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异常心电图简述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851005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4.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异常心电图简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常见异常心电图简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常见异常心电图简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常见异常心电图简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常见异常心电图简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异常心电图简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异常心电图简述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常见异常心电图,心律失常 马元仙,学习目的,1.识别窦性心律失常(窦速、窦缓、窦不齐); 2.识别典型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房性早搏); 3.识别异位性心动过速(室速、室上速、扭转性室速); 4.区别扑动与颤动(房扑与房颤;室扑与室颤); 5.识别心脏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房室阻滞、束支阻滞)。,心电图波形、波段的命名及测量,胸前导联探查电极的位置,(一)基本概念,正常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按一定顺序和时间依次下传至心房、房室结、左右束支及心室,激发相应部位产生激动。若激动的产生和传导异常,则可引起心脏频率和节律的改变,此即为心律失常。,(二)分类,按心律失常的形成原因分类,(三)常见心律

2、失常,1 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和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停搏 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心律失常,1)正常窦性心律,(1)P波规则出现,形态示激动来自窦房结(P波在、aVF、V3V6直立,aVR倒置); (2)P-R间期0.12s; (3)频率为成人60100次/min; (4)同一导联中,P-P间期差值应0.16s。,窦性心律频率加快,成人100次/min; P-R、QRS及Q-T间期相应缩短。,2)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 贫血、急性失血、心肌炎、药物(阿托品、麻黄素、肾上腺素等)等。,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律60次/min

3、。,3)窦性心动过缓,多见于运动员、老年人,也可见于颅内压增高, 甲状腺功能低下、冠心病等。或由于应用受体 阻滞剂、维拉帕米(异搏停)等药物引起。,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6s;,4)窦性心律不齐,常见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规则的P-P间隔中突然没有P波,出现逸搏心律; 在失去P波之前或之后的P-P间隔与正常P-P间隔 不成倍数关系。,5)窦性静止,2.期前收缩(早搏),早搏就是早期发生的一次短暂的心搏, 常常干扰窦性心律。 早搏本身不产生症状,早搏后正常搏动 泵出过多的血液可以令人感到一次心悸。,早搏是潜在的持续性心动过速的第1个搏动, 其后可以跟随多个形状类似的搏动; 二联律:每1

4、个正常搏动后跟随1个早搏; 三联律:每2个正常搏动后跟随1个早搏; 早搏可以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脏的任何部位,总的被称为室上性早搏或室性早搏。,2.期前收缩(早搏),室上性,室性,1)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早搏),(1)提前出现的异常P波; (2)早搏与窦性下传的QRS波群相似; (3)由于窦房结逆传代偿间歇不完全。 代偿间歇:指房早之前和之后的正常窦性P波 之间的间隔等于正常P-P间隔的倍数。,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时,部分期前收缩P波之后 无QRS波,P与前面的T波相融合而不易辨认。,房早,房性三联律,房性二联律,2)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逆行P波(P波在、aVF导联倒置,aVR导联直立)。P波可出现

5、在QRS波之前(中;后) 。,3)室性期前收缩,提前出现一个增宽、变形的QRS-T波群; QRS时限0.12s; 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 代偿间隙完全; 期前收缩的QRS波前无P波,窦性P波可巧合于期前收缩波的任意位置。,3.异位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3个连续异位心律; 特点:突发突停,心室率快速而匀齐, 150次/min; 室上性(包括房性、交界性); 室性心动过速。,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波难以辨认,QRS波与窦性者相同; 频率范围每分钟为150240次,节律匀齐。,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次室性早搏连续发生; QRS增宽0.12s; 继发性ST段、T波变化; 心室律基本匀齐

6、,频率120200次/min。,室早与室速,当所有的心室波群,从V1至V6导联都是负向是 右室室速,一致正向实际上是左室室速。,3)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以波浪式的连续的QRS波峰变化为特征; 其表现为振幅不等地在等电位线上上下下扭动; 室性波形宽大,不具有QRS及T波的特征; 其心率在180-250次/min之间变化。,4.扑动与颤动,当心房或心室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 超过异位性心动过速的频率时, 便形成扑动或颤动(纤维颤动), 可发生于心房和心室。,1)心房扑动 1、 各导联P波消失,而代之以F波; 2、F波呈波浪形或锯齿状,形态大小一致, 3、 FF间隔规整; 4、 F波的频率一般为250

