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讲义-文学知识拓展:日落晚唐—李商隐和杜牧 部编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45851486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讲义-文学知识拓展:日落晚唐—李商隐和杜牧 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讲义-文学知识拓展:日落晚唐—李商隐和杜牧 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讲义-文学知识拓展:日落晚唐—李商隐和杜牧 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讲义-文学知识拓展:日落晚唐—李商隐和杜牧 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讲义-文学知识拓展:日落晚唐—李商隐和杜牧 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讲义-文学知识拓展:日落晚唐—李商隐和杜牧 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讲义-文学知识拓展:日落晚唐—李商隐和杜牧 部编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李商隐与杜牧一、晚唐诗坛(一)晚唐概况1.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指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安禄山(?757),营州柳城(在今辽宁朝阳)人,有胡人血统。本姓康,母亲从后父安延偃姓,改姓名为安禄山。安禄山善于逢迎,他结纳李林甫,讨好杨贵妃,称贵妃为义母, 骗得唐玄宗宠信。他兼任平卢(今辽宁朝阳)、河东(今山西太原)、范阳(今北京)三镇节度使,所统领兵力达十五万之多。安禄山见唐朝政治腐败,内地兵力空虚,有可乘之机,于755 年十一月,以讨伐奸相杨国忠为名,从范阳起兵反唐。叛军很快席卷河北。“所过州县, 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窜匿,或为所擒戮,无敢拒之者。”十二月攻陷洛阳,

2、756 年正月称大燕皇帝,接着击溃潼关守军二十万,占领长安。安禄山身体肥胖,大腹便便,下垂过膝,体重 300 斤。自起兵反唐以来视力衰退,又有疽病,因此性情极为暴躁,左右服侍,稍不遂心,动不懂就鞭打,甚至杀死。他称帝后,深居宫中,学唐玄宗的享乐,声色歌舞,骄奢淫逸,很少接见将领,凡事都通过幕僚严庄传话。严庄虽然受到重用,也难免挨打。小宦官李猪儿被打的次数更多。安禄山想立爱妾所生的幼子庆思做后嗣,严庄便和次子安庆绪勾结,指使李猪儿刺死了安禄山。757 年正月,安庆绪即位。史思明原是安禄山亲信,突厥族人。安禄山叛唐后,他南下攻占河北 13 郡,被安任命为范阳节度使,统兵 8 万人。安庆绪杀父安禄山

3、称帝,他不服,投降唐朝。不久又起兵反唐,759 年正月杀死安庆绪,回到范阳,称大燕皇帝,并出兵攻占洛阳。761 年被儿子史朝义杀死。(安、史二人都是死于儿子之手)安史之乱对人民是一场浩劫,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资治通鉴),“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或有衣经者”(旧唐书回纥传)。“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荆, 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整个黄河流域,几乎一片荒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杜甫无家别),这诗句描画

4、了由于战乱,广大人民无家可归的悲惨状况。2.藩镇割据唐朝中叶以后,一部分地方军政长官据地自雄,不服从中央命令的政治局面。藩是保卫, 镇指军镇。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来是为了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这是由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封闭性和私有性所造成的固有矛盾。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了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至 9 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余个,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唐代中央政府屡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此局面延续近两个世纪,至北宋初结束。后代史家把这种局面统名之为“藩镇割据”。藩镇割据的问

5、题对唐代、五代乃至北宋都产生重大影响。3.宦官专权唐朝中后期另一个重大的政治困境,则是宦官擅权。任用宦官,实际自唐太宗起已经开始,只是未失去控制而已。中唐以后,皇帝既不能相信在外的军事将领,又不能充分相信在朝廷中的官僚,只能走汉代的老路,把权力甚至兵权托付给作为家奴的宦官。其结果,是发生了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宦官之祸。连皇帝的生死废立之权,都经常地落在了宦官手里。而在官僚集团中,晚唐又出现党派之争,最著名的即所谓“牛李党争”。在多重危机中,这个辉煌一时的帝国,终于走向了衰颓,经过黄巢起义的打击,它的崩溃已不可避免。此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实际是藩镇割据的延续。(二)晚唐诗坛1.概述晚唐时期是

