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皮层功能与解剖幻灯片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5853934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脑皮层功能与解剖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大脑皮层功能与解剖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大脑皮层功能与解剖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大脑皮层功能与解剖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大脑皮层功能与解剖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脑皮层功能与解剖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脑皮层功能与解剖幻灯片(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脑皮层解剖与功能 Cerebral cortex anatomy and function,1,大脑皮层功能,2,额叶(frontal),血液供应:外侧面及底面由大脑中动脉供应,内侧面则来自大脑前动脉。 额叶损害的症状主要为随意运动、语言表达及精神活动三方面的障碍。可分为额叶外侧面、内侧面、底面三个部分来识别。,3,外侧面,可分为第一运动区(中央前回,4区)、运动前区(额上回、额中回后部,6区)、额眼运动区(额中回后部,8区)、运动性语言区(额下回后部,44、45区或Broca区)、额前区(额上、中、下回的前部,9、10、11区),4,5,6,第一运动区(中央前回,4区),破坏性病变 产生对

2、侧肌肉瘫痪,常为上肢或颜面-上肢瘫。 刺激性病变 产生局灶性运动性癫痫、Jackson癫痫,7,运动前区(额上回、额中回后部,6区),病变产生对侧上肢的精神工作障碍、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强握摸索反射和运动失用,如左侧病变可产生双侧上肢的运动性失用。 对侧肢体共济失调 额桥束,额眼运动区(额中回后部,8区),病变产生双眼凝视障碍 破坏性病灶 同侧 刺激性病灶 对侧,8,运动性语言区(额下回后部,44、45区或Broca区),左侧额下回后部病变 产生运动性失语,额前区(额上、中、下回的前部,9、10、11区),产生精神障碍,在两侧病变时较为明显。其临床表现有情感淡漠,对周围环境不注意与缺乏兴趣,不关

3、心仪表,记忆减退,智能减弱,行动迟缓组成典型的淡漠无情无意志-运动不能综合征。 额叶广泛损害的患者,有行为幼稚、欣快、或随地大小便而不知羞耻等精神失常症状。,9,10,11,旁中央小叶前部是小腿和足部的运动区,该区另有管理排尿、排便的功能。,额叶内侧面病变以大脑前动脉或其胼缘支闭塞产生旁中央小叶梗死和矢状窦旁脑膜瘤较为多见。 矢状窦旁脑膜瘤可产生脑性截瘫,并伴有二便障碍,须与脊髓性截瘫相鉴别。(前者可见足部瘫痪严重而膝关节以上肌肉不受影响),12,13,眶回和直回,产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多食、多饮、多尿、胃肠蠕动过度、高热、出汗、血管扩张等。 还可产生精神行为异常。,14,额叶释放征,1、

4、眉间反射 2、吸吮反射 3、口轮匝肌反射 4、掌颌反射 5、强握反射,15,顶叶(Parietal),血液供应 大脑中动脉 分为中央后回( 第一感觉区,3、1、2区)、顶上回(5、7区)、顶下回(围绕外侧沟后端的缘上回,40区和围绕颞上沟末端的角回。,16,17,中央后回(3、1、2区)病变,18,破坏性病灶 对侧相应肢体的皮肤感觉减退或缺失,以触觉受累较为明显,肢体远端为重。 皮质性感觉障碍 图形觉、两点辨别觉、重量觉、实体觉。 刺激性病灶 产生感觉性癫痫。,19,顶上叶(5、7区)病变 皮质性感觉障碍,1、位置觉障碍 包括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感觉运动皮质区的任何部分损害时

