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方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5853776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方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方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方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方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方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方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方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ppt课件(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方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二章 污染气象学基础知识,21 主要气象要素及大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22 大气的热力过程; 23 大气污染与气象的关系; 34 大气扩散模式; 35 污染物浓度估算; 36 厂址选择和烟囱设计。,.,31 主要气象要素及大气的基本物理性质,一、低层大气的成分:干洁空气、水汽、气溶胶粒子 二、大气的垂直结构 三、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因子): 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量,气象学中统称为。 与大气污染关系密切的气象要素主要有: 气温、气压、空气湿度(气湿)、风(风向、风速)、云况、能见度、降水、蒸发、日照时数、太阳辐射、 地

2、面辐射、大气辐射等。,.,1、气温: 表示大气温度高低的物理量。通常指距地面1.5m高处百叶箱中的空气温度。 2、气压: 任一点的气压值等于该地单位面积上的大气柱重量. 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气压随高度递减关系式可用气体静力学方程式描述,即P=-gZ,其积分式压高公式: 据实测近地层高度每升高100米,气压平均降低约12.4毫巴(1mb=100Pa) ,在高层小于此值。 3、空气湿度(气湿): 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和空气潮湿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常用的表示方法有:绝对湿度、水蒸气压力、体积百分比、含湿量、相对湿度、露点等。,.,4、风(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什

3、么是风?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水平(horizontal)方向的空气运动称为风。 风的形成:风主要由于气压的水平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而气压的水平分布不均是由温度分布不均造成。,风的形成除热力原因外,还有动力原因,自然界的风是由于这两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只要有温差存在,空气就不 会停止运动。,.,风的度量(风向和风速) 风是矢量,有方向和大小,即风向和风速。 风速(风的大小):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 常用单位:m/s,Km/s。 风向(风的来向):可用8个方位或16方位表示(地面风),见图2-2;也可用角度表示(高空风):以北为零点,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正北为360(或0) ;正东9

4、0;正南180;正西270。,.,风的性质: 随时在变化:如我国季风(北京附近冬天东北风); 随高度变化:在一定范围内,风随高度的增大而增大。地面有建筑物,树木的影响。 风速随高度变化的曲线叫风速廓线,其数学表达式叫风速廓线模式。在近地层中性层结情况下推导的两个表达式分别为:,随地理位置而变:山区会产生山风、谷风、海风,海区有海陆风(如上海、大连等)。,.,5、云 云:是发生在高空的水汽凝结现象。 形成的基本条件:水蒸汽和使水蒸汽达到饱和凝结的环境。 云量:指云遮蔽天空的成数。在我国,将天空分为10等份,有几分天空被云遮盖,云量就是几。如:云占天空的1/10,云量记为1;在云层中有少量空隙(空

5、隙总量不到天空的1/20)记为10;当天空无云或云量不到1/20时,云量为0。 国外,将天空分为8等份。 国外云量与我国云量间的关系,国外云量1.25=我国云量。 总云量:指所有云遮蔽天空的成数,不论云的层次和高度。 低云量:低云的云掩盖天空的成数。 云量的记录:一般总云量/低云量的形式记录,如10/7。 云状:多种多样,1932年国际云学委员会出版的国际云图将云状分为四族十属。 云高:指云底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以米为单位。测定方法:激光测云仪、弧光测云仪等,目力测定法,.,6、能见度 能见度: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视力正常的人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或辨认出目标物的最大距离,单位:m,Km。 能见度

6、的大小反应了大气的混浊现象,反映出大气中杂质的多少。大气中的雾、水汽、烟尘等,可使能见度降低。 7、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为太阳光线与地平线间的夹角,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最主要的因子之一。ho即太阳高度角,它随时间而变化。 8、降水 降水是指大气中降落至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的通称。如雨、雪等。降水是清除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机制之一。 四、大气的基本物理性质(自学),.,2-2 大气的热力过程,一 、太阳辐射 1、什么是辐射?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的向外传递能量,这种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以辐射的方式向四周输送的能量称辐射能,有时简称辐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及影响因素

