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灸针刺治疗肩痛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853206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衡针灸针刺治疗肩痛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平衡针灸针刺治疗肩痛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平衡针灸针刺治疗肩痛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平衡针灸针刺治疗肩痛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平衡针灸针刺治疗肩痛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衡针灸针刺治疗肩痛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衡针灸针刺治疗肩痛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文远教授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魏清琳,概述,1.肩痛:是肩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无菌性炎症引起的临床症状之一,以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特点,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2.颈肩痛:是指颈部疾病引起的头痛、颈痛、肩痛、上背部痛、上肢放射性痛及脊髓受压后产生的四肢症状。,认识你的肩,肩是人体一个很特殊的部位,肩部的肌肉都是“跨界”的,一端附着在肩部,另一端附着在胸、颈、上臂等部位。除了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因外伤或慢性劳损引起的慢性炎症(即肩周炎)会导致疼痛外,上述胸、颈、上臂等部位出现病变,也会“殃及”肩部。因此,对于肩部发出的信号如反复酸痛等,

2、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肩痛病因 -中医病因(1),针灸甲乙经卷十此病安生,因何有名?曰风寒湿气客于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因外感风湿、肺受风热、强力负重,跌仆损伤等因,伤及手三阳所致。,肩痛病因 -中医病因(2),肩为手三阳经交会处,又属肺脏分域。由外感风湿所致者,肩痛偏后,常与背痛并见;因肺受风热者,证见肩痛偏前,痛连手臂。因强力负重或跌仆损伤者,痛有定处,伸屈不利,或痛引颈项等,可结合伤科、推拿、针灸治疗。本证见于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肩胛肌劳损等疾患。,肩痛病因 -现代医学病

3、因(1),多因肩关节周围组织,如肌肉、肌腱、滑囊等因冷冻、外伤、感染所致。,肩痛病因 -现代医学病因(2),1.不少患者是由风湿病引起的。 2.其主要症状为颈肩持续疼痛,患侧上肢抬高、旋转、前后摆动受限,遇风遇冷感觉有沉重隐痛。 3.如不及时治疗,拖延日久可使关节粘连,患侧上肢变细,无力甚至形成废用性萎缩。,肩痛病因 -现代医学病因(3),4050的肩痛是由颈椎疾病引起。除了肩周炎可引起肩痛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疾病也可引起。如:心绞痛、心肌梗塞、肺癌、胆囊炎、胆石症,胆囊炎、胆石症可引发肩痛,炎症或胆石牵涉引起右肩痛,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可询,B超可以确诊,经抗感染、解痉止痛治疗可缓解肩痛。,

4、疼痛因心肌缺血放射至左肩引起。心绞痛常因劳累或兴奋诱发,休息后疼痛可缓解。这两者常危及生命,有冠心病史者尤应小心。,心绞痛、心肌梗塞可引发肩痛,肺癌可引发肩痛,肩痛是肺癌转移压迫臂丛神经引起,可出现在咳嗽、咯血、胸痛等呼吸道症状之前。,疾病不同肩痛症状有异,专家指出,虽然导致肩痛的疾病很多,但如果仔细分辨的话,还是会有差异的。 1.风湿性关节炎、肩胛肌劳损、肩周炎等引起的疼痛只局限于肩部。 2.颈椎病引起的肩痛则往往同时伴随下颈部的不适,有些同时合并头晕、颈痛,手臂麻木等。 3.冠心病病人除了肩痛外,还会有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不适。 4.肺尖癌引起的疼痛则通常是以腋下为主,向上肢内侧放射的烧灼

5、样疼痛,在夜间尤甚,如果肩部严重受压,还会影响肩部和上肢的活动。,主要痛点在肩关节周围,亦可连及颈背。动则痛,不动不痛或疼痛,梳头、穿衣、提物、举高都有困难。发作严重时疼痛难 忍 ,坐立不安,彻夜难眠 。,疼痛特点,肩痛诊断标准,一、西医标准 40岁,缓慢起病,多有受凉或外伤史。 肩部疼痛逐渐加重,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体征检查:肩局部压痛,活动受限,肌肉萎缩。 X线检查阴性 二、中医标准 风寒阻络:肩部疼痛,微恶风寒,手指麻木 气虚血瘀:肩部疼痛且活动不便,气短乏力 寒湿凝络:肩部疼痛,遇寒加重,得热痛减,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适应证:肩痛(包括肩周炎,颈椎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肩袖损伤,颈