7、350次/min。 2)心房颤动 1、各导联P波消失,而代之以纤细f波; 2、 f波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隔不整, 3、 f波的频率350600次/min; 4、 RR间期绝对不齐; 5、 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当无法辨认有基线波动时, 可根据无规律的不规则心室律确定颤动。,纤细颤动时,一些基线波动可见于V1、V2、V3导联。,3)房扑房颤时心房率及其规律性,4)心室扑动与颤动,心室扑动:最严重的致死性心律失常。 各导联无P波,QRS-T波群无法分辨,代之 以正弦型的大扑动波;频率200250次/min。 心室扑动时心脏失去排血的功能,若不很快恢复 则会转为心室颤

8、动而死亡。 心室颤动:心跳停搏前的短暂征象。 心脏完全失去排血的功能。QRS-T波群完全 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不同、极不匀齐的 低小波(颤动波);频率200500次/min。,心房,心室,5心脏传导阻滞,心脏任一部位的不应期延长引起的冲动传导迟延或阻断 按发生部位分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按严重程度分为:度(传导延缓)、度(部分激动发生漏搏)、度传导阻滞(传导完全中断); 按变化过程分为:永久性、暂时性、交替性、 渐进性传导阻滞。,1)窦房传导阻滞,度窦房传导阻滞普通心电图机不能观察到; 度窦房传导阻滞与窦性静止较难鉴别; 度窦房传导阻滞才有明确的心

9、电图诊断, 可分为Morbiz型和型。,Morbiz型:长间歇之前的P-P间隔逐渐缩短,于出现漏搏后又突然增长(称文氏现象); Morbiz型:在规则的窦性心律中突然出现一个漏搏间隙,这一长间隙恰等于正常窦性P-P的倍数(完全代偿间歇),其余P-P间隔固定不变。,度窦房传导阻滞,度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长pp间期与短pp间期无整数倍关系,度型窦房阻滞,长pp间期是短pp间期的二倍,2)房室传导阻滞,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0.21s。,度型房室传导阻滞: P波规则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发生心 室漏搏,之后P-R间期又由短逐渐延长,周而复始(文氏现象);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

10、 度型房室传导阻滞: 在心室漏搏之前,P-R间期恒定; 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度房室传导阻滞,度型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各不相关,各保持自身节律; 房率高于室率; P-P间隔与R-R间隔各有其固定规律; P-R间期无固定关系。,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 V1导联呈rsR型的“M”形波; V1、V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 完全性(QRS波群0.12s); 不完全性(QRS波群0.12s)。,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V5或V6导联的R波呈“M”型或平顶型;R波上升支或下降支挫折、顿挫;继发ST、T改变。 完全性:(Q

11、RS波群0.12s); 不完全性:(QRS波群0.12s)。,预激综合征,高钾血症,围术期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严重(或恶性)心律失常必须立即处理 心律失常影响血流动力学时立即处理 若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尚能维持相对稳定,分析引起心律失常病因和诱因,并消除诱发因素,如暂停手术操作,解除气道梗阻,改善通气功能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读图练习,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室性早搏,心电图特点:窦性心律心电轴正常室性期前收缩QRS波及T波正常,心电图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窄QRS波心动过速,心率约200次/分未见P波心电轴正常QRS波节律规则QRS波、ST段、T波形态正常,心电图诊断a图:心房颤动伴完全性房室阻滞b图:度(2:1)房室传导阻滞c图:完全性(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a图:未见P波,基线不稳;QRS波增宽,慢而规则;本图为心房颤动伴完全性房室阻滞。b图:当P波能够下传时,PR间期固定,本图为窦性心律伴度(2:1)房室阻滞。R波后的小波不是P波,而是QRS波的一部分。c图:P波和QRS波之间无固定关系,故为完全性(度)房室阻滞。,谢谢,简答题 1、胸前导联探查电极的位置 2、正常心电图p波、P-R间期、Q波、Q-T间期、QRS波时间正常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