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863016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68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管理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建筑工程管理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建筑工程管理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建筑工程管理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建筑工程管理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管理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管理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工程管理教育部马克思主义 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建筑工程管理教育部马克思主义 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编写组 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大纲编写课题组 首席专杨春贵 主要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俊峰 王宏波 边立新 孙熙国 杨信礼 张曙光 陈曙光 欧阳康 庞元正 教学大纲编写说明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高等学校硕士生思想 政治理论课的选修课程,主要任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 法论教育。通

2、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的立 场、观点、方法,培养硕士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学 习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方法。 本教学大纲突出方法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样两个特点,系 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指导意 义,特别是着力阐述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立场、 观点、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问题意识,贴近哲学社会 科学研究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力求增强教学的思想性、针对 性、实效性。 本课程为 1 学分,1 8 学时。 目 录 导论1 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 (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1 (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2 (三)社会科学方法

3、论的性质和特点4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5 (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5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 功能定位一8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8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10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10 (二)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11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科学 体系12 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14 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14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4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15 (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16 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17

4、 (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17 (二)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18 (三)调查研究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19 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20 (一)在实践中检验理论20 (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22 (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23 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25 一、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25 (一)生产力系统26 (二)生产关系系统27 (三)上层建筑系统28 (四)人口系统29 (五)自然环境系统30 二、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一一一 k31 (一)社会有机体3l 目 录 (二)经济社会形态32 (三)技术社会形态33 三、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34 (_)整体性原则-

5、34 (二)结构性原则35 (三)层次性原则36 (四)开放性原则37 第三章社会矛盾研究方法39 一、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39 (一)社会矛盾的普遍性39 (二)社会的基本矛盾40 (三)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一 41 二、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42 (一)注重研究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42 (二)注重研究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42 (三)注重研究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43 (四)注重研究矛盾性质和矛盾斗争形式的特殊性43 三、利益分析和阶级阶层分析方法44 (一)利益矛盾与利益分析方法44 (二)阶级矛盾与阶级分析方法4 目 录 (三)阶层矛盾与阶层分析方法

6、46 第四章社会过程研究方法48 一、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48 (一)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48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49 (三)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50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51 (一)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51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52 (三)社会历史过程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53 三、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若干重要方法54 (一)历史主义的方法M (二)科学预见的方法55 (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56 第五章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副 一、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58 , (一)“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58 (二)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历

7、史发展的基础59 (三)人的生存状态是社会发展状况的尺度60 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6l (一)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6l (二)社会共同体具有不同的性质62 (三)“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的社会共同体63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63 (一)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63 (二)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作用64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65 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66 一、真理与价值66 (一)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与价值66 (二)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67 (三)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是社会评价的任务68 (四)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8、的内在 要求69 二、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一,70 (一)社会认知的特点70 (二)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70 (三)社会认知的概括与综合7l 三、社会评价及其标准72 (一)社会进步的评价72 (二)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73 (三)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73 第七章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76 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76 (一)哲学视野中的“世界历史”76 (二)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76 (三)“世界历史”的两重性78 二、经济全球化及其内在矛盾79 (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79 (二)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含义和特点80 (三)经济全球化的内在矛盾82 三、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

9、义83 (一)以世界眼光观照当代社会发展83 (二)正确理解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关系84 (三)正确理解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84 (四)正确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85 后记87 导 论 寸 I,匕 人类对社会的认识水平,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得到发 展和提升。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使 得人们很难对社会历史作出全面的、科学的解释。马克思主义的 创立为人们正确解释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 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伟大变革。 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但在不同的 历史时期,这种认识的方式和达到的水平是很不相同的。了

10、解人 文社会科学及其方法论的历史演变、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以及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对于我们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 神话传说是原始社会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形式。那时的人类 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不久,认识能力很低,主要是借助于原始思维 对社会进行认识,其认识成果通过集体表象得以表达,以神话传 说等方式流传。 语言文字符号的发明和运用使生产技能与生活经验得以保 l ; 2 i 导 论 持、提升和传播。人们逐步产生了政治、伦理、军事、经济、史 学、教育、文艺、美学等有关社会的思想,但在早期,它们与数 学、天文、地理、水文、农耕、畜牧等有

11、关自然的思想混合在一 起,尚未分化为独立的学问。 在中世纪的欧洲,神学占据统治地位,信仰成为理性的前 提, “天启真理”至高无上,领悟上帝的旨意成为社会认识的主 导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类智慧与人的自主意识。 资本主义的发展呼唤着理性的觉醒。文艺复兴引发了思想解 放运动,要求人们以理性对抗神性,以人权取代神权。启蒙运动 进一步彰显了理性的作用,弘扬社会批判精神,为资本主义和近 代工业社会开辟了发展道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 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成为启蒙运动重要的思想成果和学科 代表。 近代以来,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入,自然科学的实 证性认识方法扩展到人文社会领域,实证性理

12、论与方法主导了社 会认识和社会科学研究,科学主义成为社会认识的一种重要思 潮。对于人的情感、意志、欲望和个性等的关注,则引发了社会 认识中的人本主义认识方式。 (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 社会科学是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的,在当代学科体系中占有 首要的地位。 ; ! 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3 自然科学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寻自然规律为目标, 以实证性研究方法为手段,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 理、生物等诸多学科,在人类认识、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 挥着巨大的作用。 人文科学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逐渐形成,它以广泛的人文社 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文学、史学、哲学、艺术学等为主干学 科

13、,目的在于帮助人类理解和把握自身。 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 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 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 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在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 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当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在深度分化中高度综 合,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学科体系,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对其加以划 分。当前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包含哲学、文学、史学、经济学、 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涵盖了数十个一级 学科和二级学科。它们与工学、理学、医学、农学和军事学等一 道构成了当前我国的学科门类

14、体系。 人类文明的进步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又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思想指导。人文 社会科学研究通过对社会历史的回溯与反思,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l ; 4 i 导 论 与构建,对未来社会的展望与规范,提升社会的自我认识能力, 使人类文明发展行进在正确的方向和轨道上。人文社会科学的发 展标志着人们在认识社会和提升自我认识方面的进步。社会科学 研究以其超前性和预见功能,引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方法”一词在中国古代是规矩、规则的意思。 墨子天 志篇把以“规”度量圆形之法称作圆法,把以“矩”度量方 形之法称作方法。 “无以规矩,

15、不成方圆” ,就是从这里来的。 在西方, 方法”一词源于希腊文,由“K 仪 TKoTl”(沿着)和 “08。K”(道路)两个词组成,意思是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今 天我们所说的方法,就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 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活动目的的手段 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在科学 的探索活动中,研究方法为人们提供规范、原则、程序等,最终 影响甚至决定着主体对客体把握的广度、深度和正确程度。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 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 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世界 观、科学观和技术观。依据理论体系的不同层次而分出不同层次 的方法论,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 l l l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 5 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 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差异,是由它们研究对 象的特点所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