7、(1)吸收辐射;(2)散射作用;(3)反射;(4)透过大气层. 3、大气温度依地面温度的变化关系 地面温度(土壤温度)的日变化是周期性的,具有一最高值和最低值,在一天里地表温度最高值在13点左右,最低温度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年变化曲线与地表温度年变化曲线平行,但振幅较小。 二、气温的垂直变化,.,.,.,2、干绝热递减率: 绝热垂直递减率(绝热直减率):气块在绝热过程中,垂直方向上每升降单位距离时的温度变化值。(通常取100m), 单位:/100m。 干绝热垂直递减率d(干绝热直减率): 干气块(包括未饱和湿空气)在绝热过程中,垂直方向上每升降单位距离的温度变化值。(通常取100米),根据计算

8、,得到d约为0.98/100m,近似1/100m。 (1)准静力条件 绝热过程中气温、气压都是指大气中气块本身的特性,但是对于气压而言,一般情况PP环,若过程进行的十分缓慢,可使外界气压变化与系统内部气压变化充分平衡,每一瞬间外部气压与内部气压看成是相等的,即P=P环,这个条件称为准静力条件。讨论的大多数过程我们认为满足准静力条件,即P=P。,.,.,干绝热:气团是未饱和状态,不会有状态的变化,负号“”表示气块在干绝热上升过程中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若不计高度、纬度影响,取g=9.18m/s2,CP=1004.8J/(KgK)则d=0.98K/100m 1K/100m。表示干空气在作干绝热上

9、升(或下降)运动时,每升高(或下降)100m,温度降低(或升高)1。 (3)湿空气的绝热变化 湿空气团作绝热升降时情况较复杂,在升降过程中若无相变化,其温度直减率和干绝热直减率一样,每升降100m,温度变化1 ;若有相变化,每升高100m,温度变化小于1。湿空气上升达到饱和状态并开始凝结的高度称为凝结高度,在凝结高度以下,其温度变化同干空气一样;在凝结高度以上,温度变化小于干空气的变化值,饱和空气每上升(或下降)单位距离空气的温度变化,称为湿绝热递减率m,约为0.5/100m。,.,三、大气的静力稳定度 大气的静力稳定度:指大气垂直运动的气团是加速、抑制,还是无影响的一种热力学性质。大气稳定度

10、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能力。 1、气温的垂直分布 (1)温度层结:温度随高度的分布情况。它影响大气垂直方向的流动情况,由于地面构筑物不同,温度层结不同。 (2)温度层结类型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Z t),正常分布,或递减层结,一般情况是这种规律。 温度梯度等于或近似于1/100m,称中性层结。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Z t ),称为逆温层结。 温度不随高度变化,称为等温层结。 见下图所示:,.,图: 层结曲线,a 递减层结 b 中性层结 c 逆温层结 d 等温层结,.,(3)温度层结日变化,.,(4)温度变化的实质: 温度变化的实质是内能变化。 (5)环境温度直减率(定义与干绝热直减率相同)

11、,环境温度的变化。 不是一常数,随太阳辐射、气候等而变化,对流层中环境温度直减率的平均值为0.65/100m。 大气环境的各种状态: (见下一页图示) (6)位温() 位温:把各层中的气块由最初的压力P循着干绝热的程序订正到一个标准压力1000hPa时所具有的温度。 任何一气块的位温是不变的(干绝热情况);而非绝热情况下,位温是变化的。位温比气温更能代表气块的热力学性质。 1标准大气压力=1013.25mb(毫巴) 1mb=103达因/cm2,.,大气环境的各种状态:, (平均状态) =d = 1/100m (干绝热状态) = 0 (等温状态) d (超绝热状态),.,2、大气稳定度 (1)什