6、唐诗从盛转入衰微的时代,多数的诗人以摹仿前人为能事,气度不足,艺术成就不高。晚唐诗歌普遍带有衰飒悲凉的气氛,感伤色彩很浓。余恕诚在唐诗风貌把晚唐诗歌分为两大群体:一是穷士诗人,以贾岛、姚合、孟郊为代表,包括皮日休、陆龟蒙。风貌特点:境界缩小、淡泊冷清的心理、着意写诗用心思。情节多狭窄,写法多苦吟。二是绮艳诗人,以“小李杜”、温庭筠为代表。风貌特点:悲怆、绮丽、委婉。2.“小李杜”唐代到了晚唐时期,诗坛也如国运一般,日渐衰微。但其中有两位诗人却异军突起,这就是李商隐和杜牧。他们的诗以独有的风格,为绮丽伤感的晚唐诗坛增添了生气,也为晚唐诗歌创新上难以为继的局面开辟了新的领域,创造了唐诗最后的辉煌,

7、使唐朝的诗歌形成了初、盛、中、晚四个互相辉映的阶段。杜牧和李商隐都很推崇李白、杜甫,他们继承了李白、杜甫关注国家命运,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传统,在艺术上,二人非常重视学习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和严谨而又富于变化的诗律,然后通过各自的创作实践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新风格。由于这些关系,加之两人恰好一姓李一姓杜,所以世人把他们称之为“小李杜”。“小李杜”遭遇相近,他们均胸怀大志,以重振国威为己任;但由于险恶的政治环境使他们受到压抑,无法脱颖而出,实现不了自己的抱负。所不同的是,李商隐在理想破灭之后陷入了难以自拔的苦恼之中,万丈雄心归于幻灭,表现在诗作中,便形成了一种往复低回、一唱三叹,且词工意深、深情缅邈的艺

8、术风格。杜牧在报国无门的状况下,虽也不免流露出伤忧,但执着于理想,并希望以用“知兵” 来救国;因他对兵法的爱好和钻研,使他集诗人兼军事家于一身;同时,也影响到他的气质和个性,体现在诗中,遂形成了清新俊逸的独特风格。二、李商隐(一)历史背景牛李党争牛李党争的开始是由进士考试而起。唐宪宗在位时期,有一年长安举行考试选拔人才,举人牛僧孺、李宗闵在考卷里批评了朝政。考官认为两个人符合选择的条件,便把他们推荐给唐宪宗。这件事传到宰相李吉甫(李德裕的父亲)的耳里。李吉甫见牛僧孺、李宗闵批评朝政,揭露了他的短处,对他十分不利。于是李吉甫在唐宪宗面前说,这两个人(牛僧孺、李宗闵)与考官有私人关系。宪宗信以为真

9、,就把几个考官降了职,牛僧孺和李宗闵也没有受到提拔。谁知这件事却引致朝野哗然,争为牛僧孺等人鸣冤叫屈,谴责李吉甫疾贤妒能。迫于压力,唐宪宗只好于同年将李吉甫贬为淮南节度使,另任命宰相。这样朝臣之中分成了两个对立派。但此时李德裕、牛僧孺尚未进入朝廷供职,所以派系斗争色彩尚不浓厚。唐穆宗即位后,又举行进士考试。由牛党人物钱徽主持。结果又被告徇私舞弊。在时任翰林学士的李德裕的证实下,钱徽被降职,李宗闵也受到牵连,被贬谪到外地去了。李宗闵认为李德裕成心排挤他,于是便恨透了李德裕。牛僧孺当然很同情李宗闵。于是以后牛僧孺、李宗闵就跟一些科举出身的官员结成一派,李德裕也跟士族出身的人结成一派,两派明争暗斗的

10、很厉害。到了唐文宗即位以后,李宗闵走上了宦官的门路,当上了宰相。李宗闵向文宗推荐牛僧孺,也把他提拔成宰相。这样,两人一掌权,就极力打击李德裕,把李德裕调出京城,贬谪他为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那时候,西川附近一个吐蕃将领投降,李德裕趁机收复了一个重镇维州(今四川甘孜州东部)。李德裕大喜,立刻上书朝廷,以为自己立下大功,立刻飞黄腾达。但是宰相牛僧孺却对唐文宗说:“李德裕收复了一个维州,算不了什么;跟吐蕃搞坏关系,那才不上算呢!”牛僧孺还要唐文宗下诏叫李德裕将维州还给吐蕃,李德裕气得要命。后来到了唐武宗即位,牛党失势,李德裕当上了宰相。他极力排斥牛僧孺、李宗闵,把牛党的人都贬谪到南方去了。年,唐