5、,手和足在空间位置的感觉发生紊乱。 患者视觉、痛温觉和本体觉完好,却不能感知躯体各部位的存在、空间位置及各组成部分间的关系,表现为自体部位失认、偏侧肢体忽视、病觉缺失、和幻肢症等。多见于非优势半球顶叶病变。 2、实体觉障碍 3、两点辨别觉障碍 4、重量觉障碍 5、体象障碍,20,优势半球角回(39区及19区前部)病变 1、失读 2、古茨曼综合征(Gerstmann) 表现为 计算不能、书写不能、左右识别不能、不能识别手指。,21,颞叶(Temporal lobe),血液供应 大脑中动脉 分为颞横回( 41、42区)、颞上回后部(22区)、颞上回(22区)、海马钩回(27区)、颞叶视放射。,22

6、,颞横回(41、42区)病变 颞横回是主要的听觉中枢,此处病变可出现耳鸣、幻听。 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22区)病变 感觉性失语 优势半球颞上回(22区)病变 听觉性失认 不能领悟声响的意义,例如汽笛鸣放、诗文朗诵、音乐演奏等。,23,海马钩回(27区)病变 钩回发作,最富有指示性的为幻嗅和幻味,这些幻觉或为患者所熟知的或不熟悉的,而且常具有不愉快的性质。 似曾不识现象 视物显小症、视物显大症,颞叶视放射病变 颞叶深部病变可影响部分或全部视放射而致病灶对侧同向偏盲及象限盲。,24,25,颞叶病变时 精神障碍极为常见 幻视 多为有人物或动物形象的幻视,即成形幻视。 近记忆力丧失,而对往事尚可记忆得

7、清楚。 深部病变常出现逆行性遗忘。,26,枕叶(Occipital lobe),距状裂两唇的上唇为楔状回,上唇为舌状回,二者的皮质为17区,又称纹状区,为视觉中枢。,27,纹状区(17区)病变 刺激征 简单的不成形的视幻觉,如火星、闪光、亮线或色斑。 破坏征 病灶对侧同向偏盲或同向象限盲,伴有黄斑回避。 纹状旁区(18区)或纹状周围区(19区) 视觉性失认 双侧视皮质病变 皮质性盲 1、视觉完全丧失;2、强光刺激不瞬目;3;光反射存在;4、眼底正常所见。,28,29,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 (运动性失语) 书写性语言中枢-额中回后部 (失写症) 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 (感觉性失语)

8、视觉性语言中枢-角回 (失读症),语言中枢,30,连合纤维-连合左、右大脑半球 (胼胝体、前连合、穹窿) 分3类 联络纤维-大脑半球内 (钩束、上纵束、下纵束、扣带) 投射纤维-上、下行纤维,大脑髓质,31,大脑半球的髓质 分为连合系、联络系、和投射系 1、连合系 是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的纤维,包括胼胝体、前连合和穹窿连合。 2、联络系 是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的纤维,其中短纤维联系相邻脑回称弓状纤维,长纤维联系本侧半球。包括钩束、上纵束、下纵束、扣带。 3、投射系 是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绝大部分经过内囊。,32,头 尾状核 体 尾 新纹状体 纹状体 壳 豆状核 苍白球-

9、旧纹状体,锥体外系中控制躯体运动的主要调节中枢,病变后导致运动不正常和肌张力的改变。,33,内囊 internal capsule,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前肢 -豆状核与 尾状核之间 后肢 -豆状核与 丘脑之间 内囊膝-前、后肢 之间,34,35,内囊前肢:额桥束、丘脑前辐射 内囊后肢: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丘脑上辐射、视辐射、听辐射、顶枕颞桥束 内囊膝部: 皮质核束,36,听辐射、视辐射,37,1. 对侧半身感觉丧失 (丘脑中央辐射受损) 2. 对侧半身偏瘫 (锥体束受损) 3. 双眼对侧视野偏盲 (视束受损),三偏症,38,边缘系统,边缘叶(扣带回、海马旁回、齿状回、海马、隔区等)及其相关的皮质下结构(杏仁体、下丘脑、上丘脑、中脑被盖等)。,特点:,1)发生上较古老 2)纤维联系复杂,功能: 1)调节内脏活动和情绪活动 2)与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关 3)与精神、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组成:,39,谢谢!,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