截止 12 月 21 日, 仅有中远集团一家成功退出楼市, 如此 “清退令” 岂非一纸空文?保障性住房用地 1.34 万公顷占住宅用地的 14%,与“保障房、棚 改房和中小套型普通住房必须占 70%”的目标相差甚远;12 月,就土地违法问题 国土部终于约谈了 12 个县市政府的一把手, 但这 12 个市县却都是相当不起眼的 三四线城市,查处力度与公众期待差距实在太大。 看点五:最后的法宝

13、在 2009 年楼市销售面积和销售均价大幅上涨的背景下,政府毅然调控 楼市,但“愈调愈涨” 的尴尬迫使政府使出最后的三个法宝:限贷、限购和保障 房。 限贷,在 2010 年经历了三次调整。其中首套房由“国十一条”规定的 首付两成,被“国十条”调整为 90 平方米及以下二成,最后被“9.29 新政”统 一规定为三成;二套房由“国十一条” 规定的首付四成,被“国十条” 调整为“首 付五成,利率 1.1 倍”;三套房及以上在“9.29”之前参照二套房规定,但在 “9.29”之后被统一暂停放贷。 限购,因购房人国籍及户籍的不同分三种情况:限外、限非本地户籍家 庭及限本地户籍家庭,而我们一般所讲的限购仅

14、指对本国户籍家庭的限购。其中 限外在 2006 年就出台了原则性的政策,但一直到 2010 年 11 月才出台相应的执 行细则, 要求外籍居民在华工作或生活 1 年以上方可在工作或生活所在地购买一 套住宅。对于本国户籍家庭的限制分两种情况:非本地户籍家庭,要求有 1 年以 上本地纳税或社保记录的前提下,可限购或新购 1-2 套;本地户籍家庭,往往要 求限购或新购 1-2 套。 保障房,在 2010 年是加速的一年,量的要求由年初的 1540 万套 (2010-2012 年),提升至 580 万套(2010 年),在年底又拔高至 1000 万套(2011 年)。不仅如此,2010 年规划开工建设

15、的 580 万套,到年底实际开工 590 万套。 上述三大政策对 2010 年中国楼市的即时影响是明显的,比如在 4 月和 9 月出台限贷政策后,5 月和 10 月的全国商品房成交分别环比减少 15.8%和 11.2%。但纵观 2010 年楼市的多次反弹,说明这三大法宝对楼市影响有限。 限贷限购是“抑需求”,保障房是“促供应”。在经历了 2009 年的大 反弹后,购房者的预期被彻底改变,以至于 2010 年三次提高限贷要求,仍不改 楼市反弹厄运,这就是楼市政策反复所带来的制度成本,注定需要付出代价,同 时也意味着未来针对需求方面的约束还会加强。保障房是政府目前“促供应” 的 唯一法宝。经过这些

16、年的调整发现,欲通过调控开发商来促进供应是有违市场原 则的,也是不奏效的,相反让更多购房者在“商品房市场” 挤独木桥,不利于国 家对房价的调控。而国家做实保障房工作后,则通过对楼市的结构性调整实现需 求分流,更有利于楼市的理性发展和民生的保障。 2010 年:楼市回顾 综述:不平凡的 2010 2010 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史上最严厉的调控。国十一条、国十 条和国五条相继发布,这一密集程度在房地产行业乃史上罕见。同时,调控政策 涵盖土地、信贷、税收、保障房等与房地产相关的方方面面。 最后,政府还拿出“限购令” 的行政手段。市场手段到行政手段的转化,说 明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到了无所不用的地步。可以说,2010 年对房地产行 业是名符其实的调控年。 2010 年,一方面,政府祭出史上最严调控。另一方面,土地出让金过 千亿城市的出现表明土地市场依然火爆,开发商拿地热情依然不减;同时,万科 也在严厉的调控之下创下年度过千亿的骄人业绩,表明开发商不惧调控,在调控 中依然成长。“政策向右,市场向左” 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