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设计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854716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5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设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设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设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设计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设计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设计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设计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2012级专业主干课程,第一单元,第三节 活动设计,活动设计说明,2,活动设计作品欣赏,幼儿园中班班 小兔子分萝卜应彩云,(一)专题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两个类型: 1.专门课程; 2.专门活动; (二)非专题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几种渗透: 1.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2.在其他领域中的渗透; 3.在家庭教育中的渗透。,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类型,(一)确立活动目标 (二)设置活动内容 (三)选择活动方法 (四)活动设计思路 (五)评估活动效果,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流程,1.确立目标系统 (1)总体目标:即三年目标规划 (2)学段目标:即年度目标,如小班

2、目标。 (3)单元目标:即各个专题,如自我意识 (4)层次目标:即情感态度目标,认知目标, 技能目标。,(一)确立活动目标,2.目标制定依据 (1)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根据幼儿心理发展情况,确立认知发展、情绪发展、意志品质形成、个性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作为课程教学目标。 (2)依据现实情况根据调查发现,3-6岁孩子在语言理解能力、创造力、学习兴趣、合作精神、责任感、挫折容忍力等方面比较薄弱。即: 认知: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创造力 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发现问题的能力; 社会适应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责任感; 自主坚强的意志特征:自信心、挫折容忍力。,(一)确立活

3、动目标,3.目标确立注意事项 1)活动目标宜具体、明确 2)遵循情感目标首位原则。 请判断: 如幼儿自我意识的辅导主题,活动目标为: 1)知道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初步学会欣赏同伴和自己的优点; 2)体验更多的自信心和满足感;,基本操作程序: 1.细化教学目标 2.确定辅导主题 3.设计具体活动 主要教学内容参考 1.认知心理模块 2.情绪情感模块 3.个性心理模块 4.幼儿社会适应模块,(二)设置活动内容,举例说明: 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大班56岁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可以设置如下教学内容。 1.理解能力训练说说它的含义 2.概念的形成什么是动物 3.创造力的培养砖头的作用 4.好奇心的培养

4、磁铁真好玩 5.问题解决能力训练当父母都不在家的时候 6.合作意识的培养小动物抬水比赛,(二)设置活动内容,举例说明: 7.合作能力的训练小拖鞋制作厂 8.责任感意识的培养哪种做法对 9.责任感培养吃了糖果以后 10.自信心的提高优点“轰炸” 11.体验挫折当我未达标时 12.应对挫折当自己失败的时候,(二)设置活动内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最基本的方法。 注重直观,加强表演性。常配合演示法、实验法、故事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合作性训练”中,老师演示“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折不断”;如创造力培养中,可以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挑小棍儿”民间游戏活动,播放游戏

5、规则。 2.游戏法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根据内容设计各种适宜于幼儿的游戏活动:竞赛性游戏,合作性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智力游戏等。分组竞赛性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三)选择教学方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3.讨论法常用方法。 全班讨论和小组讨论。如脑力激荡法,利用集体思考和讨论的方式,使思想观念相互激荡,发生连锁反应,以引起更多的想法和意见。注意:在讨论过程中,严禁批评,不做评判。 4.角色扮演法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是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如活动“当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长大后的我”。,(三)选择教学方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

6、动课程的教学方法: 5.榜样示范法有效方法。 是一种让幼儿通过模仿来习得或掌握新行为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教师的榜样示范和幼儿的榜样示范。理论基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替代学习)理论。注意:必须与配套的强化措施结合起来。,(三)选择教学方法,采用“模块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 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根据学段身心发展需要,先确立课程模块,再根据模块确立几个主题,然后围绕同一个主题设计几个不同的具体活动,注意循序渐进。 课程模块 主题 活动课 如大班,可以设计四大模块: 1.提升思维能力 2.激发学习兴趣 3.培养合作性和责任感 4.发展自我意识,(四)课程设计思路,(四)活动设计思路,采用“模块主题活动”的

7、设计思路 在小班智力培养模块中,可以分为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几个分主题,然后分别就某个主题设计成多个具体活动。如观察力的主题,可以设计下列几个具体活动。,评估的基本原则(设计、实施、效果) 1.年龄的适合性:适合幼儿的认知、情感与个性发展水平 2.目标的综合性:情感态度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 3.内容的适应性:生活化,渐进化 4.设计的科学性:过程环节合理,操作性强,符合幼儿认知 水平,(五)评估活动效果,评估的基本方法 1. 前测和后测结合的方法,即起始评价和终结评价两者结合。 2. 以过程评价为主的方法利用电子记录、纸笔记录重要过程。 3. 效果反馈记录法幼儿园教师、家长、

8、幼儿、专家评价反馈 4. 档案袋记录法建立幼儿心理档案(见教材P65-69) 如课堂气氛记录表(教师用) 主题内容;课堂气氛;学生间的相互反应; 偶发事件的处理;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建议。,(五)评估活动效果,三、课程设计说明,从智力开发、创造力培养、自信心培养、情感教育、合作性教育和挫折教育等六个方面的课程设计进行举例说明。 (一)幼儿智力开发 1.感知练习 开展感知练习的方式有:看、听、闻、摸、尝、猜动作、信任行走。包括各种感统训练项目 2.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形式:归类与分类训练;学会比较;学会推理;鼓励幼儿解决实际问题;,课例:说说它的含义理解能力训练,【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理解

9、图片内容,并能说出主题; 2.通过活动,培养观察力,训练理解能力; 3.学习、理解词:“手表” 【活动准备】挂图、字卡、手表。 【活动过程】 一、动作理解 1.老师做一个动作,请幼儿猜动作是什么。 2.请幼儿做一个动作,大家猜动作意义。,课例:说说它的含义理解能力训练(续),二、图片理解 1.出示图片:小朋友上学,地上有块手表。提问:“图上是谁?他去什么地方?地上有什么?他会怎样做?” 2.按顺序出示三张图片: 图1:小朋友弯腰拾手表的动作; 图2:小朋友上学,地上有块手表; 图3:小朋友把手表拾起来交给警察叔叔。 老师提问: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老师这样摆对吗?应该按什么顺序摆放? 3.请小朋