11、宣宗即位后,对武宗时期的旧臣一概排斥,撤了李德裕的宰相职务,把李党的人全部贬谪到朱崖州(今海南)去了。至此,闹了年的牛李党争终于收场了,但是混乱的唐王朝已经乱得不可收拾了。在这种政治背景下走上仕途的“小李杜”不可避免的卷入其中,一生起起伏伏,身不由己。(二)李商隐生平及创作1.简介李商隐(813858),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因他早年曾在玉阳山学道,山有玉溪,故自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12、2.生平及创作(1)家世李商隐一直以唐王朝的宗室自居:我系本王孙。阴阴仙李枝。在叙述自己的远祖时,李商隐也声称:先君姑臧公以让弟受封,故子孙代继德礼,蝉联之盛,著于史牒。这个“姑臧公”乃指东晋时西凉武昭王李暠的曾孙李承。李商隐称他为先君,也就是自认和唐朝皇帝同宗,都是李暠的后代了,所以李商隐把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当作自己的郡望。不过,这种跟皇室的认宗,并不能改变李商隐衰败、穷困的家族面貌。他的高祖李涉只做过美原(今陕西省富平县北)县令;曾祖李叔洪年轻时才华出众,曾与刘长卿等齐名,但二十九岁却死在安阳(今属河南省)县尉任上。祖父李俌同样是个能干人,官至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县)录事参军,还把全

13、家搬迁到了郑州荥阳,但不幸也“以疾早逝”。李商隐的曾祖母是位很了不起的妇女,她年纪轻轻就守寡,艰难地操持家业,精心抚养幼子,使他“以经业得禄”。当儿子早逝后,她又“忍昼夜之哭,抚视孤孙”,但李商隐的父亲李嗣长大成人后,依旧是“家惟屡空”,以致这位曾祖母死后十多年也难以归葬。李商隐就诞生在这样的家庭和生活环境当中,他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第一阶段:青少年时期(813-837)九岁丧父,生活艰难李商隐出生是的时候,他的父亲李嗣正在获嘉做县令。第二年,李嗣前往浙江做幕僚, 小商隐也跟着家人一道到了江南,先后在浙江绍兴和江苏镇江居住。江南绮丽的风光使李商隐陶醉不已:他多情缠绵的性格、委婉含

14、蓄的诗风就江南那鸟语、花香,那软风、微雨中悄然种下了。但不幸的事情却再次降临这个家族:父亲因病去世;而这年,李商隐才九岁。这样,小商隐跟着全家又踏上了飘泊的路程:这次是护送父亲的灵柩返回故乡荥阳。在为父亲守丧期间,李商隐发奋学习,立志早日走上仕途,帮助家里摆脱困境。启蒙老师是他的一位堂叔,当时正在家乡教书。李商隐一直很敬佩这位堂叔:他“年十八能通五经”,父死后,“庐于圹侧”,“遂誓终身不从禄仕”。徐州刺史王智曾盛礼请他入仕,但他终不从命。李商隐一生不肯改变理想屈就权贵的骨气,可说受这位堂叔的影响很大。从堂叔这里, 李商隐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基础,掌握了诗赋的写作诀窍,并开始显露出不凡的文才。另一方

15、面,作为长子,李商隐小小年纪又不得不协助母亲担起了治家的重任。十三岁时, 他就开始经常帮人抄写东西,做些杂工,以补贴家用。这时,他们一家已迁居洛阳东甸。许多年后,李商隐对这段艰难的日子,记忆犹新:某年方就傅,家难旋臻。躬逢板舆,以引丹旐。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既祔故邱,便同逋骇。生人穷困,闻见所无。及衣裳外除,旨甘是急。乃占数东甸,佣书贩舂。日就月将,渐立门构。清白之训,幸无辱焉。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另一方面,

16、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忧郁、敏感、清高的性格。结识令狐楚,初入幕府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对他影响深刻的有三个人。除了给他启蒙教育的父亲以及在古文方面对他影响很大的叔父之外,另一位就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令狐楚。那时,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往往先把自己的相关作品投送给名公贵卿看,以博取他们的赏识,此谓之“行卷”。李商隐也不例外。当他听说已历仕六朝、也是当时骈文大家的令狐楚到洛阳担任东都留守后,马上就产生了把自己的诗赋文章送给他看看的念头。因为常有人投送作品来,令狐楚已经有些麻木了:尽管他每次都渴望从中发现一两篇好文章,可每次都要失望。慢慢地,他也就多抱以敷衍的态度看看那些东西罢了。但这次,他刚刚读了几句,不由眼前一亮般,紧接着就叫出声来:“好、好文章!”未及读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