12、么是大气稳定度? 是指大气中任一高度上的一空气块在铅直方向上的稳定程度。 (2)大气稳定度的分类(3类) 如果一空气块由于某种原因受到外力的作用,产生了上升或者下降的运动,当外力消除后,可能发生三种情况: 气块逐渐减速并有返回原来高度的趋势,此时大气是稳定的。 气块仍然加速上升或下降,此时大气是不稳定的。 气块停留在外力消失时所处的位置,或者做等速运动,这时大气是中性的。 (3)如何判别大气的稳定度? 设气块状态为T、P、,环境大气状态为T、P、,气块受到的浮力为F1=mg =Vg,重力为:G = Vg。 因而它的静浮力为:F1G = () Vg P=RT P= RT 到达某一位置时P= P(

13、达准静力条件),.,.,.,.,用层结曲线(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和状态曲线(即上升空气块的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曲线)的分布来判断大气稳定度。,.,四、逆温 1、定义: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此时 。 2、跟我们研究污染有关的因素: 逆温层的消失时间; 逆温层底的高度; 逆温层的厚度; 逆温的强度(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 不同季节都应掌握上述数据。 逆温的最危险状况是逆温层正好处于烟囱排放口。 3、逆温形成的过程(自学) 形成逆温的过程多种多样,最主要有以下几种: 辐射逆温(较常见);平流逆温;锋面逆温; 湍流逆温;下沉逆温。 要求掌握辐射逆温的形成机理,了解其它辐射逆温的形成机理。,.,3-

14、3 大气污染与气象的关系,一、边界层的风和湍流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风、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稀释扩散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风速越大,湍流越强,污染物扩散速度越快,污染物浓度越低。 (一)风对大气污染物扩散和输送的影响 风对污染物的作用体现为风向和风速两方面的影响。 1、风向影响污染物的水平迁移扩散方向。 2、风速的大小决定了大气扩散稀释作用的强弱。 通常,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与平均风速成反比,风速增大1倍,下风向污染物将减少一半。 (1)风速随高度的分布:对数律;指数律。 (2)风向频率和污染系数 为综合考虑风向、风速对空气污染物的输送扩散影响,往往要用风向频率和污染系数。,.,风向频率是指一

15、定时间内(年或月),某风向出现次数占各风向出现总次数的百分率。 污染系数表示风向、风速综合作用对空气污染物扩散影响程度。 P越大,某下风向污染越严重。 (二)湍流 1、什么是湍流? 除在水平方向运动外,还会由上、下、左、右方向的乱运动,风的这种特性和摆动称为大气湍流。(有点象分子的热运动) 2、湍流与扩散的关系 把湍流想象成是由许多湍涡形成的,湍涡的不规则运动而形成它与分子运动极为相似。,.,不同的是,分子的运动以分子为单位,湍流以湍涡为单位,湍涡运动速度比分子运动速度大的多,比分子扩散快105106倍。没有湍流运动,污染物的扩散就成了问题。这是因为无湍流时,污染物单靠分子扩散,扩散速度很小;

16、有湍流时,由于其靠湍流扩散,运动的方向和大小都极不规则,使流场各部分间强烈混合,混合加快了扩散速度。若只有风无湍流,从烟囱中排出的废气像一条“烟管”一样几乎保持着同样粗细,吹向下方,很少扩散。 3、形成: 近地层大气湍流有两种:热力湍流;机械湍流。 热力湍流:主要由于大气的铅直稳定度而引起,大气的铅直稳定度是由于气温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机械湍流:有动力因子产生,由于大气垂直方向上的风速梯度不同和地面粗糙度不同而产生。 归纳而言:风速越大,湍流越强,污染物扩散速度越快,污染物浓度越低。风、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稀释扩散的最直接因素。 (三)地方性风场(自学),.,二、大气稳定度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大气稳定度对烟流扩散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稳定度导致从烟囱排出的烟羽形状不同。下面是与稳定度有关的五种典型烟流,。,.,.,三、降水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降水对大气污染有净化作用,降水的净化作用与降水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降水越强,降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