6、肩肌筋膜炎,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软组织损伤,冈上肌、冈下肌软组织损伤等引起的疼痛)。 禁忌证孕妇禁用,操作方法,一、器械准备 29号3寸0.35mm75mm无菌性针灸针,碘伏, 无菌性橡皮手套,中式镊子一把,84消毒液一 杯。 二、操作步骤 病人取仰卧位,暴露膝关节及以下。 取穴:肩痛穴(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 处),操作方法,取穴原则:交叉取穴。来源于古典刺法的巨 繆刺法,是平衡针法的特点之一。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出现 的针感为宜。 针 感:以触电式针感向足面,足趾和踝 关节传导,出现麻胀感为宜。 手 法:上下提插针刺手法。,治疗时间及疗程,早期患者:即出现临床症状2周以内

7、者。 每日一次,14次为一疗程 。 中期患者:即发病2至4周者。 每日一次,21次为一疗程。 久病患者:即发病1个月以上者。 每日一次,28次为一疗程。,颈肩痛预防,对已发生肩周炎的患者,除积极治疗患侧外,还应对健侧进行预防。有研究表明,有40的肩周炎患者患病57年后,对侧也会发生肩周炎;约12的患者,会发生双侧肩周炎。所以,对健侧也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颈肩痛预防-注意防寒保暖,由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寒冷湿气不断侵袭机体,可使肌肉组织和小血管收缩,肌肉较长时间的收缩,可产生较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及致痛物质聚集,使肌肉组织受刺激而发生痉挛,久则引起肌细胞的纤维样变性,肌肉收缩功能障碍而引

8、发各种症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避免肩部受凉,对于预防肩周炎十分重要。,颈肩痛预防-加强功能锻炼,对肩周炎来说,特别要注重关节的运动,可经常打太极拳、太极剑、门球以及专门功法(如仙鹤点水、写“米”字等),或在家里进行双臂悬吊,使用拉力器、哑铃以及双手摆动等运动,但要注意运动量,以免造成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损伤。,颈肩痛预防-纠正不良姿势,对于经常伏案、双肩经常处于外展工作的人,应注意调整姿势,避免长期的不良姿势造成的慢性劳损和积累性损伤。,颈肩痛预防-注意相关疾病,注意容易引起继发性肩周炎的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颈椎病、肩部和上肢损伤、胸部外科手术以及神经系统疾病,患有上述疾

9、病的人要密切观察是否产生肩部疼痛症状,肩关节活动范围是否减小,并应开展肩关节的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以保持肩关节的活动度。,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症。主要症状就是颈椎关节保持伏案姿势超过一定时间,就会出现疼痛,另外,长期使用电脑或持续伏案操作的人易发。,颈痛穴 定位: 此穴位 于手背部,握拳 第四掌骨 与第五 掌骨之间,指 掌关节前凹陷中。,颈痛穴,颈痛穴,局解 :在第四掌骨

10、间背侧,布有第四掌背动脉,皮下有手臂静脉网,和尺神经手背支(指背神经)及指掌侧固有神经。,颈痛穴,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 点:以针刺指背神经或掌侧固有神 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 法:上下提插法。 针 感:以局部出现酸麻胀感为宜。,颈痛穴,功能:疏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退热,调节神经。 主治:颈部软组织损伤,落枕,颈肩综合征,颈肩肌腱炎,颈性头痛,颈性眩晕,临床还可以治疗肋间神经痛,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足底痛。 按语:是以穴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以治疗颈椎病为主,病因主要为生理性衰老。因此为巩固疗效,减少环境诱发因素,避免局部受凉,颈部不要锻炼,不要人为加大运动

11、,以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该项研究获科技进步一等奖。,颈痛穴,歌诀: 颈痛腋门透中渚, 指背神经交叉取。 颈部病变与落枕, 肋间坐骨痛可取。,肩痛穴,定位: 位于腓骨小头与 外踝连线的上1/3处,足 三里穴下2寸,偏于腓侧 1寸处,肩痛穴,肩痛穴,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总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肩痛穴,1.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2.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出 现的针感为宜。 3.手 法: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4.针 感:以触电式针感向足面,足趾或 踝关节传导,出现麻胀感为宜。,肩痛穴,1.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内脏,调节胃肠,内 分泌

12、。 2.主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神经根型颈椎病,颈间肌筋膜 炎,落枕,以及偏头痛,高血压,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 症,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癔症性昏厥,上肢 瘫痪,中暑,休克,昏迷,癫痫,精神分裂症。 3.按语:肩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肩关 节、内脏病变为主。特别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急腹证疗效更 为显著。该穴是平衡穴位的代表穴位,也是开始研究的第一个 穴位。研究时间最长,治疗病人最多,用途最广泛,疗效更为 理想,治愈率98%,一针治愈率11%,穴位的名称确立先后经 历了肩周穴,中平穴,肩痛穴三个阶段。,肩痛穴,歌诀: 肩痛穴称中平穴, 外丘一寸偏腓侧。 交叉取穴腓神经, 肩部病变与落枕。 胸痛腹痛与偏瘫, 降压腰痛与昏厥。,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