10、友先按正确的顺序摆放图片,再说说小朋友在干什么。,课例:说说它的含义理解能力训练(续),三、学习、理解词 1.老师提问:手表是什么意思?手表是用来做什么的? 2. 对手表的解释越多越好,并给予奖励。 3.出示“手表”词卡,学习认读手表。 四、评价 1.表扬理解能力强或积极开动脑筋思考的小朋友,鼓励有进步的小朋友。 2.填写课堂档案袋,记录小朋友主要表现。,二、幼儿创造力培养,(一)培养途径: 1.学科渗透和活动渗透; 2.专门的创造力培养课程;,二、幼儿创造力培养,(二)创造力培养的目标体系 1.总目标:萌发幼儿初步的创造意识,激发创造的兴趣,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11、.分年级子目标: 小班:初步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问题;培养幼儿创造的兴趣;发展幼儿思维的流畅性;,二、幼儿创造力培养,(二)创造力培养的目标体系 2.分年级子目标: 中班:进一步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能清晰完整地表述问题;开设简单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课程;发展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让幼儿体会到创造的快乐。 大班: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鼓励幼儿不怕困难,大胆设想;理解并能复述三四个较简单的创造发明故事,初步认识创造的意义;继续开设创造性思维训练课,进一步发展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培养幼儿创造性游戏、创造性绘画、创造性讲述故事的能力,培养幼儿创造想象能力

12、。,二、幼儿创造力培养,(三)创造力培养课程的主要形式 1.发散思维课 该课程采用与幼儿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训练,以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如: 1)列举某一物品的用途; 2)说出某一玩具的各种玩法; 3)看图联想:如 ,问幼儿像什么? 4)看词联想; 5)给故事结尾; 6)给故事命题; 7)听音乐联想; 8)“假设”练习: 9)一题多解训练:如老太太把绿豆和沙子混在一块儿了,怎么分开呢?,二、幼儿创造力培养,(三)创造力培养课程的主要形式 2.创造故事课 该课程从古今中外科学艺术创造的历史中,选取一些科学家、艺术家、发明家进行创造的典型故事。 创造故事课可以在

13、中班和大班进行。 如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二、幼儿创造力培养,(三)创造力培养课程的主要形式 3.创造活动课 该课程是以幼儿活动为主要内容,以产生较完整的创造成果为目标。 该课程主要是训练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体验完整的创造过程。 该课程以问题或课题为中心,让幼儿围绕此问题进行自己有设计。 创造活动课可以在中班和大班进行。 如制作一张节日卡;创编一个故事;,二、幼儿创造力培养,(三)创造力培养课程的主要形式 4.创造技法课 该课程是以幼儿掌握基本的创造技法,并能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 该课程选用一些常用的创造技法,如头脑风暴法、检查单法、要素重组法、假设法等,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 创造活动课一般

14、在大班或小学阶段进行。,课例:,【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 2.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画有一张堆满砖头的有各种表情的图。 【活动过程】 1.老师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启发幼儿的想象力; 2.老师出示图片:这张图是一堆各式各样有表情的砖头,他们好像在说:“小朋友,帮我想想,我有什么用处?别让我堆在这里!”,课例:续,3.幼儿自由讨论,要求人人出点子。 4.分组比赛: 全班分成两大组,在黑板上写上“苹果队”、“橡胶队”。 每说出一个用途就得一颗五角星。 哪队五角星多那队胜。 5.小结:分析幼儿答案,表扬独特的、富有变通性的答案 6.颁奖:给优胜者队颁发“创作奖”。,三

15、、幼儿自我意识培养,(一)幼儿自我认识的目标 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和表现自我 子目标: 小班:侧重于了解自己的外部特征,如性别、姓名、认识自己身体的各部分的名称。 中班:侧重于了解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功用及保护办法;知道人有各种情绪,学习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成为大家喜欢的孩子。 大班:侧重于学习评价自己和别人,学会表现自己,如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能指出别人的优缺点,学会表达自己的需要。,三、幼儿自我意识培养,(二)幼儿自我认识的途径 1.从活动的结果中; 2.从成人的评价中; 3.与同伴中的交往中; (三)幼儿自我意识教育的内容 1.自我认识教育活动:自我感觉、自我形象、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如“认识

16、五官”、“我的彩色心情”、“快乐的我”、“我的自画像”。 2.自我体验教育活动:自信心、自尊心、成就感、自豪感、羞耻感、内疚感等。如“谁的小手最能干”、“今天我值日”、“帮助弟弟妹妹”。 3.自我调控教育活动:自制力、坚持性、自觉性、自我延迟满足的。含两类活动:自发活动:通常用“我要”“我想”我坚持“”我愿意“ 自我制止活动:通常用“我不”“不能”等表达。,三、幼儿自我意识培养,(四)培养幼儿自我意识的活动形式 1.小小广播员; 2.“我能” 3.小博士 4.今天我是小班长 5.小小画展 6.混合游戏 ,四、幼儿合作性训练,(一)幼儿合作训练的主要内容 1.认识合作及其意义 2.培养合作能力 3.鼓励合作性竞争 4.解决冲突,四、幼儿合作性训练,(二)幼儿合作训练的活动设计 1.连体人 2.背靠背 3.两人三足 4.穿大鞋走 5.抬水比赛 6.分组拼图 7.一人画一笔 8.众志成城 9.不够怎么办 课例分享: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