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阶段性检测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5852185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阶段性检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阶段性检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阶段性检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阶段性检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阶段性检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阶段性检测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阶段性检测试题[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阶段性检测试题 第卷(满分48分) 本卷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意在说明分封制促成中华民族形成C. 没有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D.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2. 西周时期,“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名山大川在其地者”。秦朝山川祭祀有官定的统一标准,祭祀范围遍布全国,尤其秦都咸阳附近,甚至小

2、山川亦入祭祀之列。这在本质上反映了A. 秦朝祭祀体系的统一 B. 皇权依附于宗教神权C. 礼乐制度的深远影响 D. 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3国语记载,周定王时,单襄王途经陈国,看到道路不修,馆舍不整,于是预言陈国将要灭亡。左传记载,晋国道路馆舍失修,也曾受到郑国政治家子产的批评。由此可知当时A交通设施建设体现行政能力 B道路馆舍普遍受到战争破坏C诸侯重视交通建设加强集权 D争霸关键在于交通设施建设4春秋时期,楚国兼并其他国家,在亡国之地设县管理;晋国国内贵族之间兼并斗争日趋激烈,取胜的强宗大族在亡宗灭族的贵族领地上设县管理。楚、晋县制的推行A强化了楚晋两国国君权力 B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C推动了

3、社会关系发生变动 D导致了分封制的彻底瓦解5.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A. 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B. 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C. 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D. 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6.春秋时期的敬姜在论劳逸中指出:“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清初教育家颜元认为:“吾用力农事,不遑食寝,邪妄之念,亦自不起”。上述思想A. 表明了统治阶级对劳动的重视 B. 意识到劳动对品德养成的重要性C. 反映了对劳

4、动作用的不同认识 D. 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观念7曹参为汉相时,选择身边作为助手的官员,专门任用“木讷于文辞”的“忠厚长者”,而部下有言辞激切、刻意追求个人声名的,均予以斥退。这一做法A致力于强化相权 B顺应民心以否定秦法C提高了行政效率 D体现无为的时代特征8.秦汉史学家李开元认为:“汉初之政治结构,可以理解为宫廷皇权、诸侯王国和以丞相为中心的政府所形成的三权并立的政治结构。而宫廷皇权实际上直到惠帝死后吕后当政时才真正形成。”作者在此主要强调汉初A. 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B. 皇权受到一定限制 C. 官僚政治发展缓慢 D. 王国势力十分强大9.汉武帝以后,几乎所有的奏书、诏令皆征引儒学经典

5、,以为根据。在法律条文缺疏的情况下,经义就成为决疑断案的准绳。这反映出当时A. 儒学影响国家政治生活 B. 儒学成为传统文化主流C. 儒学成为官吏选拔标准 D. 统治者推动儒学法制化10.汉代贾谊在论积贮疏中指出:“民非足也,而可治之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强调:“民贫则奸邪生饥寒至身,不顾廉耻。”这主要体现了A. 救灾是政府行政的首要任务 B. 社会安定依靠民众道德C. 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必要性 D. 民生问题影响国家治理11.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6、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12唐代初期“门第”等级与魏晋时期有了很大的差别。自唐太宗在修氏族谱时规定“不须论数世之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等级”后,“门第”等级逐渐以官品高下取代了士庶之分。这一变化A反映了封建等级观念的淡化 B进一步削弱了门阀士族势力C为庶民参与政治提供了机会 D客观上促进了科举制的确立13.关于黄巢起义前藩镇的作用,宋人认为:“世言唐所以亡,由诸候之强,此未极之理。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材料A.肯定了藩镇对唐统治的积极作用 B.认为藩镇是唐衰落灭亡的重要因素C.基本否定了藩镇对唐统治的作用 D.认为藩镇对唐统治有正反双重作用14.“

7、十年,(韩镛)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逐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根据这段文字描述,韩镛应该生活在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15.宋元明时期,过去主要由国家政权支持的修史事业平民百姓也力所能及,私人修史开始成为一种风气。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B科举制提高文人素质C文化传播方式的进步 D政府思想控制的减弱16明代设通政司管理向皇帝转呈百官奏章,并负责在奏章和外封上书写奏章摘要和条目要点以便皇帝御览。而清代各种奏章直送内阁,密折连

8、内阁都不用经过,通政司只负责核对公文程式和转呈。这一变化反映出A内阁实权的加强 B君主集权的强化 C行政体制的僵化 D通政司名存实亡17.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朕即位九载,每度四时,虑恐失序而不调,独劳思于甚者,春夏秋三季当为切虑盖春夏秋三时皆生长结实之际,不可不均调其时。设若反常道而生变,则殃及庶民,君受祸矣。”明太祖关注气候的原因是A. 强调重农意识 B. 稳定政权的需要 C.尊重自然规律 D. 关心百姓的疾苦18.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明清之际到乾嘉时代“江、浙学风这一种转变,虽于古经典之训释考订上,不无多少发明;但自宋以来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却渐渐消沉了。”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9、乾嘉学派重实学反空谈 B. 乾嘉学派提倡经世致用C. 乾嘉学派推崇人文精神 D. 乾嘉学派否定程朱理学19.清朝制定了针对蒙古族、藏族、回族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专门法规理藩院则例钦定西藏章程回疆则例苗例等,因俗而治。这些法规A.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 B. 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C. 体现了天朝上国意识 D. 加强了民族间交流交融20.民国中学教材评注国史读本写道:“鸦片之战,为西力东渐之第一著:而同盟军之役次之。”并强调“鸦片之战”后的鸦片不绝是“辱国病民,不亦甚哉”,“同盟军之役”中的咸丰出逃、城下之盟更是“辱国甚矣”。下列论述符合该书观点的是 “鸦片之战”揭开近代化第一篇章 将两次战败的影响

10、与国耻联系起来 “同盟军之役”指第二次鸦片战争 两次战争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狂潮A. B. C. D. 21.资政新篇中,洪仁玕提出多条建议,如“兴车马之利”、“兴舟楫之利”“准富者请人雇工”,在外交、法制、社会习俗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这些建议A. 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 体现了落后性和空想性C. 符合当时世界近代化的潮流 D. 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22.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后,华客即持照纷纷上车,并有妇女小孩。1897年,京津铁路告成,京城内外附近居民,咸思(乘火车)到津一扩眼界,其中以旗人妇女为最多。这表明A. 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步履维艰 B. 新式交通工具推动思想

11、观念的革新C. 京津地区是中国近代化的前沿阵地 D. 甲午战争战败激发了国人民族意识23雷颐认为,甲午战争时中国仍属“前现代国家”,而日本已基本完成“现代国家”的建构。这里的关于“前现代”的认识,主要是指中国A仍实行传统的皇权专制 B仍无现代化装备的军队C仍没有改良自强的意识 D仍然全面抵制现代文明24清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文艺革新运动。他们主张改革文学,主张冲破传统的古文束缚,宣传“新意境”;形式上主张白话文,积极创办白话文报刊。这些思想被守旧人士指责为“异端邪说”。由此可知,“文艺革新” A动摇了封建理论的根基 B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C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传播 D促使国

12、民走向革命道路25.孙中山提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对于农夫、工人之运动,以全力助其开展,辅助其经济组织,使日趋于发达。”这些主张有利于A. 加速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 B. 促进近代前期中国农业发展C. 激发民众参加国民大革命 D. 推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26.1912年9月7日,申报自由谈刊文说“革命之后,国家变得越穷了,人民道德越坏了,国债借得越多了,政治方针越乱了,做官思想越热了,百姓生计越促了,兵匪抢劫越盛了,瓜分之说越热了”。这表明A. 辛亥革命加剧内外危机 B. 新的文化革命呼之欲出C. 有识之士反思辛亥革命 D. 民主政治促进言论自由27.在1

13、912年12月举行的第一次国会选举中,国民党在参众两院获得巨大胜利,国民党代理事长宋教仁准备筹划组织责任内阁,袁世凯派人在上海刺杀了宋教仁。“宋案”的发生A. 阻止了袁世凯复辟帝制 B.表明袁世凯势力不敌国民党C. 延缓了中国民主的发展 D.使袁世凯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28.陈独秀在1917年新青年上宣称:“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但在1920年又强调:“你谈政治也罢,不谈政治也罢,除非逃在深山人迹绝对不到的地方,政治总会寻着你的”“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实质上说明A. 陈独秀个人主张发生巨大变化 B. 学习对象和救亡方式发生转变C. 革命性质和奋斗目标发生变化 D. 马克思主义为知识界普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